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学科目二主观题(题目+答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80041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2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小学科目二主观题(题目+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小学科目二主观题(题目+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小学科目二主观题(题目+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小学科目二主观题(题目+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小学科目二主观题(题目+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小学科目二主观题(题目+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小学科目二主观题(题目+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材料分析一、材料分析练习题练习题 【练习 1】 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 学生乱做一团, 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 扑蝴蝶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 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 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 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 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作法有何不同? (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

2、状况你会怎样处理? 【参考答案】 (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 “创造性地教学” ,把学生当作学 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 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面对这种情况,我会这么处理: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要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 施,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教学活的材料。 其次,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然事件,应当 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教师因势利导

3、, 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 引导学生看、 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所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 多的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练习 2】 材料 王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发现小璇与同桌低声说话,王老师停顿了一下,看看小璇,小 璇察觉后,就不再与同桌说话了。 自习课上, 同学们正在安静地做作业。 这时小阳看到前座小伟刚剪完头发, 头发很短, 小阳站起来拍了一下小伟的头,说到:“光头强!”全班哄堂大笑。王老师走到小阳面前, 严厉而平缓地说: “小阳,站

4、起来,给小伟道歉!”小阳顿了一下,走到小伟面前: “小伟, 对不起!”王老师继续说: “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小阳,请回吧!”小阳回到座位上坐好。 班级又恢复了原有的安静。 考试中, 小刚偷偷抄袭同桌的卷子, 王老师看了小刚一眼, 但是, 小刚仍然继续抄袭, 王老师说:“小刚,自己做。”小刚不再抄袭了。 问题:(1)王老师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方式? (2)课堂轻度问题行为的处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王老师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分别运用了非语言手段、合理的惩罚与积极的言语 手段。 首先,王老师在处理小璇与同桌偷偷说话问题时采用了非语言手段。材料中,王老师发 现小璇偷偷

5、说话后及时眼神示意小璇,小璇领会后及时制止说话。 第二,王老师在处理小阳嘲弄小伟问题行为时采用了合理的惩罚手段。材料中,王老师 发现问题后及时让小阳起立向小伟道歉,并教导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 最后,王老师在处理小刚抄袭问题时采取了积极的言语手段。材料中,王老师发现小刚 抄袭,先是用眼神示意小刚,在小刚没有领会的前提下用语言及时制止了小刚的问题行为。 (2)课堂轻度问题行为处理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避免下列误解:以为学生愈安静,学习效果愈好;以为教师的权威建立在 学生对教师命令的服从上;以为学生的行为即代表学生的品性。 其次,教师应确认,处理的对象是学生所表现的行为,而不是学生

6、本身。教师只是不喜 欢他的行为,而不是不喜欢他这个人。 再次,教师在处理问题行为时,不宜伤其自尊,以避免新的问题行为。 最后, 注意方法的运用, 如发现原先使用的方法经一段时间后仍无效果, 则应转换方法, 以免错失良机。 【练习 3】 王老师在晚自习时发现教室地面上纸屑很多, 便让劳动委员打扫, 自己就去另一个班上 课去了。劳动委员见老师走后也停止了打扫,心想放学后就该值日生值日了。不料一会儿检 查工作的校领导发现了班里的卫生极差,给予班级以严厉批评。 第二天有班会课,王老师决定以“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作为班训,同时结合“扫屋 风波”,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为养成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爱

7、劳动的良好班风奠 定思想基础。 第二天, 王老师抓紧一切时间, 找班干部谈话, 分析得失、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下午, 班会如期举行。教室墙上贴上了火红的“班训”:“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同学们强烈 感受到了一种氛围, 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劳动委员和其他班委成员、 同学们纷纷上台发了言, 他们个个神情严肃,认为以前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等,纷纷表示不会让 “扫屋风波”在班级中重演。 同学们很快有了认同感, 他们认识到自己属于这个集体, 这个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建 设。大家一同制定了班级卫生责任制。劳动委员也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化内疚为动 力,勤奋工作。 此后,班级卫生

8、一直保持学校的先进,各方面也很有起色。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学校“先 进班集体”的称号。 问题:(1)分析一下王老师组织的班会成功的原因。 (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如何管理好班级。 【参考答案】 (1)王老师组织班会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开班会之前与班级干部充分沟通与协调。王老师在开班会之前,先找班干部谈话,通 过谈话统一了思想认识,这为班会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在班会实施过程中,班 委会成员能够积极发言,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根据班级内出现的事实问题能够恰当的确立班会主题。 本次班会的召开是因为班级成 员缺乏责任心和劳动奉献意识,班会主题确定为“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这与客观事实

9、联系紧密,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班主任在组织班会过程中,气氛热烈,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班主任通过张 贴班训,塑造良好班级育人氛围,通过班委成员的发言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力度,有助于全体 成员都受到教育。 (2)班主任管理班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 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练习 4】 李老师在教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 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李老师并不做正面解 答, 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 留下问题 (家庭作业

10、) 让学生课后去探究, 去查询有关资料, 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1)对李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谈谈布置家庭作业的相关要求。 【参考答案】 (1)李老师对家庭作业的设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李老师打破了教师权威的观念,当 学生提出质疑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探索,维护学生宝贵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布置家庭作业的相关要求: 第一,作业布置要有目的性。家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检测与补充,要充分体现重点。 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 应认真地筛选, 把具有代表性、 典型性、 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 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挑选出来,把那些重复性的、机械

11、性的、陈旧过时的作业“砍”掉,力求 少而精,使学生能“以一当十,举一反三”。 第二,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种差异贯穿了教育教 学的始终。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 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个性,因此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第三,布置作业要力求新颖性。家庭作业是教师强化学生学法的好方式,根据素质教育 的要求,精心设计作业,力求新颖性。在设计时讲究其形式多样化,在不同形式训练中培养 学生基本技能。 第四,布置作业要有综合实践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让学生多与生活联系,让他们 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

12、练习 5】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 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 “我会先告诉坐 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 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 热泪夺眶而出, 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 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 我还要回来,我还

13、要回来!” 问题:(1)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学生观的理解。(2)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参考答案】 (1)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 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 要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学生是处于发展 过程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 看待学生的发展过程。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教师要给

14、 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 异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能将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 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 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2)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他不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而是教育 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加者,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

15、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好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 首先,创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有意 识创设师生、生生和谐、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 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 再次, 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 材料中的主持人, 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回答问题, 思考问题,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 二、教学设计练习题二、教学设计练习题 【练习 1】 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

16、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 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 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 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 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挡住了人们的视线, 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 雾从山谷里升起来, 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 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 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 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 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 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 又松又软, 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 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