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79074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27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1 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辽宁省人民政府 一、辽宁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辽宁省冶金工业基本情况。 辽宁省冶金工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已形成包括矿山、 冶炼和加工等完整的冶金工 业体系。截止 2015 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冶金企业 1894 户,其中黑色金属采选企业 665 户,有色金属采选企业 179 户,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 756 户,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加工企业 294 户。从业人员 48.7 万人。资产总额 8247 亿元,负债总额 5382 亿元,资产负 债率 65.3%。 到 2015 年

2、末,全省已形成炼铁能力 8126 万吨,炼钢能力 8600 万吨,轧钢能力超过 1 亿吨。10 种有色金属冶炼能力接近 160 万吨,其中锌冶炼生产能力 43.5 万吨,电解铜生产 能力 20 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 75 万吨,电解铅生产能力 8 万吨。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能力 150 万吨。 2015 年,全省冶金工业完成生铁产量 6065 万吨,粗钢产量 6071 万吨,钢材产量 6322 万吨;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 91.7 万吨, 其中: 锌产量 26.7 万吨, 电解铝 46.5 万吨, 精炼铜 8.78 万吨,铅 6.5 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产量 133.1 万吨,其中铝材产量 110.

3、9 万吨,铜材 12.2 万吨。 2015 年, 冶金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的 16%, 比 2010 年下降了 2.3 个百分点, 在全省位列装备制造和石化行业之后,居第 3 位。 (二)“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成就。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2 1.行业生产能力和主要产品产量持续保持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省冶金工业生产能 力继续保持增长。2015 年与 2010 年相比,炼铁能力增加了 1550 万吨,增长了 24%;炼钢 能力增加了 1200 万吨,增长了 16%;轧钢能力增加了 1700 万吨,增长了 20.6%。有色金属 冶炼能力增加了 60 万吨, 增长了 67%; 有色金属压

4、延加工能力增加了 50 万吨, 增长了 50%。 “十二五”期间,全省冶金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累计生产生铁 28585 万吨,比“十 一五”增产 6242 万吨,增长 27.9%;生产粗钢 29534 万吨,比“十一五”增产 7542 万吨, 增长 34.3%;生产钢材 31787 万吨,比“十一五”增产 8576 万吨,增长 36.9%;10 种有色 金属累计生产 379.6 万吨,比“十一五”增产 73.4 万吨,增长 23.9%。 2015 年,我省的粗钢产量占全国的 7.6%,位列河北、江苏山东之后,居第四位。10 种 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的 1.8%,在全国位列 18 位。 2.一批

5、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十二五”以来,鞍钢集团(辽宁地区)持续推进全流程的 工艺设备升级改造, 圆满完成了包括 2 座 180 吨转炉、 冷轧厂 4 条镀锌线改造等多项重点技 改工程。本钢集团公司实施减量置换,完成了北台厂区炼铁系统的改造,淘汰了 10 座 530 立方米以下高炉,建设了 2 座 2850 立方米高炉;冷轧高强钢项目部分建成,并开始试车。 东北特殊钢集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连基地搬迁改造项目于 2011 年 7 月全面建成投产, 具备了 260 万吨粗钢、236 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东北特钢抚顺基地实施了三项重点技术改 造项目, 包括建成了锻造车间及钛合金冶炼生产线, 实施了

6、特种冶炼电渣炉和真空炉技术改 造,完成了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改造工程。凌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技术改造,不但产 能从 350 万吨提升到 600 万吨,而且装备实现大型化、现代化和节能化,工艺和技术达到了 国内先进水平。营口市的钢铁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五矿营口中板有限公司建成了 2 座 2300 立方米高炉,实现了高炉大型化;嘉晨集团投资建设的营口钢铁有限公司,具备了年 产 280 万吨的钢铁生产能力; 石家庄钢铁有限公司入驻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建 成投产了 100 吨转炉和现代化的大型棒材生产线。 此外, 本钢丹东不锈钢冷轧薄板项目等一 批钢材深加工项目也相继建成投产,进一步提

7、高了行业的整体装备水平。 “十二五”以来,有色金属行业也竣工投产了一批重点项目。抚顺铝业有限公司二期电 解铝项目全部建成,电解铝产能达到 30 万吨。辽宁忠旺集团在营口建设的国内最大的 500KVA 级高精铝项目一期投产,新增电解铝产能 43 万吨。辽宁忠旺集团建成了 20 条大型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3 铝型材挤压生产线,生产能力扩大了 40 万吨,增长了 65%,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亚洲最大 的工业铝型材生产商。 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搬迁改造项目建成投产, 形成了年产 钛、镍、铬锆铜加工材 1 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了装备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成为我国重要的 新材料生产企业。 营口银河镁

8、铝合金有限公司建成了我省第一条热轧镁合金板生产线, 填补 了我省在镁合金加工领域的空白。 3.品种质量明显改善。冶金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品种结构不断改善,产品竞 争力明显提高。到“十二五”末,鞍钢形成了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电工钢、造船和海洋工 程用钢、铁路用钢、石油石化用钢、集装箱用钢、高端金属制品用钢和军工钢等九大钢铁系 列的领先产品,产品规格更加齐全,覆盖面更广。本钢汽车板产品形成系列化,家电板、石 油管线钢、集装箱钢板、造船板、帘线钢、齿轮钢、轴承钢等已经成为主导产品系列,产品 不断扩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目前,鞍钢、本钢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已占企业 总产量的 85%以上

9、。东北特钢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在高档汽车用钢、不锈钢、工模具钢、 高档轴承钢、高温合金、高强钢和钛合金等高端产品领域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其中高温 合金、 高强钢在国防军工、 航空航天领域保持较大的市场份额, 不锈钢长型材产量国内第一, 模具钢多年保持为国内第一品牌。本钢北台厂区、凌钢、抚顺新钢铁等企业实现了建筑钢材 的升级换代,400MPa 以上高强抗震钢筋已经成为主导产品。凌钢还起动了由普钢向特钢的 转型,碳结钢、合结钢、齿轮钢、轴承钢、弹簧钢将逐渐替代建筑钢筋成为主导产品,并已 经开始涉足超纯合金等新材料领域。 辽宁忠旺集团大力发展高精密、 复杂大截面工业用铝型 材,并逐步向铝型材深加工、

10、铝合金车体制造及高端铝压延材领域延伸,其产品已经广泛应 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舰船、石油化工、机械及电力工程等领域。 4.淘汰落后、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全省淘汰落后炼铁产能 536 万吨, 炼焦产能 250 万吨,铁合金产能 41 万吨,铅冶炼产能 4.5 万吨,铜冶炼产能 2.5 万吨。一批 小烧结、中频炉和工频炉炼钢等也被淘汰。本钢对北台厂区实施技术改造,先后淘汰了 10 座 530 立方米以下高炉,以及落后的烧结设备,实现了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鞍钢、本钢 板材淘汰了 5 米以下的焦炉,建成了节能环保型的大型焦化设备。 “十二五”以来,鞍钢实施主要节能减排项目 1

11、60 多项,吨钢综合能耗降低 6.13%,吨 钢耗新水降低 16.48%。本钢吨钢综合能耗下降 9.94%,其中烧结工序能耗下降了 13.97%,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4 炼铁工序能耗下降了 8.04%,炼钢工序能耗下降了 160.61%。2015 年,全省重点钢铁企业吨 钢综合能耗为 600 千克标准煤,比 2010 年降低了 40 千克标准煤/吨,下降了 6.3%。 通过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等多项举措,全省冶金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吨钢 排放指标均较 “十一五” 末大幅下降。 本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 2010 年的 5.03 万吨下降至 3.31 万吨,降幅 34.2%;废水排放量由

12、 3336.06 万吨下降至 969.35 万吨,降幅 70.9%;COD 排放 量由 1991.3 吨下降至 420.85 吨,降幅 78.9%。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 2.87 千克下降至 1.97 千克,降幅 31.4%;吨钢废水排放量由 1.9 吨下降至 0.58 吨,降幅 69.5%;吨钢 COD 排放 量由 0.11 千克下降至 0.025 千克,降幅 77.3%。截至 2014 年,东北特钢三个基地都完成了 地方政府下达的二氧化硫总量减排任务, 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 0.8 千克, 减排效果显著。 鞍钢、本钢先后建成了一批烧结机脱硫,烧结、炼钢、轧钢系统余热回收发电,烟气除 尘等

13、环保工程,凌钢也完成了焦化系统的干熄焦改造,大幅度降低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 及烟粉尘的排放,节能减排效果也比较明显。 5.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 “十二五”以来,重点冶金企业制订了信息化整体规划,以 夯实基础、敏捷制造、优化流程为前提,以贯通主体业务为目标建立信息化应用系统架构, 从实际情况及管理需求出发,将先进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 点突破”的步骤开展信息化建设,基本构筑了高可用性、高灵活性、高机动性及快速收敛性 的信息系统平台。建成了包括产线 MES 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进出厂综合 管理系统及相关生产管理优化与企业管理系统,完成了 ERP 系统改造

14、及生产和安保监控工 程建设,工艺装备、流程优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 升。2012 年,鞍钢集团和东北特钢集团入选了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名单,东北特 钢集团等 3 户冶金企业还被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评为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五十佳企业。 6.国际化水平得以提高。冶金工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一大批冶金企业充分利用 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资金,统筹“走出去” 、 “引进来” ,以国际化的视野开展 企业的生产经营。尤其是近年来,为了应对国内市场需求放缓,钢铁企业加大了对国际市场 的开拓力度,钢材出口量大幅度增长。2015 年全省出口钢材达到了 1410

15、.8 万吨,是 2010 年的 2.5 倍,年均增长达到了 20.1%。2015 年出口钢材占全省钢材产量的 22.3%,比 2010 年提高了 12.3 个百分点。出口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器” 。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以来,尽管我省冶金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随着近年来经济下行压 力加大, 钢材等主要冶金产品需求回落, 冶金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 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产能过剩的宏观形势下, 一些规划项目难以实施。 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 国内钢铁、 有色金属产能增长迅猛,产能过剩非常严重。从 2013 年

16、开始,国家将钢铁、电解铝列为产 能严重过剩行业,在项目核准上控制更加严格,不仅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而且还要对已 经建成的和在建的项目进行清理。在这种形势下,我省鞍钢鲅鱼圈二期工程、鞍钢朝阳公司 二期工程、抚顺新钢铁环保搬迁项目等“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因为得不到核准而没有如 期实施, 使鞍钢鲅鱼圈公司和鞍钢朝阳公司难以达到最佳经济规模, 也影响了抚顺新钢铁有 限公司的升级改造。 2.冶金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行业利润水平低,企业效益差。据统计,目前,我国粗钢产 能约为 12 亿吨,按照 2015 年产量测算,产能利用率不足 67%。近年来,我国钢材供大于 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 2015 年,钢材价格持续创出有指数记录以来的新低,钢铁行业 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亏损面大幅度上升。2015 年,我省 7 户重点钢铁企业中有 5 户亏损, 亏损额达 113 亿元。其中本钢一户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