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55341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十年来我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近十年来我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近十年来我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近十年来我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近十年来我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十年来我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十年来我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近十年来我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摘要:1994XX年,我国近代铁路史的 研究 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探讨的 内容 主要集中在总体审视、区域探析、关键人物与铁路 发展 等三个方面。当然,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 问题 。关键词:近代 中国 铁路综述近十年来,有关我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的论文大约有上百篇,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宏观视角的总体史式审视,二、铁路与地方的区域史式探析,三、关键人物与铁路发展。下面笔者拟对相关文章做系统梳理,以为全面展示、评析。

2、一、宏观视角的总体史式审视将近代中国铁路作为一个整体,从某一个侧面来加以研究、审视,这种总体式的史学研究成果不少,其中有论述铁路的作用、 影响 的,有关于铁路发展方面的,有涉及外债问题的,此乃学界着意的大要所在。铁路的影响:学界在谈及此问题时,强调了三个方面,即城市化、农业、民俗。探讨铁路的城市化作用的文章有两篇:李占才所著铁路与近代中国城镇变迁(铁道师院学报1996年第5期)、姜益和徐精鹏合著铁路对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作用探析(上海铁道大学学报XX年第7期),两文指出,铁路促进了客货运输,人口流动,市场扩大, 经济 发展及城市的变迁:一些新兴城镇崛起,一些古城镇的功能发生变化,一些不通铁路的古城

3、镇衰落。关于铁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李占才著有两文:铁路对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铁路与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区域化趋向(铁道师院学报1997年第5期)。两文阐述的主体意思是:铁路运输促进了商品流通的扩大,从而也就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区域化倾向的发展,加速了 农村 自然 经济的解体。从民俗角度看铁路的影响,这是较为新颖的探索。这方面李占才之文铁路与近代中国民俗的嬗变(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及铁路与中国近代的民俗嬗变(史学月刊1996年第1期)认为:铁路引发了民俗心理的更新,导致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的变迁,促使相见礼、婚礼、丧礼等礼仪风尚演变,推动

4、了国人娱乐、纪年、剪辫放足等习俗的进化,尽管民俗嬗变中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但总体而论,是朝着进步、健康的方向发展。 另外,王旭章还著文走向市场的中国铁路向 历史 借鉴什么(铁道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指出铁路当之无愧是市场经济的主动脉,其表现为: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推动沿线资源的规模经营,加快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产业的转移,促使统一的全国市场逐步形成和国内外市场的接轨,经济区域化趋势发展。朱从兵著文铁路与 社会 经济发展的关系(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 科学 校学报1998年第4期)相对要冷静一些,该文认为:铁路与沿线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需要的互动关系,铁路对沿线社会经济

5、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是以 工业 为中介的,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铁路建成后还需有正确的政策导向,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铁路发展:包括商办铁路、修筑及管理特色、政府政策、不发展的原因等方面的内容。 商办铁路的研究是学界的弱项,对此问题宓汝成著文(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上民间创业活动,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通过对民间投资铁路史的梳理,得出如下结论:民间资本有投资铁路的意愿,其压抑力量主要来自列强资本,其次才是封建势力;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不是商办资本铁路不发达的主要原因,二者的因果关系恰恰应该颠倒;商办铁路资本在清政府国有化政策影响下零碎化是历史的倒退。 关于铁路管理

6、问题,芮坤改之文晚清对官办铁路的管理述论(保定师专学报XX年第3期)厘清了晚清朝廷逐渐将最初由地方大臣管理的“官办”铁路收归朝廷统一管理的过程。对于我国近代铁路的修筑及管理特色,胡正民、李占才著文(强人筑路以线设局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色,铁道师院学报1995年第2期)将之归纳为:强人筑路,以线设局,铁路的修筑及管理权掌握在实力派官僚的手中,因而非常混乱和纷繁。 论及清政府的铁路政策,骆向韶著文(清政府的铁路政策,湘潭师院学报XX年第6期)将之划分为三个阶段:18631889年、18891900年、19001911年。孙自俭之文晚清铁路政策的官办与商办之争(安庆师院学报XX年第6期)则主要讨论了官

7、办还是商办的问题。该文指出: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确立了官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关于铁路干线国有问题,马陵合著文(论清末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的两个促动因素,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1期)认为,该政策出台的原因有二:一是盛宣怀建立官僚垄断资本集团的野心,二是立宪派社会舆论宣传的推动。 论述铁路权为外资侵夺的文章有谢撼澜之文近代列强对中国铁路利权的疯狂掠夺(中学历史教学 参考 XX年第6期)。 探讨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的文章较多,其中归咎于内因的有三篇:祝曙光所著文近代中日两国铁路发展比较研究(贵州师大学报XX年第1期),

8、尹铁所著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延误原因探析(浙江 教育 学院学报XX年第1期),李文耀、王成林之文近代中国农民对铁路态度的变化(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XX年第1期)。归咎于外因的有宓汝成所著文中国产业近代化为什么徘徊不前以中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18951927年)为中心作一试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铁路外债: 丁永刚在论近代清政府建设中的外债问题(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一文中,将清政府借用外债修铁路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甲午战前、甲午到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到辛亥革命前。借债筑路符合历史趋向,功不可没,不应片面地认定是“卖国主义”行经。张九洲也著有论甲午

9、战后清政府的铁路借款(史学月刊1998年第5期)一文,类之。 孔永松、蔡佳伍之文晚清铁路外债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将清政府借外债修路划分为四个阶段:1881年唐胥铁路的修成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到1903年颁布铁路简明章程,1903年到1911年5月10日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1911年5月10日到10月10日武昌起义;外债的类别有筑路、赎路、路政借款三种;借款抵押有一个从以路为抵向以地方厘金税捐抵押的转变。基于解读近代国人外债观的努力,马陵合著文经济民族主义的悖论关于近代中国对铁路外债认识历程的思考(天津社会科学XX年第3期),以经济民族主义为概念支撑,道出

10、了外债观中的超经济性质,及其所具有的 政治 上的功利。否定经济民族主义,有利于理性阐释铁路外债问题。马陵合另著文略论清季东北铁路外债的超经济特质以均势外交为中心(历史教学XX年第10期)、晚清铁路外债观初探以芦汉铁路为中心(史学月刊XX年第6期),类此。 从外债角度重新审视芦汉铁路的收回,马陵合之文论芦汉铁路的外债问题(历史教学1996年第5期)认为其意义要打折扣。马陵合之另文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安徽师大学报XX年第3期)也指出:文明排外是20世纪初中国收回铁路利权的基本口号,它较集中地体现了近代国人的赎路情结,文明排外不能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维持国权与引进外资的两难抉择。至于潜流:清季对铁路

11、外债的重新估价(江汉论坛XX年第11期)一文,马陵合的主体意思是:晚清最后几年,收回利权运动趋于式微。而从经济学理角度就债论债,肯定借款筑路的积极作用,逐渐为人注意。只是它的声音是微弱的,难以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同。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部分认同,应是近代中国在维护主权与利用外资之间难以取舍的真实体现。 在借款模式方面的研究中,马陵合著文“浦口条件”:近代中国铁路借款模式的变与不变(中国经济史研究XX年第1期),以1908年中国与英、德签定的、以地方税捐为担保而非以路作抵的津浦铁路借款合同为研究对象,集中论述了学界忽视的有关条约的运用情况及其如何被弃用等问题。从政策角度研究外债,王致中之文论晚清铁路外债

12、国家政策的确立(上海铁道大学学报XX年第7期)认为:晚清铁路外债国家政策的确立,时在甲午战败之后。决策背景为筹筑卢汉铁路,铁路发展定为国家“实政图强”要务,但国库“点金乏术”,商资筹招落空,铁路资金来源仅有外债外资一途。政策要点乃“洋债”由国家铁路总公司统筹,路借路还,以路作抵,拒招洋股,“路权仍属于我”。二、铁路与地方的区域史式探析 铁路与地方的关系研究,属于个案式、区域式的史学研究。 京汉铁路作为晚清时期修筑的第一大动脉,此前学界已予以较多注目,对此,田伯伏从直隶采煤业人手,著文京汉铁路与直隶沿线近代采煤业的起步(河北大学学报XX年第3期) 分析 了京汉铁路修建对直隶煤矿业如井陉、临城、磁

13、州等的影响,指出铁路作用体现在运输速度的提高和运费的降低扩大了煤的销售市场,此外,铁路本身就是煤的固定消费者。我国近代的铁路网是以北京为中心的,苏生文著文晚清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的形成(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XX年第1期),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专题研究,该文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修路风气已经大开,清政府在北方地区修筑了京奉铁路、京汉铁路、京张铁路和津浦铁路四条主干线和一些支线,构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 西北铁路发展在近代属于落后地区,有关研究注意到了这一问题。赵志龙著文近代西北铁路规划述论(兰州教育学院学报XX年第4期)认为,从晚清到民国,西北铁路规划经历了一个内容由简到繁,地位由次要到主要

14、的发展过程,西北铁路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任军利著文铁路与近代陕西的商品经济(宝鸡文 理学 院学报1998年第2期),主要分析了铁路所导致的陕西经济变化。 正太铁路是山西近代第一条铁路,自如雪之文正太铁路建筑始末(广西师大学报1997年增刊),阐述了该路建设过程中的艰难历程,并指出其对山西经济的影响如下:运输量很大且逐年递增,收益可观屡有盈余,促进了工厂的建立。 滇越铁路对封闭的云南来说,高势能的影响之大可以相象。顾继国、杨金江合著滇越铁路与云南近代进出口贸易(云南民族学院学报XX年第5期),指出:滇越铁路开通后,云南形成了与世界资本主义相联系的、相对独立于国内市场的云南地方市场。王文成也著文滇

15、越铁路与近代云南对外贸易兼谈云南与东南亚间的通道建设和经济技术合作(经济问题探索1994年第1期)做了相似的分析。而张轶群之文滇越铁路的历史记忆滇越铁路沿线的近代铁路社区建筑初探(小城镇建设XX年第4期),则以建筑为视点。 广西铁路的发展,绅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此,陈志波著文绅商与近代广西经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XX年第3期)指出其具体表现有二:首先,从领导力量上看,政府虽然是名义上的领导者,但直接操作各项具体事务的却是绅商;其次,从路款的认集的比例来看,绅商认集的路款占绝大部分。专论龙州铁路的有朱从兵之文广西龙州铁路筹建始末(广西师大学报1998年第4期)。 南浔路是近代江西第一条商办铁路,杨会清之文略论南浔铁路兴衰的历史命运(抚州师专学报XX年第1期),分析了筑路过程中在筹款、技术、时局等诸多方面的困难,运营中有关 会计 制度、股东大会制度等内部管理改革,及对汀西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促进作用。 沪宁铁路乃清末最为重要的铁路之一,对此,高志斌、王国平合著晚清政府借外债修筑沪宁铁路述论(江海学刊XX年第3期)阐释了借外债的原因、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