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77401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之我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之我见作为一种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收集、分析和判断相关的信息,从而使自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和锻炼。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学习与自然、社会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敢于实践的精神,改变那种脱离现实生活实际和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畸形的教育模式,构建有助

2、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过程的全新的科学的教学体系。这种学习方式既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策略1.有效设疑,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思考与疑问三者一向是紧密联系的,而疑问更是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和基础。正如宋代的张陆所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强烈的疑问是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的内驱力,从产生疑问到展开思考、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增长智力、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可以充

3、分利用“疑问”这个切入点,在恰当的时刻有效设疑,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使学生敢于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在教授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提问有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个实验包含两个小实验,在教学中不要一次性地讲完所有的内容,可以先向学生说明当时科学家的探究思路以及选择使用T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背景,为学生进行研究活动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认真思考,并探究这个实验里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可以把它找出来,进行讨论。2.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一

4、些具有探究价值的实验,将理论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同时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针对高二生物第一册“水分的吸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我们进行教学时,除了如教材要求那样用30%的蔗糖溶液作渗透剂进行实验外,还可以适当尝试使用用5%、10%、15%的Nacl溶液或者35%、40%、50%的蔗糖溶液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3.关注社会热点,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践,脱离了实践的学习就相当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干巴巴地没有生命力,只能渐渐枯竭。相比于一些人文类学科,生物学科与

5、社会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留心观察,许多社会热点问题都蕴含着一些生物知识,如克隆、转基因、神舟号飞船搭载植物种子(基因突变)、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的遗传信息)、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问题稍加利用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研究素材。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1.切忌“特殊化”,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从根本上讲,研究性学习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来,并从中得到成长。只针对少数尖子生的教学是与研究性学习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切忌走入“贵族化”的误区,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注重研究过程,不要过于执着于研究成果,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学生享受到

6、了研究的乐趣,掌握了研究的方法,研究的价值就得到了实现。2.研究课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研究课题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热情,并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有所获,从而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课题设置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既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和能力,又在此基础上存在一些难度,这样一来,学生必须认真思考,充分发挥自主性,才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得到增强。3.注重研究的实质,避免使学习流于形式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得到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提倡。很多教师自身虽对研究性学习一知半解,但为了赶上“潮流”或迫于压力而不得

7、不“打肿脸充胖子”,大张旗鼓地开展所谓的“研究性学习”。结果,由于没有相关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只能在形式上生搬硬套,机械地套用诸如“设问探究解答”这样的模式开展生物教学,把好好的一堂课上得似是而非,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往往一头雾水,弄不清教师究竟要讲些什么,非但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目标,连传授知识的基本目标也完成得差强人意。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准备,把握好研究的实质内容,避免使学习流于形式,似七彩的泡沫般看上去色彩斑斓、煞是好看,结果一吹就破,经不起推敲。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