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契合问题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79795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契合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契合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契合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契合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契合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契合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契合问题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契合问题研究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地位XX年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

2、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并且认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同

3、时强调,组织部门、宣传部门、教育部门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作为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建设始终是党建核心,党员不仅组织上入党,更重要是思想上入党。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特殊群体,在其中发展党员,尤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其独有功能和优势,对提升学生党员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保证大学生党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因此,努力实现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教育有效结合,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迫切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学生党建工作是在高校党委领导下开展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两项重要工作。相对于学生党建工作而言,思想政治理

4、论课的教育教学更加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和理论性,但两者在根本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上都具有相同之处,另外,表面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教学工作,而学生党建工作属于学生工作,但是实际上不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是学生党建工作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这两项工作都归属于学校党委管理。因而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学生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契合方法适应学生党建工作需要,有针对性进行“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进一步突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内容。一方面可以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而可以弥补

5、学生党校理论学习不全、不深、不透问题,从而实现“两种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有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思路与方法,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鼓励“思政”课教师深入参与大学生党员发展培训工作。这样给“思政”课教师深入参与学生党员发展培训工作提供了契机和发联盟挥专长的舞台。这种参与意味着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固定的有限时间转变为“全天候”。加强校园网络资源建设,让网络成为大学生党员学习的园地和成才的基地。思想政治网络课堂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新阵地,这不仅是工作手段上的创新,而且推进了学生党员教育的深入。首先,“思政”课教师要适应新

6、需要,在知识结构、责任意识、精神状态等多方而提出新要求。如要有党建、学生工作、管理等方面知识;要有奉献和更多付出思想准备。其次,加强学生干部与“思政”教师间联系。两条线上老师既要随时个别沟通,又要以定期或小定期联席会议等规范、灵活方式,经常性举行工作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形成互通有无、彼此相融、亲密无间和谐工作氛围。最后,以激励为导向,形成学校、二级学院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校即由学校党委和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领导组成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2、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

7、程教学和改革、服务于学校“创优升本”工作大局,突出思政教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首要的素质要求,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育教学是大学生进入大学阶段“第一课”的重要性。因此,自XX年上半年伊始,我们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精神,在校、系领导下,逐步开展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相关工作,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模式,以雷锋精神概论课的新课程改革为重心,积极响应学校课程改革要求,深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突出了服务学校的大局意识。深化雷锋课教学改革,推进雷锋精神研究。进一步探索雷锋课模块式教学改革,把开展学雷锋

8、活动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不断加强对党的理论与政策精神的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尤其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及时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动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一方面是外出学习。自XX年以来,为更好地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先后有30多位老师参加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培训,在他们回来后教研室专门组织全教研室老师集体听取传达课改的精神和兄弟院校课程改革的经验。另一方面是开展专题培训工作,提升教学业务能力。在部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了教

9、师培训和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培训。4、大力宣传典型,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作用和影响。 政治教师可以把发现、培养、宣传先进典型作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步骤。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影响周围的同学,做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提升大学生党员在同学中的形象,树立起“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良好形象,形成强大的以点到面的辐射带动作用。5、开展专题式教学。大学生并不排斥马克思主义,而是希望教师把富有强大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讲得更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

10、学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教师可以多开展专题式教学与以往平铺直叙的灌输式教学不同,专题式教学可以更好地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突出重点,紧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又使理论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理论困惑。这可以使理论与学生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并且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从而使学生更自觉地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大学生入党打下思想基础。6、注重隐性课程的开设。如果说政治理论课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那么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行政管理中渗透的思想政

11、治教育,则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只有既加强显性课程建设,又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才是真正体现和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不仅要通过政治理论课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通过在各种交往实践中陶冶情感、增强体验,才能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情感化的认识、变成信念,进而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培养起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马列主义理念。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正是属于情意方面的教育培养。只有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巩固和确保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政治信仰。7.在大学生中开展学雷锋系列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雷锋主题班会、雷锋知识竞赛、报告座谈、读书征文、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做雷锋传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放飞青春梦想”校园博客创作大赛和“魅力雷锋、美在瞬间”微信摄影大赛;做好雷锋式楼座、雷锋式班级和感动校园人物学雷锋典型评选以及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等活动,聘请雷锋战友、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当代学雷锋标兵和道德模范等为校外辅导员并来校作报告。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