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卷: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7995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卷: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卷: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卷: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卷: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卷: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卷: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卷: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检测试卷(一)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8南通一模)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说:“孔子论政,以仁为主。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申发展而成。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仁心乃人类所共有。”该思想家应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答案A解析据材料思想家主张“仁政”,“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主张性本善,可以判断这位思想家是战国时期的孟子,故A项正确。2(2017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

2、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答案A解析“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是法家思想,“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是儒家思想,“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是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3(2017南通、扬州、泰州二模)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

3、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C解析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差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与材料中“要视人之父若其父”相符,墨家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与材料中“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相符,故C项正确。4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

4、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表明各派各执己见,不能包容其他学派,与倡导独立思考精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诸子思想各执一端,走向极端,不是要各学派相互竞争,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诸子思想各执一端,走向极端,因此诸子各家应相互吸收彼此的思想,故C项正确;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认识论,故D项错误。5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

5、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答案B解析孟子和荀子都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孟子主张“斯得民矣”,荀子主张“则莫若平政爱民矣”都强调施政为民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孟子和荀子的言论都没有涉及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的是法家思想不是孟子、荀子的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6(2017扬州高二期末)“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答案D解析孔子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政”,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韩非子

6、的核心思想是“法”,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直”与“曲”、“巧”与“拙”、“静”与“躁”、“寒”与“热”等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符合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故D项正确。7(2018溧阳高二检测)董仲舒评传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王永祥的名著,该书不可能出现的观点是()A董仲舒为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C主张君主必须按民意施政D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意义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不可能”,董仲舒主张君主必须遵从天道,实行仁政,“天道”实际上是一套封建统治秩序,并不代表“民意”,故选C。8(2018东台高二检测)儒学在西汉时期之所以能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7、是因为它()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汉武帝的重视顺应了当时经济残破的形势ABCD答案A解析“经济残破”不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排除,与史实相符,故选A。9(2018如皋高二检测)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C解析题干孟子思想主要是对君王的约束,而董仲舒则强化了君主的权力,属于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C与题意相符。10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对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

8、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表明他主张()A“百家争鸣”B削平诸侯王C颁布“推恩令”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D解析材料中董仲舒认为诸子百家不同的观点不利于思想的统一。因此,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答案B解析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因之而不能变”,说明他强调等级名分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永恒性,故B项符合题意。12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

9、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朱熹意在()A适应皇权需要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答案B解析材料中朱熹的观点强调的是德、孝、礼等个人素养,故B项正确。13(2017南京、盐城二模)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

10、原答案C解析材料中“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表明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故C项正确。14(2018南京、盐城一模)王守仁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王守仁主张()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ABCD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得出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故正确;根据材料中“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

11、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得出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故正确;根据材料中“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得出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故正确;良知是通过内心自省,不是外在探求而实现的,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5(2018泰州一模)蒋传光在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中指出: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由此可见宋明理学()以“礼”为核心,构建新儒学体系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通过强化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使儒学

12、上升为正统思想、官方哲学ABCD答案C解析材料中宋明理学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是以“理”为核心,故错误;宋明理学继承传统儒学的“礼”的思想,同时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发展了传统儒学,故正确;宋明理学将伦理道德上升为“天理”,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故正确;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6(2018扬州高二检测)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守仁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心学()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打破

13、孔孟学说的权威C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D是对理学的彻底否定答案C解析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守仁认为社会动乱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故本题答案为C。A表述与材料无关;B、D表述本身有误。17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提倡自由恋爱

14、、否定男尊女卑、赞颂变革以及肯定农民起义等多层含义,可知李贽反对封建礼教的虚伪。A、C、D三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18(2017宿迁高二期末)“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下列属于“新时代内容”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答案C解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儒学家孟子的思想而非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观点,故A项错误;“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战国时期儒学家荀子的思想,故B项错误;“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故C项正确;“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南宋思想家陆九渊的哲学主张,故D项错误。19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答案A20(2017徐州高二期末)黄宗羲曾赞颂古代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