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

上传人:资*** 文档编号:6078179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 年年新版教材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新版教材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 一、字音、字形 春 朗润 涨起来 捉迷藏 轻悄悄 散步 酝酿 窠巢 宛转 应和 薄烟 黄晕 烘托 蓑衣 斗笠 抖擞 胳膊 济南的冬天 济南 单单 出奇 暖和 着落 发髻 镶嵌 露水 宽敞 水藻 贮蓄 澄清 雨的四季 花苞 萌发 彩棱镜 粗犷 睫毛 掩饰 迫不及待 铃铛 晒干 高邈 悠远 莅临 吝啬 淅沥沥 咄咄逼人 干燥 古代诗歌四首 谯县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子规啼 夜郎 归雁 枯藤 天涯 二、词语解释 春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 越来越浓。 欣欣然:欢

2、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 宛转:同“婉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抖擞:振作(精神)。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济 南 的 冬天 秀气:清秀文雅,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响晴: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设若:假若。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澄清: (水)很清亮。 蓝汪汪:形容很蓝很蓝的颜色。 雨的四 季 吝啬: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静谧:安静。谧,安

3、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多用于书面。莅,到。 高邈: 高而远。邈,遥远。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 掩饰:遮盖修饰使人看不出真相。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三、文学常识 课文 作 者 简介 春 朱 自 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 苏扬州人。他是五四以来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现代著名散文家、诗 人、学者。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 背影 绿等。 济南的 冬天 老 舍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生于北京 一个贫民家庭,现代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

4、称。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 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 世态人情、习俗风尚及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主要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戏剧龙须沟 茶馆等。 雨的四 季 刘 湛 秋 刘湛秋(1935-2014) ,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 家。著有诗集无题抒情诗 生命的快乐等。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 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观 沧 海 曹 操 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qi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 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他的

5、诗歌往往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 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代表作有诗歌龟虽寿 观沧海 蒿里行 短歌行等,军事著作孙 子略解 兵法接要 。 闻王昌 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 寄 李 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 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 (今四川江油) 。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 仙”。代表作有送友人 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将进酒等。 次北固 山下 王 湾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 诗歌次北固山下 奉使登终南山 奉

6、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天 净 沙 秋 思 马 致 远 马致远(约 12511321 以后) ,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 曲作家、散曲家,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著有汉宫秋 青衫泪 荐福碑 黄粱梦等杂剧共 15 种,并写有小令、套数 200 余首,经后 人辑入东篱乐府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 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四、课内阅读 (一)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反复、夸张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 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方的事 物)和比喻词

7、(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 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 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 暗喻。 典型形式是: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没有比喻词, 常用 “是” 、 “成了” 、 “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 两事物相关点

8、,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 “人化” ,或人“物化” ,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 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 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 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9、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 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 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

10、。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 强调 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 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 ,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 “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

11、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 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 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 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 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 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7、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 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12、。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 “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课堂练习:请辨析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 脸红起来了。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 绵绵的。 (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13、。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 桃儿、杏儿、梨儿。 (7)“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8)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感官描写:听觉、嗅觉、味觉、视觉、触觉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 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 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

14、息, 混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 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三)赏析语句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答:不可以。 “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 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 ,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 答: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 调相和谐,有一

15、字传神之效。 (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 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 答: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予小山以人 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 (4)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答: “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规律总结:词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贬词褒用/化静为动/意思 是,用在这里突出/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现了人物特点(或精神)/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课堂练习: (1)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答: “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 充满了动态的美。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 微露出点儿粉色。 答: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 态可掬。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 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 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 春意。虽没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