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语文新指导二轮复习优选习题:组合强化练11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8042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语文新指导二轮复习优选习题:组合强化练11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版语文新指导二轮复习优选习题:组合强化练11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版语文新指导二轮复习优选习题:组合强化练11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语文新指导二轮复习优选习题:组合强化练11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语文新指导二轮复习优选习题:组合强化练11 word版含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合强化练11语基+论述类+诗歌+名句(时间:33分钟赋分:33分)一、基础知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曾几何时,面对不义之举,我们,大声吼出“站住”“抓贼”等震撼心灵的声音,让正义的力量扼断那双罪恶之手的腕骨。从何时起,我们变得胆小懦弱,粗鲁的嗓门只留给了身边的亲人与朋友?“()”不是的真理,面对不法之徒,沉默是对他们的一种纵容,是对善良人群的一种犯罪。试问,我们如果遭受不法侵害,路人都沉默让你有何感想?大声喊叫会让一个长期压抑的人生理和心理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解放,就如同一场的痛哭可以消解内心郁结的块垒,而很少有人发现大声说话也是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活出你的个性,大

2、声地说出你压抑已久的心声,你的生活可能会是另一种面貌,那时你就会觉得天原来可以这样湛蓝,水可以这样碧绿,鸟鸣可以这样悦耳,来去匆匆的人群,脸上写满了充实的忙碌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1.在文中两处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说话是银,沉默是金阳光灿烂在心中B.沉默是最难驳倒的论辩阳光灿烂在心中C.沉默是最难驳倒的论辩心中阳光灿烂D.说话是银,沉默是金心中阳光灿烂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愤世嫉俗 颠扑不破 如泣如诉 爱憎分明B.义愤填膺颠扑不破酣畅淋漓爱憎分明C.义愤填膺固若金汤如泣如诉锋芒毕露D.愤世嫉俗固若金汤酣畅淋漓锋芒毕露3.文中画横线的句

3、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遭受不法侵害,如果路人都沉默让你有何感想?B.如果我们遭受不法侵害,路人都沉默让你有何感想?C.我们如果遭受不法侵害,路人都沉默对你有何感想?D.我们如果遭受不法侵害,假如路人都沉默,让你有何感想?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9分)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

4、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

5、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

6、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摘编自何驽中国

7、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C.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彻底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D.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对东南亚等地区影响深远,阻挡了西方文化进入东亚、东南亚地区。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分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原因入手,阐述了中原核心区崛起的独特的经济、政治因素。B.文

8、章运用了比喻论证,如第四段用“细胞壁”比喻半月带所起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C.文章引用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的观点,作为文章阐述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的补充论据。D.文章将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作为立论的前提,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分明,逻辑严密。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原文明战胜长江流域文明,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谐、适应环境的文明更有生命力。B.半月带从欧亚贸易的媒介转为东西方自由交流的障碍,使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形成。C.如果中原夏商周三代的先进技术和政治观念没有被禁止西传,就可以缩小东西文化的差异。D.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

9、心,与中原政权对东西方的亲疏观念有密切关系。三、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第78题。(9分)喜朝天曹冠绣水雕栏,绮霞邃宇。薰风飒至清无暑。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景物撩人,悠然得句。深杯戏把纹楸注赌。胸中邱壑自生凉,何须泉石寻佳趣?注纹楸:指围棋盘。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阕描写了美丽的景色,情景交融,为下阕描写人物活动、抒发壮志、渲染气氛做铺垫。B.“绣水雕栏,绮霞邃宇”两句巧用比喻手法,俯仰结合,展现了水天相映、雕梁画栋的景象。C.“熏风飒至清无暑”写和风飒然而至,清新凉爽,暑意全消,心旷神怡,愉悦之情溢于言表。D.最后两句富有哲理,借

10、用反问,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8.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描写了烟雾散尽后皓月千里,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月影宁静的画面。(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激烈场面的诗句是“,”。(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表达了对大自然变化不息的认识。组合强化练11语基+论述类+诗歌+名句1.D解析 解答此题,需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第一处,根据语境,排除B、C两项,因为语境无“论辩”的意思。第二处,“来去匆匆的人群”的主语是“人群”,“人群”

11、后面是“脸上”,所以横线处应填“心中”与之照应,据此排除A项。2.B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重在对近义成语的辨析运用。“愤世嫉俗”,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相比较应用“义愤填膺”。“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固若金汤”,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根据适用对象是“真理”,应使用“颠扑不破”。“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痛快。根据语境,应用“酣畅淋漓”。“爱憎分明”,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

12、逞强。相比较应选“爱憎分明”。3.B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画线的语句前后陈述的对象不一致,造成中途易辙,前半句说“我们”,后半句说“路人”,据此修改,将“如果”提到句首即可。故选B项。4.B解析 A项,以偏概全,还应包括中原核心区的崛起等。C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彻底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表述绝对化。D项,“阻挡了西方文化进入东亚、东南亚地区”于文无据。5.D解析 D项,“文章将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作为立论的前提”错,青铜时代的全球化是文章提到的一个概念。6.B解析 B项,“使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形成”推断不成立,从原文信息看,应是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后,半月带才成为东西方

13、自由交流的障碍。7.A解析 A项,结合下阕内容分析,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下阕并非抒发壮志。8.参考答案 悠闲自在、儒雅自负、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赏景吟诗,文雅悠闲;饮酒赌棋,怡然自乐;胸有丘壑,自负自得。解析 分析词人形象,要结合词句内容:“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悠闲自在;“景物撩人,悠然得句”,赏景吟诗;“深杯戏把纹楸赌”,饮酒赌棋;“何须泉石寻佳趣”,自负自得,时时有乐趣。塑造了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9.答案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璧”“瞬”等字的写法,不要漏写“盖”等虚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