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xx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58232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xx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过xx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过xx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过xx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过xx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过xx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xx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通过XX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摘 要:新课程中更加强调实验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的考查成为新课程高考的主角之一。本文通过对XX年北京理综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分析,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开展。关键词:新课程 新高考 实验教学 科学探究XX年北京理综化学试题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思路,全面考查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思想、基本方法的考查,注重

2、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将化学实验教学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实验在地位、功能、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对XX年北京市理科综合试卷中化学实验部分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出新课程高考中对实验加大了考查力度,部分实验题既能够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又能够突出对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从而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特点。一、XX年北京新课程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实验试题概况1.试题及分值分布情况XX北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共考查了5题:第卷第7题(6分),第9题(6分),第10题(6分)和第卷第25题(1

3、4分),第27题(13分),实验部分占化学总分值的45%(化学部分总分100分)。2.试题考查的特点(1)实验题是理综考试的重头戏,实验题也经常被我们认为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XX年北京卷化学实验试题的取材、设计思想、操作方法等多数也源于教材,本次考查的5道实验题中有3道源于教材。本文重点分析下面两道。例1,第9题: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

4、.为确认CuSO4生成,向中加水,观察颜色本题以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为载体,考查了试剂的作用、物质的检验、溶液稀释的基本操作、变量的控制。源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如图2所示):试题启示: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材中的实验教学,明确实验原理,重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落实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关注环境保护,避免用讲实验、观看视频代替真实的实验操作。例2,第27题: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的比较(如图3所示):本题以探究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装置图的观察并获取信息、对实验步骤的分析和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表述、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合理控制实验条件的探究能力;考查了反思与评价以及交流和表达等综合

5、探究能力。源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如图4所示):源自化学必修二教师用书(如图5所示):试题启示:教学中重视课本实验,注重落实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分析的准确表述。对于实验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2)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并逐渐将“科学探究”固化为自己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测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高考化学命题的又一特点。XX年北京理综卷化

6、学试题25,27题均考查了实验探究。二、对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1.认真对待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从新课程高考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中的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和创新,尤其对于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教学过程应加以重视,进行深入探究。对实验中所涉及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应做到熟练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针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寻根溯源、融会贯通。将有关实验的原理、基本仪器、基本技能逐一理解深化。并且应重视对课后实验习题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活思维,灵活创新。2.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1

7、)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是放在学生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

8、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为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每个教学环节都留有余地。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包办代替,让学生亲自实验并解答;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不急于下结论,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3.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有实验探究和调查讨论两种形式。所谓实验探究是通过实验来

9、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以科学证据为基础,针对特定的“问题”,综合运用化学科学知识与化学实验技能、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而展开的活动,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科学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具体体现。(1) 实验探究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以实验为基础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化学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以实验为基础,并不局限于学生动手做实验,而应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学习如何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以前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通常是一边讲实验步骤,一边自己操作示范,讲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强调得很到位,然后让学生到实验室中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出错

10、率很低,表面看来效果很好。事实上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自己并没有去思考。新教材中讲本部分内容时笔者先给学生提出研究课题:配置氯化钠溶液,要求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配置的原则及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小组作简要汇报;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共性的错误和重要的环节笔者又作了强调,随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成后找一个小组总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通过这样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得到了很好地体现。(2)运用实验探究教学更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

11、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学生已有知识为酸溶液pH7,笔者提问:N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能马上做出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的回答不一致?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了教学效率。实验教学是实现中学化学教学目的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贯穿于中学化学全过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以往教学中,为了节约时间,有时实验是在“黑板上讲”“黑板上做”,很少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新课程中强调实验不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手段,而是激发兴趣,把握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高考应更加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应更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把学习过程看作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在对问题的探究中不断地获取知识,同时使学生切身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国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