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地理新优化二轮复习(优选习题)全国通用版:专题六 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 第14讲 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80140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地理新优化二轮复习(优选习题)全国通用版:专题六 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 第14讲 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地理新优化二轮复习(优选习题)全国通用版:专题六 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 第14讲 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地理新优化二轮复习(优选习题)全国通用版:专题六 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 第14讲 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版地理新优化二轮复习(优选习题)全国通用版:专题六 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 第14讲 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版地理新优化二轮复习(优选习题)全国通用版:专题六 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 第14讲 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地理新优化二轮复习(优选习题)全国通用版:专题六 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 第14讲 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地理新优化二轮复习(优选习题)全国通用版:专题六 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 第14讲 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突破练14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专题突破练第27页(2018甘肃兰州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城市不同时期不同功能区分布图,完成第13题。1.从1998年到2018年,该城市住宅区() 向西部和北部扩展面积扩大,分布更加集中功能上出现分化面积扩大,分布上趋于分散A.B.C.D.2.下列关于该城市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工业区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污染较轻工业区在空间上趋于分散,避免了污染源的集中城市水域面积扩大,增加了城市内涝发生的概率城市水域面积扩大,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A.B.C.D.3.城市自来水厂由a地迁往b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价、水质B.水质、风向C.风向、地价D.水质、

2、市场答案:1.B2.C3.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从1998年到2018年,该城市住宅区主要向南部扩展;住宅区面积扩大,分布上趋于分散;城市部分住宅区成为传统民居保护区,功能上出现分化。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主要盛行东北风和东南风,2018年该城市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西北侧和西南侧,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污染较轻。1998年工业区分布较分散,2018年工业区分布较集中。城市水域面积扩大,提升了调蓄地表径流的能力,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第3题,随着城市的扩大,a地由城区外变为城区内,地价上涨;b地位于远离城区的河流上游,将自来水厂迁往b地,可保证水质,且地价较低。(2017广东茂名

3、联考)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成立雄安新区。这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4.雄安新区的建立()A.将促进北京市向外扩张B.将促使大量人口迁入北京C.可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D.会削弱浦东新区的竞争力5.雄安新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现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A.B.C.D.答案:4.C5.A解析:第4题,雄安新区建立的目的是疏解北京部分非首都功能,不会使北京范围扩张,A项错;由于部分非首都功能迁往雄安新区,北

4、京市的部分人口会向雄安新区迁移,不会导致大量人口向北京迁移,B项错;雄安新区的建立可以优化京津冀城市格局,C项正确;雄安新区的建立对于浦东新区没有影响,D项错。第5题,雄安新区有京九、京广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捷;雄安新区多为农村,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优良,且发展空间充足。正确。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科技力量薄弱,错。(2017河北保定二模)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指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抽象图,其中数字1代表老城区。读图,完成第68题。6.图中数字6代表的是()A.低收入阶层居住区B.高收入阶层居住区C.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

5、区D.农业人口散居区7.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老城区将在短时间内消失B.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远郊向近郊集聚C.商业区将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D.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8.20002010年促使广州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因素B.交通因素C.政策因素D.环境因素答案:6.C7.D8.A解析:第6题,图中数字6代表的功能区在城市的周围,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相背分布,不可能是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材料所说的是城市部分,不是农业人口散居区;在城市的外围,靠近工业区,应该以外来务工人口为主同时混合本地居民,选择C项。第7题,图中显示老城区仍然存在

6、,A项错;大量的外来人口多数还在城市的外围,B项错;商业区仍然靠近老城区,C项错;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远离主城区,D项正确。第8题,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商业、工业、住宅等付租能力也不同,根据各自付租能力和地价差异,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所以20002010年促使广州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2017福建泉州质检)城市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空中连廊创造友善的行人环境,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形成城市观景平台。美国东北部明尼阿波利斯是最早进行空中连廊建设并形成网络系统的城市,下图

7、示意城市空中连廊的内外实景。据此完成第911题。9.城市连廊适宜布局在()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10.空中连廊系统()A.改变城市功能分区B.充分利用城市空间C.改善城市生态环境D.解决城市交通拥堵11.明尼阿波利斯空中连廊系统完善于()A.城市化初期B.城市化加速期C.郊区城市化时期D.再城市化时期答案:9.C10.B11.D解析:第9题,空中连廊方便行人出行,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一般来说,建在行人多、商业活动集中的地区,所以城市连廊适宜布局在商业区。第10题,空中连廊系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利于行人行走,还能发展商业活动,但不能改变城市功能分区,也没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没有

8、增加道路,也不可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第11题,空中连廊创造了不受车辆干扰的人行空间,同时在有限的空间中为市民提供遮风避雨、欣赏城市景观和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但是城市空中连廊的造价颇高,对城市景观及城市街道活力也造成一定影响。城市化初期和城市化加速期受资金的影响,郊区城市化人口向郊区转移,城市人口减少,只有在再城市化时期城市人口多,资金充足,最有可能建设空中连廊。12.(2017重庆二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总人口79.5万,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图1斯德哥尔摩市轨道系统和主要卫星

9、城 图2卫星城就业人口的居住地分布图3卫星城居住人口的就业地分布(1)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共同组成大斯德哥尔摩市,据图1,描述该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2)据图2、图3分析城市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3)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的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功能区一般称作混合区。请对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做出评价。答案:(1)围绕市中心区沿轨道交通线,形成放射状多中心(核心)城市空间形态。(2)分布特点:大部分居民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工作,

10、卫星城居住人口比重较大。原因:卫星城分担中心城市的职能,缓解中心城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卫星城也起到城市中心区向外辐射的枢纽和经济增长点的作用。(3)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同时方便购物,减少人们出行次数,节约时间。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卫星城均分布在斯德哥尔摩市的主要交通线沿线,城市空间形态呈多核心模式,围绕中心城区呈放射状分布。第(2)题,从就业分布来看,在中心城区就业比重大于卫星城,从居住地来看,卫星城大于中心城区。第(3)题,土地利用方式的评价主要从居住区与交通车站的距离来看。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

11、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而轨道交通车站设在中心区且靠近商店、学校等,方便购物、上学,减少了出行次数,节约时间。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运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示意图及区域联系图。(1)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有何意义?(2)河北省植树造林,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说明此生态屏障的生态效益。(3)结合区域联系图,请你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措施。答案:(1)可以缓

12、解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人口、交通压力,分散其部分职能;可以带动区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均衡发展。(2)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灾减灾(保护农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等。(3)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产品、劳动力、技术等联系;推进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发挥各自区域优势,加快区域分工;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区域环境的整治工作等。解析:第(1)题,需要从缓解北京、天津等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森林的环境效益方面回答,如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第(3)题,由区域联系图可以看出,三个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有不同定位,河北发挥资源优势,北京发挥技术优势,天津发挥制造业优势。三地区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联系,推进区域经济、市场一体化,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共同治理环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