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写作课写作训练改革探索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79702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应用写作课写作训练改革探索_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应用写作课写作训练改革探索_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应用写作课写作训练改革探索_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校应用写作课写作训练改革探索_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校应用写作课写作训练改革探索_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应用写作课写作训练改革探索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应用写作课写作训练改革探索_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高校应用写作课写作训练改革探索一、摆正“讲”、“练”的关系、强调“练”的主导性 笔者认为,在“讲”与“练”的关系上,应该是以“练”为主导,“讲”服务于“练”。目前不少高校的写作课堂上“练”、“讲”错位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讲”为主,“练”围着“讲”转,“练”只是对“讲”的内容的某个局部的一种“加深印象”或“知识转化”,它不仅是零碎的、偶然的,而且写作者可以不动情感。因此,这种机械化的训练做得越多,学生的感觉越麻木,思维越僵化,显然与写作训练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为此

2、,笔者在写作训练中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将“讲”作为“练”前的引导。即把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提供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导致“有为而作”的写作冲动。教师将写作理论对此次训练的相应要求加以讲解和介绍,引导学生以写作理论规范自己的写作行为。第二,将“讲”作为“练”中的辅导。教师注重“讲”的现实性,讲授“练”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思路与解决办法,即现实需要的写作理论,避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第三,将“讲”作为“练”后的总结。针对一些学生认为不学应用文理论也能写出应用文来,上课不愿听讲等情况,在进行通知、函、请示、报告等文体的教学时,可出题目或提供材料让学生动笔先写,当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

3、问题时再来讲。这样先写后讲,讲的理论与学生自己写的文章有联系,富有针对性,不仅可使学生认真听讲,而且可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二、建立完整的训练体系、注重训练项目的科学性 应用写作具有较强的受命性和明显的实用性,而且涉及诸多学生未经实践的不太熟悉的内容。因此,在设计训练项目时,必须针对不同学生体现出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做到训练的完整、严密和有序。 写作训练体系的系统性,“指的是写作训练的各个项目和内容必须按照其内在联系及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出最优化的安排”,最基本的要求是“训练有序”。笔者十年来在文秘专业的写作教学中,根据写作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初步建构了一套写作训练系列,虽不够成熟,但对训练的

4、系统性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这套训练系列共分为公文写作训练系列、事务文书写作训练系列、经济文书写作训练系列、礼仪文书写作训练系列、诉讼文书写作训练系列、科技文书写作训练系列等六个子系列。各个子系列又根据各文体的特点及各文体间的联系,分成若干训练单元,各训练单元根据需要设置若干训练项目。 三、注重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训练方式的开放性 尽管影响大学生写作水平的因素很多,但目前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材料匮乏,无话可说,事与理脱节。这个问题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可能解决的,只有把学生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积极为他们创造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从根本上解放他们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才能使成规、技法获得生活的滋润,使写作

5、成为写作主体自觉的、活的内在机制。实践活动包括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其中后者又包括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两种。1.课堂活动。写作训练的效果来自于教学双方的积极配合与相互作用。教师应通过再现应用文的运用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欲望,使学生的写作角色意识逐渐转换和强化,引导其进入角色。同时学生在特定的环境情势和具体的写作情境下,也会以实践主体的角色做出一系列策略性的反应与创造,从而进入积极的角色实践。.课外活动。写作训练中的实际活动,除了课堂以外,还应重视课外的许多活动。课外活动可首选学生的活动作为写作素材,如学校运动会、校园艺术节、迎新晚会、“五四”青年节、“一二九”纪念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组

6、织、策划中去,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写作的实战演练。 但是学生的生活范围毕竟是非常有限的,不能覆盖应用文写作课程设置的所有文体,因此,教师除了在校内尽可能地设置情境来弥补学生实际生活、工作经验的不足外,还应积极将实践活动延伸至校外。比如调查报告的写作训练,即可采取课内、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 总之,强调与实践结合,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注重写作训练的开放性,不但可使学生应用所学的写作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在为写作而设计的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不仅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发挥了无穷的创造力,写作技

7、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四、改革评判机制、重视写作考核的促进作用 目前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对学生习作的评判经常采用的方式是逐篇评改,集中讲评。这种评判办法解决的往往只是写作中的共性问题,它忽略了写作行为的个体性和创造性,所以解决的问题必然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对学生作品的评判办法也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更好地促进写作训练的进行,巩固写作训练的成果。 对学生习作的评判也可不止于课堂,还可恰当引入社会评价机制,让学生的作品投入社会。比如,组织征文竞赛,与校报联手为学生开辟习作专栏,或向有关报刊推荐优秀作品等,积极为学生寻找、提供发表的机会,甚至可在教师的组织下为传媒、企业提供恰当的有偿服务,使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实际价值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强化写作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以上对写作训练进行的改革和探索,虽然不一定很成熟,但它融合和借鉴了写作教学同行有益的经验和设想,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