浙江省2007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0105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7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07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07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07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07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07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07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07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年 10 月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1 页(共 3 页) 浙江省 2007 年 10 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2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 1.随意后注意 2.社会刻板效应 3.思维 4.智商 5.气质 6.压力 7.成就动机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哪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强调心理学应该要研究意识的功能?() A.行为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

2、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 2.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被称为什么?() 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觉阈限C.最小可觉差D.韦伯常数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 4.下面哪一种属性是思维的特点?() A.直观性B.直接性C.概括性D.整体性 5.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常用什么概念来表示?() A.感受性B.刺激强度C.知觉D.感觉 6.智力的多因素论是谁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瑟斯顿C.吉尔福特D.卡特尔 7.在活动任务较容易时,要想工作效率较高,动机水平应该怎样?() A.较高B.中等C.较低D.任意强度 8.在

3、信息加工时依据内在参照的认知方式,这属于下列哪种风格?()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沉思型D.系列型 9.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去个体化理论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 B.当个体处于去个体化状态时,个人的行为就较少受自己的个性和意识支配,而倾向于依从整个 群体的状态。 C.群体规模越小,气氛越强烈,越易于引发人的去个体化状态。 D.匿名性是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7 年 10 月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2 页(共 3 页) 10.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准则,我们一般把这称为什么?() A.性别社会化B.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C.性别理解D.性别模式 三、

4、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1.试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的基本过程。 2.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哪些特征? 3.简述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4.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9 分,共 27 分) 1.请你举例论述问题解决中几种常用的启发式策略。 2.请你结合实际来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 2007 年 10 月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3 页(共 3 页) 3.试论述人在受到挫折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并提出应对挫折的一些建议。 五、案例题(本大题 11 分) 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高力房镇锅柽子村

5、一个特殊的家庭中。她的母亲因早年患大脑炎 而导致痴呆,属中度残疾;她的父亲是聋哑人。小显凤出生后,父亲忙于每天的生活,根本没有 时间照顾她,小显凤整天饥一顿饱一顿的,经常饿得哇哇大哭。当王显凤会爬以后,为了能够填 饱肚子,便开始摸摸索索地四处找东西吃。有一天她从炕上摔下来,不分东南西北的小显凤不知 不觉爬进一窝刚出生不久的猪崽儿中间,她本能地与小猪崽儿一起拱在母猪肚皮下吃起奶来。老 母猪似乎并不讨厌这个外来的“孩子” 。小显凤吃饱喝足后,和小猪崽儿一起,偎在母猪的怀抱中 睡着了。就这样,王显凤正式开始了她与猪为伴的生活。11 年关键的生长发育期都是在与猪为伴 的极为特殊的环境里度过,造成了她心

6、理的严重畸形。据测量表明,她的智商为 39。尽管如此, 大家没有灰心,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师姜云香把王显凤领回自己的家中,采用特殊引导的教育方 法帮助“猪孩”王显凤认字、念诗,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7 年后,经过全面科学的测定:王显 凤的智力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水平;她的智商也从 39 的重度智残达到 69;而她的社会交往能 力基本达到了正常人水平。 试运用有关的心理学原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2007 年 10 月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4 页(共 3 页) 浙江省 2007 年 10 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2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7、 28 分) 1.随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无须注意努力的注意。 2.社会刻板效应:人们对某些人或某一类人形成固定而概括的看法,在社会认知中人们的性别、 年龄、社会生活、地理环境等都能成为各种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人们会将这种刻板印象强加于 相应人群中的某一个体。 3.思维:以人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 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4.智商:智力测验的报告分数,包括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 5.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是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稳定的外部动力特征。 6.压力:压力指那些使人

8、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压力指的是一种身心反应。压力是一个过 程。 7.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 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哪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强调心理学应该要研究意识的功能?(B) A.行为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 2.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被称为什么?(B) A.绝对感

9、觉阈限B.差别感觉阈限C.最小可觉差D.韦伯常数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B)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 4.下面哪一种属性是思维的特点?(C) A.直观性B.直接性C.概括性D.整体性 5.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常用什么概念来表示?(A) A.感受性B.刺激强度C.知觉D.感觉 6.智力的多因素论是谁提出来的?(B) A.斯皮尔曼B.瑟斯顿C.吉尔福特D.卡特尔 7.在活动任务较容易时,要想工作效率较高,动机水平应该怎样?(A) A.较高B.中等C.较低D.任意强度 8.在信息加工时依据内在参照的认知方式,这属于下列哪种风格?(B) A.场依存型B.场

10、独立型C.沉思型D.系列型 9.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C) A.去个体化理论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 B.当个体处于去个体化状态时,个人的行为就较少受自己的个性和意识支配,而倾向于依从整个 2007 年 10 月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5 页(共 3 页) 群体的状态。 C.群体规模越小,气氛越强烈,越易于引发人的去个体化状态。 D.匿名性是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0.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准则,我们一般把这称为什么?(B) A.性别社会化B.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C.性别理解D.性别模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1.试用信息加

11、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将记忆看作人脑对 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编码是信息识记、信息输入过程,记忆过程首先将 外界输入的信息主动地进编码。使其成为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即形成客观物理刺激的心理表征。 保持(储存)是经编码的信息在头脑中保存的过程。提取是被保存的信息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的 过程,提取有两种形式:回忆和再认。 2.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哪些特征? 成就动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动机,它也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成就 动机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12、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喜欢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喜欢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并全力以赴获 取成功。这种人更富于创造性,他们总是力图将每件事做得尽可能的好。 (2)具有坚定信念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行为目标明确,对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做到底, 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始终对之抱有成功的期望。 (3)正确的归因方式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常把以往的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 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 的内在因素上,这种归因方式会使他们今后更努力地去改变自身不利于成功的缺点,不断努力, 不断进取。低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则会把以往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这种稳定的、不可变的内在因

13、 素上,而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原因(如运气等),这种归因会使他们安于现状,消极被动,过于自责, 不思进取。 3.简述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从众的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行为参照。群体中的他人的行为或者观点,可以作 为自己行为或意见的参照,特别是当个体处于自己对情境缺乏把握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参照他人 的表现。(2)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如果一个群体是具有较高凝聚力的,或者 成员之间是高度信任的,那么,这个群体就会保持较高的一致性。(3)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当个体的表现与众不同时,他就会面临强大的压力乃至于制裁,他会感到自己缺乏社会支持,处 于孤立状态,所以,人们一般都会

14、避免这样的情境。 4.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系家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认知 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 1.感知运动阶段 皮亚杰认为人的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动作, 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02 岁的儿童的 认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他们逐渐能够把自己 与物体分开,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007 年 10 月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6 页(共 3 页) 2.前运算阶段 27 岁的儿童处于该阶段, 这时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

15、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 发展出了某 些代表性的系统,比如用特定的字眼来代表人、地点或事件。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还是不成熟 的,其典型的特点就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 3.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 712 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 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但是这些推理过程必须有形象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 在儿童 11、12 岁以后,就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该阶段 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9 分,共 27 分) 1.请你举例论述问题解决中几种常用的启发式策略

16、。 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就是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 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手段一目的分析法的一个核心是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其要点 是:(l)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 提出第一个子问题:如何缩小两者差距?(2)找出缩小差距的办法 及操作。(3)如果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不够成熟,则提出第二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4)提出创 造条件的办法及操作。(5)如果(4)中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也不成熟,则提出第三个子问题,如何 创造条件?-如此螺旋式地循环前进,直至问题解决。 举例:河内塔问题 爬山法是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 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例如,三只小山羊和她们的妈妈,准备过河去外婆过,碰巧遇到大灰狼也要过河,大灰狼一 心想吃小山羊,只有一条小船,山羊妈妈该怎样安排过河,才不会被大灰狼吃了呢?小船只能同时 做二只大动物和一只小动物,或者同时做一只大动物和二只小动物。 逆向工作法。 这种策略是从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