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良性运行的探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9523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良性运行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良性运行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良性运行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良性运行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良性运行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良性运行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良性运行的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良性运行的探讨体育活动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课余体育训练指向学生可持续发展规划,意义非凡,更是举足轻重。然而,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状况并不乐观,学生的体育素质并没有得到充分培养。根据现有的调研资料,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相对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参与度低,这对于高职生的体育素质的培养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一、求远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虽然较为短暂,但是如果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学校应当具有长远眼光,切实为他们的一生负责,帮助他们奠定厚实的自觉

2、进行体育健身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另外,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来看,高职院校也应当积极作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的氛围。这样有利于提高学校自身的知名度,全面落实国家教育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具有战略眼光,从长谋划,认真地规划课余体育训练,形成系列课程,建章立制,确保建立起长效机制,推动课余体育训练的良性发展。二、求实有了宏大的长视野规划,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务必讲究实效,踏踏实实,一板一眼。一方面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的相关的体育工作要求及临时的体育活动推进,一方面要坚定执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中长期规划。扎实,忌形式主义。所谓扎实即课余训练工作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有实效,切忌走

3、过场。体育教师要主动跟进,加强观察和指导,及时干预,约束学生切实坚持训练。笔者曾指导学生开展太极拳体育训练工作。一开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是不少学生缺乏意志力,渐渐掉了队。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召集他们,严慈并用,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吸引了全组学员按时训练。也有的学生不肯从一招一式开始,苦练基本功,倒喜欢太极拳表面的花架子。笔者一方面讲解太极拳外柔內刚的特点,使学生的理论基础更加扎实,一方面详细讲解每一个动作,指点他们精准体现动作路线,彰显太极功力。这样,学生就能够扎实地做出太极动作了。三、求活求活,但忌自由主义。所谓活指在训练项目、训练时间、训练方案、训练评估等几个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

4、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切忌随意性。项目选择要灵活课余训练的项目选择不能行政命令式的单一化,因为不同高职院校的体育发展水平并不相同,常规开展的体育训练项目的侧重点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体育训练项目也应该有一定的自由度。另外,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的学生对体育训练项目的选择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之,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生的兴趣,在每一类运动项目中选择若干动作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1。因材施教要灵活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跨入成人行列,应当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展开训练。一是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

5、调整训练的强度、频度和时间,二是针对体育能力较弱的群体,采取更加贴心的指导和服务。我校的篮球训练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传统,摸索出了一整套宝贵的经验,能够针对不同的球员,量身定制训练方案,提高了中锋、边锋、后卫、前卫等的培养质量。这是因为我校向来重视观察、研究每一个篮球队员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逐一设计他们的具体训练方案,并且针对他们的个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评价标准要灵活恰当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体育训练水平,掌控训练方向,从而更进一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另外,中肯而诚挚的评价还能够激起学生的训练热情,引起他们深度的共鸣,获得心理的暗示、情感的感染,促使他们不断地发挥出体育潜能。当然,个体的差

6、异性也要求评价的差别化、层级化,精准地给参训学生定性、定量的评价,使他们不断地反省自立。为此,我们应当掌握评价的原则、方式方法,不妨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四、求新体育训练的良性推进除了重视传统的训练项目和借鉴训练经验之外,为了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效率,我们可以不断地创新训练的形式,引入新的资源,革新训练形式。项目上求新传统的训练项目当然要保证其完成国家课程目标,落实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和要求,但是新的项目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适当地开发新项目,以新带旧,能够

7、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新事物不断追求的渴望。然而一定不能让新项目冲击教学任务中旧的传统教学体系,确保不能出现以次代主的情况。训练形式上求新传统枯燥的训练形式不必排斥,因为没有大量的训练不可能形成超强的体育能力。但一味超强度的训练不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为了达到同一种训练目标,我们可以筛选优化出最佳的形式,如竞赛性训练、游戏式训练、指导性训练、置换场地训练等多种形式。只要适合我们的学生,就是最佳的选择。当然,这种求新不是为了求新而求新,而是必须遵循科学规律,确保训练效果。训练主体的求新同一教师对同一项目的训练势必会深深打上个人烙印,不同教师对同一项目、群体或个体组织训练,会给学生提供多样的训练思

8、想、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汲取众家之长。不过,这必须在确保不同教师的训练理论和体系能够融合的条件下才能执行。我们还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佼佼者,使他们适当地发挥示范作用。学生中的优秀者往往具有很强大的辐射效应,刺激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展开训练。 联盟不少学生对街舞情有独钟,笔者即组织他们展开训练。一方面成立街舞训练指导小组,组建一个具有严明纪律的街舞队;一方面鼓励他们借助多媒体,搜集大量的视频,观看表演者的每一个动作,研究他们的表演风格,利用一切闲暇时间,鼓励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以表演促训练,以比赛练表演,形成“训练-表演-比赛-训练”的良性循环。这种训练效应自然地辐射到其他传统训练项目上。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