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8678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计算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一个重要工具。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来说,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成为各学科发展的基石之一,被视为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成为了各专业的必修和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特点是操作性较强,对这门课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无疑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容易把一

2、些问题抽象化,使教师授课变得枯燥死板,这也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相反,如果利用多媒联盟体教室,结合具有强大功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边讲边演示,采用逼真的动画、真实的声音、精美的图片和精炼的文字,由浅入深,声情并茂地开展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课程教学现状及分析该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一般都是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由各任课教师分班级授课。理论课集中在多媒体教室,以主讲教师讲授为主;实验课安排在机房,以学生操作为主,指导老师答疑为辅的方式开展教学。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计算机意识,善于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在提高操作能力的同时,要理解相关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把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提

3、升到理性认识;掌握共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对计算机应用建立一个清晰的轮廓,做到全局在胸,为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奠定基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对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都能够明白理解,可一到上机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时,就会发现很多地方都不知道该如何操作。追其原因,该门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师在课堂上结合理论讲解进行的操作演示很多,而学生在课外没能及时对这些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以至于等到实验课时对教师的操作演示忘记了很多,自己无法独立完成实验题目。由于在机房的实验课几乎都是由一到二名教师负责对一个班的同学进行指导,所以教师也不能每次都能第一时间满足所有同学的提问,常会出现老师正在指导一名

4、同学而又有多位同学排队等侯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实验课已经结束但还有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实验题目,而此时新的实验项目又开始了,导致前面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久而久之积压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这些同学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课程不能达到预期的开设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有所用,真正达到此课程的开设目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的确定应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及社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及知识体系,从了解,理解,掌握,应用这四个层面划分知识点。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可以分为八大模块5:硬件

5、基础;操作系统及常用工具软件;字处理软件WordXX;电子表格制作软件ExcelXX;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XX;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其他。应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上由注重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知识容量及深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教学方案的设计增强感性认识,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打下基础。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安排课程教学,以实际案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建构得以落实。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创

6、造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动建构得以保障。开发网络化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能满足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注重能力培养,使学生的主动建构得以发展。 理论教学我们知道,上一门课容易,上好一门课很不容易,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需要任课教师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融合,形成一有机整体,精心策划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流程,让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将微格教学的思想及微格教学的五个环节很好地融入到该门课程的授课中。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教学,以“展示讲解演示回顾”为主线贯穿整节课。以字处理软件Word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事先准备一篇已编辑好的Word文档在课堂上进行展

7、示,然后新建文档,逐步完成实例文档的效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直观地感受到学好该工具软件的重要性和作用,由此引入课题内容,分析该文档中蕴含了Word的哪些操作及设置,明确提出学习目标及知识点,并根据各知识点展开相关的教学工作。这样能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条理清楚,直观形象,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在复习阶段可以再由任课教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演示,并将新建的文档和实例文档进行对比,分析实例文档中还有哪些设置没有联盟在新建的文档中体现,以此为下节课的授课内容埋下铺垫,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工作。由于该门课程操作性很强,为了学生在课后更好地掌握相关操

8、作,教师可将自己的演示制作成视频文件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也有参考的平台。应注意的是,教师在制作视频文件时应设置播放进度条及播放中的暂停等控制按钮,使得该视频文件具有交互控制性。比如:学生如果在完成实验题目中的某一项时遇到困难,忘记了操作步骤,可以通过拖动播放进度条快速切换到教师的相关操作部分回顾操作过程,然后再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样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多位同学排队等待指导老师的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得实验课程的开展也更加顺利。实践教学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中,应根据实验大纲并结合实际应用拟定实验题目。比如在Excel的学习中,可以以“XXX学生成绩表”或“X

9、XX公司销售表”等作为背景设置实验题目7。为了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开设部分难度较大的选做实验题目,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完成这部分题目并根据完成情况适当加分,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在实验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教师可定期收集学生实验中的优秀作品,安排专门的实验评讲课,向全班同学展示分享这些好的成果,也可以请作品的设计者和大家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及完成方法,在学生中营造一种协作学习的氛围。在对学生完成的实验进行验收中,传统的做法是要学生手工填写实验报告册,将完成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步骤进行描述。由于实践课以操作为主,所以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填写一次上机实验报告就像完成了一篇论文,内容比较繁琐冗长。而且实

10、验报告存在抄袭现象,这样对学生而言,收效并不是很好。如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实验报告的填写,转变为要求学生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录制成视频文件并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任课教师,这样既减轻了大量手工书写操作步骤的繁琐,又加强了对学生上机实践的监控,必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2.课程考核在该门课程考核上,很多院校都已采用无纸化试题替代传统的纸质试卷,考生登录考试系统,由计算机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组合产生一套试题从而完成测试。试题题型一般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文字录入题和操作排序题等。笔者认为在考试题型的设置中,可以借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模式,强调基础,突出重点,贵在操

11、作。可以把考核的重心放在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中而不是死记硬背条款和概念。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相关部分可以设置操作题,让考生完成各项规定任务,也可以考虑增设难度较大的附加题,鼓励学生完成此类题目并根据完成情况酌情加分,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试题库中的试题不应一劳永逸地重复使用,应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当前实际不断更新试题库。将该门课程的考核转变成是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检查与验收。结束语计算机基础是一门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课程,教师应该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本文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并形成这样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深刻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实感受到学有所用,使他们成为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够强的实用型人才。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