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m-1教材-方法时间量测(ver20)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78055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73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tm-1教材-方法时间量测(ver20)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mtm-1教材-方法时间量测(ver20)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mtm-1教材-方法时间量测(ver20)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mtm-1教材-方法时间量测(ver20)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mtm-1教材-方法时间量测(ver20)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tm-1教材-方法时间量测(ver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tm-1教材-方法时间量测(ver20)(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TM 方法時間衡量 Prepared by :黃飛達 2006/06/01 課程大綱 MTM基本概念簡介 獲得動作 放置動作 轉動動作 加壓動作 回跳動作 眼睛動作 身體動作 同時動作與合併動作 MTM的用途與分析程序 課程驗收-測驗 MTM基本概念簡介 MTM於工作研究架構中之定位 MTM基本概述 MTM之優缺點 MTM-1基本動作&符號 一般動作之特性 動作實施之困難程度 MTM 數據表使用範例 時間衡量單位&轉換 MTM於工作研究架構之定位 工作工作(作業作業)研究研究 動作研究動作研究 (方法研究方法研究) 時間研究時間研究 工作衡量工作衡量 訂定標準操作時間訂定標準操作時間 (ST

2、D HR) 程序分程序分析析 (流程程序圖流程程序圖) 操作分析操作分析 (人機程序圖人機程序圖) 建立標準操作規範建立標準操作規範 (S.O.P) 1.估計估計 2.歷史紀錄歷史紀錄 3.PTS(MTM) 4.工作抽查工作抽查 5.其他其他 MTM基本概述 何謂何謂MTMMTM MTMMTM (MMethods T Time MMeasurement)方法時間衡量。 MTMMTM定義定義 為工作衡量方法中用來將任何作業或工作方法劃分成若干完成此工作的許多基本動作 ,並對此等基本動作給予一預先確立的時間標準的程序。 系統之等級認識系統之等級認識 MTM之優缺點 MTM優缺點比較表 優點優點缺點

3、缺點 1.不須評比 2.可於生產開始前建立時 間標準。 3.碼表測不準的動作,單 元,可用MTM求出 4.減少標準時間訂定的糾 紛。 1.學習時間長 2.對於程序時間的衡量 仍需使用馬錶。 程序時間: 除能由人為意識控制而可決定操作速度快慢的正常操作外,稱為程序時間如程式RUN MTM-1基本動作&符號 MTM-1數據表中之數據表中之26個基本動作個基本動作 RGM(P)RL 佔90% 一般動作之特性 影響一般動作特性之因素甚多,且呈連續性變化。影響一般動作特性之因素甚多,且呈連續性變化。 動作實施之困難程度 一般分為三種不同之控制水準一般分為三種不同之控制水準( (取實際例子與實驗說明取實際

4、例子與實驗說明) ) 範例一:左手握住筆之一端範例一:左手握住筆之一端,閉上眼睛閉上眼睛,右手去拿筆右手去拿筆。 控制水準:控制水準: 範例二:右手到達左手上線的一端範例二:右手到達左手上線的一端。控制水準:控制水準: 範例三:右手到達左手手掌上之筆範例三:右手到達左手手掌上之筆 。控制水準:控制水準: 範例四:到達輸送帶上之單板範例四:到達輸送帶上之單板。控制水準:控制水準: 範例五:移動一杯裝滿熱水的杯子至桌上範例五:移動一杯裝滿熱水的杯子至桌上。控制水準:控制水準: 範例六:手移至某一設備之操作鈕範例六:手移至某一設備之操作鈕/ /桿桿。控制水準:控制水準: LOWLOW HIGHHIG

5、H LOWLOW MIDDLEMIDDLE HIGHHIGH MIDDLEMIDDLE MTM 數據表使用範例 *取及放A物品 (1) R 10 B = 11.5 TMU (2) G 1 A = 2.0 TMU (3) M 12 C = 15.2 TMU (4) P 1 S E = 5.6 TMU (5) RL 1 =2.0 TMU 到達A物 移動距離10” 在一變動位置 握取A物 容易握取之物件 搬運A物 移動距離12“ 至準確位置 安置A物 鬆配合等級 不需定位動作 A物容易握持 A物放手 鬆開手指,放開A物之狀況 時間衡量單位&轉換 時間衡量單位時間衡量單位 MTMMTM所採用的時間單位

6、所採用的時間單位T.M.UT.M.U(Time Measurement Unit)(Time Measurement Unit)。 時間單位轉換時間單位轉換 動素1-到達(Reach) 定義定義 到達係手或手指的基本動作,其主要目的為將手或 手指移到一目的地。(手-手指-手腕-手軸-手臂) 到達動作係以手的主要目的來決定並非以手上是否 握有物件而決定。 影響到達時間值的變數影響到達時間值的變數 (1) 距離:手或手指移動之曲線距離 (2) 實施狀況(控制水準):手或手指到達目的地的特性 (3)運動型式:動作之運動情況 到達狀況到達狀況A A: 係以低等程度的控制水準,到達一個或一群物件。 到達

7、一固定位置之物件 到達另一手中之物件 到達另一手至於其上的物件 動素1-到達(Reach)-實施狀況 動素1-到達(Reach)-實施狀況 到達狀況到達狀況B B: 係以中等程度的控制水準,到達一個或一 群物件; 而其在每一次重複之到達動作中,所 到達的單一物件之位置可以稍有變動。(與A之 差別:視線之控制) 到達工作台上之工具 到達輸送帶上流動之單一物件 動素1-到達(Reach)-實施狀況 到達狀況到達狀況C C: 係以高等程度的控制水準,到達與其他物 件混合在一起的單一物件,因此需要選擇或尋 找的動作。況C不包括翻找的動作所需的時間 到達混合在一起的其中一個螺絲 到達混合在一起的其中一個

8、零件 動素1-到達(Reach)-實施狀況 到達狀況到達狀況D D: 係以高等程度的控制水準,到達一非常微 小或必須小心握取之物件。 到達桌上平放之大頭針 到達另一手上雙面鋒利的刀片 動素1-到達(Reach)-實施狀況 到達狀況到達狀況E E: 係低等程度的控制水準而將手到達一不定 位置,係為了身體之平衡或為了下一動作或將 手移開到達一不定之位置。 敲打釘子時,手從釘子移開 將工件放入沖床模具後,手移開之動作 雙手同時動作插件,為下一動作做準備 動素1-到達(Reach)-狀況判別 狀況判別速記憶法:狀況判別速記憶法: 到達物件 需視線控制 動作末端仍需視線 控制 到達與其他單一物 件相混之

9、單一物件 YES YES YES YES NO NO NO NO E A B D C 控制水準示意圖控制水準示意圖 動素1-到達(Reach)-運動型式 運動型式:考慮加速度 型式1. 開始-完成均靜止 型式2. 開始或完成時為運動狀態 型式3. 開始及完成時均為運動狀態 動素1-到達(Reach)-範例 範例: (1)mR16Am=? R16A=11.4 (查表) mR16A=9.7 (查表) 所以 m (16A) = 1.7 所以 mR16Am = 8.0 (TMU) (2)mR35Em =? R35E = R30E + (35-30) 0.6 = 22.9 + 3.0 = 25.9 mR

10、35Em = R35E 2m(30B) = 25.9 5.2 = 20.7 (TMU) 動素二-Grasp 定義:定義: 握取為手或手指之基本單元,使手或手指對物件握取為手或手指之基本單元,使手或手指對物件 獲得適當的控制,以利下一基本動作實施。獲得適當的控制,以利下一基本動作實施。 影響握取時間值的變數影響握取時間值的變數 1.控制型式: G1:抓取 G2:變握 G3:換手握 G4:選擇取 G5:接觸或鉤取 2.實施狀況: 以上五種控制型是只有第一種有實施狀況。 動素二-Grasp G1A:甚易抓取之單一物品,不論大、中 或小,是最單純且常見之動作。 例如 抓取桌上之鋼筆 抓取電話聽筒 抓取

11、螺絲起子 動素二-Grasp G1B:當抓取微小物品(小於1/8 ” * 1/8 ”截 面積)或緊貼於平面之薄物時。 G1C:當抓取進似圓柱形之物品時,如其 一側及底部有障礙時,須先將該物品撥開 後,始能抓取者。 動素二-Grasp G2:變握,於操作過程中,有時須將所握 之物品,改變位置,以便於應用者稱之變 握,如調整手中鉛筆之位置,以便於書寫 即為變握。 變握含有一連串短距離的到達與搬物動作, 其現象通常是張開手指,改變手指方向, 與合攏手指。 動素二-Grasp G3:換手握,將易於握取之物品,由一手 移轉至另一手者,稱之換手握。 握手握動作含三部分 桌取物件,另一手伸向物件抓取 反應時

12、間,感覺到手已抓取物件之反應時間 放開物品,已知另一手已握牢物件後,將原持 物品之手指放開 動素二-Grasp G4:選擇取,欲抓取一與他物相混之物件, 因須尋找與選擇,則此抓握之狀況即為選 擇取。 動素二-Grasp G5:接觸或抓取,手或手指僅接觸物體, 沒有絲毫運動,因之不須任何時間,其值 為0TMU,是抓握中最基本的單元,所有抓 握都包含G5。 例如 推門 以指尖按電鈴 打字時,手指壓鍵盤的動作 動素二-Grasp 動素三-Release 放手,為手或手指之基本動作,其目的在放棄手對物件之 控制。 狀況一:僅將抓握物件之手指張開約3/4 ”,即可放棄手 對該物之控制者。 狀況二:不須張

13、開手指,僅將與物件接觸之手移開即可 放棄手對該物件之控制者。 RL1:係一正常的放手狀況,將握物件的手指放完開。 RL2:將與物件接觸的手或手指與物件分開。與G5為相反的 動作。 放置動作-Move 影響搬物基本動作之時間值變數有: (1) 距離:手或手指移動之曲線距離 (2) 實施狀況:物件放置目的地之自然狀況 狀況A:移動至另一手上或靠至一定位件。例:用手關抽屜。 狀況B:移動物件至大概或不定的位置。 狀況C:移動物件至準確位置。例:移動物件至模具中。 (3) 運動型式:(與REACH同) (4)重量或阻抗:分靜態部份與動態部份 放置動作-Position 安置是手或手指之基本單元,以對準

14、,定位及接合等動作, 使一物對另一物獲得某一特定接合之關係。 影響安置時間值的變數有; (1)配合等級: (A)鬆配合:不需加壓就能使兩物件配合 (B)密配合:需加輕壓方能使兩物件配合 (C)緊配合:必須施重壓方能使兩物件接合 (2)對稱程度: (A)對稱(Symmetrical):兩物不需任何轉動即可接合。 (B)半對稱(SS):在接合軸上,轉動的角度不超過90度。 (C)不對稱(NS):可能的接合方位只有一個。 (3)安置難易:一接合物在進行安置時不須改變握持之位置或姿態, 為安置容易。 轉動動作 加壓動作-Apply Pressure 完整的加壓動作必須包括施力、短暫的停頓、及鬆力三部份。 (1)狀況A(APA):身體肢體已在適當位置可立即施壓。 (2)狀況B(APB):為APA動作之前必需先實施變握的動作。 (3)AF:對物件逐漸增加的控制力量。 TMU=0.893+0.335 * 所施之力量 如:AF05 = 0.893 + 0.335*5=2.6 TMU (4)DM:短暫的停頓 (5)RLF:將物件所施加之肌肉力量鬆開,所需之時間3.0TMU,為 一常數值。 回跳動作 眼睛動作 身體動作 同時動作與合併動作 MTM的用途與分析程序 Q&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