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环境工程实践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792967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大学环境工程实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大学环境工程实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大学环境工程实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大学环境工程实践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大学环境工程实践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大学环境工程实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大学环境工程实践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江苏大学江苏大学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总结报告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总结报告 学 院: 环境与安全工程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研 14 专业学位类别: 工程硕士 领域或研究方向: 校内导师: 校外导师: 填表日期: 2016.10.8 研究生院制 关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的几点说明关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的几点说明 一、 实践教学总结报告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检验和督导研究生 培养过程的主要依据, 是教育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审核评估的基础材料, 也是 学校对研究生毕业及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基本文

2、件。 二、研究生应按个人实践教学计划开展实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总结报告,报告 内容一般包括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实践主要内容、实践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实践主要成果等, 交由导师(组)给出考核成绩,并经学院认定和研究生院审核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和申请 论文答辩。 三、实践考核成绩记录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及格” 及以上视为通过。 四、实践总结报告一般为 5 0 0 0 - 1 0 0 0 0 字,一律用 A 4 纸打印,一式 1 份,左侧装订;由 学院汇总交研究生院检查审核。 一、一、 实践目的及意义实践目的及意义 实践目的:实践目的: 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

3、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我们能力和 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是专业硕士,应国家要求研究生二年级在企业实习,在进行了 1 年的理论知识积累 之后,要有一个踏入社会进行实践的过程,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对食品检测 分析方面实践性能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更要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而且这门学科在很 大程度上与书本上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在这次实习中能使我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得 以升华,把理论与实践找到一个最好的切入点,为我所用,所以就要有一个将理论与实践 相融合的机会。在实习中可以得到一些只有实践中才能得到的技术,为我们以后参加工作 打好基础。通过实习,我可以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

4、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从一名研究 生到一名拥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研究人员之间的思想与业务距离,为我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 变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实习在苏维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深了我对食品检测分析方面 行业的理解,也使我对课题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完成一个项目所要进行的工作过程。 实践意义:实践意义: 现时代就业环境不乐观,竞争压力的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反映所招的研究生实际操作 能力差,于是国家新增了工程硕士这样的特殊专业,要求工程硕士不单单只留在学校搞学 术,还需要去企业实习,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通过实

5、践, 让研究生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 性,同时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巩固学习的理论,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 题能力,这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食品检测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加强了理论与 实际,理论与生产相结合,拓宽了视野,进一步巩固了我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有了一定体现,已基本 熟悉食品检测、分析基本方法,能独立完成相关的检测任务。当然,通过实习,也暴露了 我身上的一些不足,比如,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理

6、论知识 水平有待丰富等,我想我有了以后发展和努力的方向。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为自己能在 各方面被最大程度的认可而努力。 二、二、 实践主要内容实践主要内容 这次我被安排到食品检测分析中心的生化室,有机生物化学分析研究室(简称有机生化 室)是中心设立的从事有机、生物化学分析测试研究的实验室,实习期间,我主要跟陈老师 进行了以下学习: 1.主要了解一些我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仪器的原理及使用 1.1 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 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 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 成,从而使柱效大

7、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 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 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可达 150350105Pa。高速:流动相在柱 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 110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 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 1h 。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 大提高。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 度。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 10-11g。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

8、个微升。适应范围宽:气相 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 操作方便等优点, 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 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 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分为高效凝胶色谱、 疏水性高效液 相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聚焦液相 色谱等类型。 用不同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理基本上与相对应的普 通液相层析的原理相似。其不同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敏、快速、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 须在色谱仪中进行。 1.2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 是色谱法

9、中的一种, 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 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 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 0.01 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 因此, 又可用来精制样品, 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 色谱分析的质。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 TLC 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 固-液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 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 0.01g)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 制作

10、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 500mg 的样品。因此又 可用来精制样品。 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 分析的物资。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 应是否完成。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103cm 左右)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 剂,带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 1cm 处的起点 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 0.5cm。待展开剂前沿 离顶端约 1cm 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 1.3 质谱仪 又称质谱计(mass

11、 spectrometer)。进行质谱分析的仪器,即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 够偏转的原理, 按物质原子、 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物质组成的一类仪 器。质谱仪以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为核心。离子源是使试样分子在高真空条件 下离子化的装置。 电离后的分子因接受了过多的能量会进一步碎裂成较小质量的多种碎片离 子和中性粒子。 它们在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取具有相同能量的平均动能而进入质量分析器。 质 量分析器是将同时进入其中的不同质量的离子, 按质荷比 m/z 大小分离的装置。 分离后的离 子依次进入离子检测器,采集放大离子信号,经计算机处理,绘制成质谱图。离子源、质量 分析器和离

12、子检测器都各有多种类型。 质谱仪按应用范围分为同位素质谱仪、 无机质谱仪和 有机质谱仪;按分辨本领分为高分辨、中分辨和低分辨质谱仪;按工作原理分为静态仪器和 动态仪器。 分离和检测不同同位素的仪器。仪器的主要装置放在真空中。将物质气化、电离成离子 束,经电压加速和聚焦,然后通过磁场电场区,不同质量的离子受到磁场电场的偏转不同, 聚焦在不同的位置, 从而获得不同同位素的质量谱。 质谱仪最重要的应用是分离同位素并测 定它们的原子质量及相对丰度。测定原子质量的精度超过化学测量方法,大约 2/3 以上的原 子的精确质量是用质谱方法测定的。 由于质量和能量的当量关系, 由此可得到有关核结构与 核结合能的

13、知识。 对于可通过矿石中提取的放射性衰变产物元素的分析测量, 可确定矿石的 地质年代。质谱方法还可用于有机化学分析,特别是微量杂质分析,测量分子的分子量,为 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提供可靠的依据。由于化合物有着像指纹一样的独特质谱, 质谱仪在工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2.营养成分检测 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小分子肽类的分析;各种维生素的定性定量测定;单糖、双糖、 多糖、淀粉、粗纤维、膳食纤维等碳水化合物类检测;脂肪和脂肪酸分析,棕榈酸、硬脂酸、 肉豆蔻酸等饱和脂肪酸的定性定量测定。 其中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原理以硫酸铜为催化剂,用浓硫酸消化试样,使有机氮 分解为氨,与硫酸生成硫酸铵

14、。然后加碱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滴 定溶液滴定。根据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计算蛋白质的含量。 固体、粉状、糊状、固液体试样:称取 0.55g 试样(使试样中含氮 3040mg) ,精确 至 0.001g,放入凯氏烧瓶中(避免粘附在瓶壁上) 。向凯氏烧瓶中依次加入硫酸铜 0.4g、硫 酸钾 10g、硫酸 20mL 及数粒玻璃珠。将凯氏烧瓶斜放在电炉上,缓慢加热。待起泡停止, 内容物均匀后,升高温度,保持液面微沸。当溶液呈蓝绿色透明时,继续加热 0.51h。取 下凯氏烧瓶冷却至约 40,缓慢加入适量水,摇匀。冷却至室温。向接收瓶内加入 50mL4% 硼酸溶液及 4 滴甲基红-

15、次甲基蓝混合指示液。将接收瓶置于蒸馏装置的冷凝管下口,使冷 凝管下口浸入硼酸溶液中。 将盛有消化液的凯氏烧瓶连接在氮素球下, 塑料管下端浸入消化 液中。沿漏斗向凯氏烧瓶中缓慢加入 70mL40%氢氧化钠溶液(使漏斗底部始终留有少量碱 液,封口) 。加碱后烧瓶内的液体应为碱性(黑褐色) 。通入蒸汽,蒸馏 20min(始终保持液 面沸腾) 。 至少收集 80mL 蒸馏液。 降低接收瓶的位置, 使冷凝管口离开液面, 继续蒸馏 3min。 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管口,洗液并入接收瓶内,取下接收瓶。用 0.1mol/L 盐酸标准滴定溶 液滴定收集液至刚刚出现紫红色为终点。同一试样做两次平行试验,同时做空白试

16、验。 3.功能成分检测 胡萝卜素、黄酮类、虾青素、芦丁、内酯类等生物抗氧化成分检测;多酚类:总茶多酚、 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 子酸酯、鞣花酸;大蒜素、齐墩果酸、熊果酸、绿原酸、等活性成分检测; 3.1 总黄酮的测定 实验原理:中草药及其他植物原料营养保健食品中含有黄酮类物质,此类物质,经过提 取, 净化后与铝离子反应生成稳定的绿色化合物, 以芦丁为标准品使用分光光度计在 510nm 处测定含量。样品提取:食物样品经过风干后,粉碎过 60 目筛,于 60恒温干燥 6h,准确 称取 5-10g,放索氏提取器中加入 100ml 石油醚,恒温水浴锅加热回流脱脂 3h,换上新的球 形瓶,然后用 100ml 甲醇提取 7h,将甲醇提取液于旋转蒸发器减压蒸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