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理论的基础:“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53492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迁移理论的基础:“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_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迁移理论的基础:“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_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迁移理论的基础:“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_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迁移理论的基础:“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_1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迁移理论的基础:“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_1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迁移理论的基础:“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迁移理论的基础:“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_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迁移理论的基础:“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摘要:本文根据学者布如金所提出的 人口 理论研究新范式,在对其进行概括和拓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同时综合部分迁移研究的成果,融合不同研究方法,从以下四个层次:迁移行为的概念假设、迁移行为的发端、迁移行为的外部 环境 和迁移行为的时间纬度,为人口迁移行为分析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关键词:模型人、理性、选择、背景、过程TheFoundationsofMigrationtheory: 编辑。AnAna

2、lyticFrameworkofVerstehenDemography1DepartmentofSociology,BEijingSchoolofAdministration,BEIjing,China;2InstituteofPopulationStudy,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China;3InstituteofPopulationStudy,RenmingUniversityofChina,Beijing,China;4ChinaNationalCommitteeonAgeing,Beijing,China;5ChinaNationalCommi

3、tteeonAgeing,Beijing,China)Abstract:GeneralizingandadvancingthenewresearchparadigmofpopulationtheoryprovidedbyBrujin.Thispaperprovidesananalyticframeworkof“VerstehenDemography”.Synthesizingsomestudyfruitsofpopulationmigrationanddifferentresearchmethods,italsobringsforwardainterdisciplinarytheorypers

4、pectiveforthestudyofmigrationbehaviorfromsuchfourlevelsastheconceptionhypothesis,inchoation,contextandtimedimensionofmigrationbehavior.Keywords:modelofman、ration、choice、context、process前言人口学家研究出生、死亡和迁移等人口现实,过分专著于数据开发和 统计 描述这样的定量分析,而对人口的概念和理论解释似乎重视不够。尽管 数学 模型和统计分析是人口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但不论定量分析多么复杂和完善,单独的定量分析对于解释

5、、理解和预测人口现实,进行人口干预和制定人口政策还远远不够,定量分析本身并不能完全实现作为一门科学的人口学所有任务。人口学理论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他还可以为有关的人口政策提供适当的理论基础。最近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出台的与人口领域有关的政策,把目标从完成人口目标转向人口福利,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说明对人们决策和行为方式进行基本的和科学的理解的重要意义。而这恰恰是人口学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布如金先生1在他的人口理论的基础:选择、过程、背景中,提出了人口理论研究的新范式,本文对其概括和扩展,并将其定义为“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同时,综合部分迁移研究成果,为分析人口迁移行为提供一个交叉

6、学科的视野。1.“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 社会 科学的任务是对人类行为以及它的可预料到的和未预料到的后果进行理解。理论框架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阐述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变量和实体之间的关系。社会理论中,理解的功能是回答为什么存在这样一种关系的问题。充分的理解需要整合不同的分析层次。关于分析层次,林得伯格2-3提出了学科的“分析首位”的概念:理论首位和分析首位。他认为,在 社会学 和微观 经济 学 中,分析首位在宏观层次,而理论首位在微观层次。 按照林得伯格的划分法,人口学的分析首位在宏观层次,它首先关注的是对宏观层次的要素的解释:人口规模、年龄和性别分布、分年龄生育率、迁移和死亡率、结婚模式,以及按照社

7、会经济和社会 文化 标准划分的亚人口群体的差异。而人口学的理论首位则在微观层次,集中解释个人的行为。宏观层次的人口现象是微观个人行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微观经济学和社会学几个重要分支学科的影响,人口学的理论探讨需要整合微观层次的分析,这是达到对研究主题理解的必不可少的研究设计。总之,社会理论的视角有助于人口学形成理论分析框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社会理论的起点是“理性选择理论”,“理解人口学”也采用相同的起点。科尔曼4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认为,为了理解社会现象,我们必须强调产生这种现象的因果机制。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的描述遵循科尔曼的思想。人口学的结果位于社会层面,而联系结果和决定因素的过程则处于个人

8、层次,这种考虑关注对人口行为的理论思考,涉及需要形成关于产生迁移模式和规模的个人行为的理论。尽管这里的理论探讨采用微观方法,但不排斥宏观层面上社会环境的结构的重要影响。它只规定评估背景对个人行为影响的理论方法必须与对个人行为的描述相一致,以及背景与个人行为相互作用的方式。除了确定个人行为转变为社会结果的机制外,科尔曼提出了综合解释社会现象的三个主要理论任务:一是评估个人行为的背景的理论方法,二是背景影响和构建个人行动的机制,三是个人行为的理论。与方法论个体主义相一致,科尔曼认为解释社会系统,直接关联宏观层次的单个命题分解为三个:一是描述社会特征的独立变量和描述个人特征的依赖变量;二是描述个人特

9、征的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三是描述个人特征的独立变量和描述社会特征的依赖变量。这种探讨意味着理论框架中几个分析要素的意义:评价个人行为背景的理论方法;背景影响个人行动和使个人行动结构化的机制;个人行为的理论,转变机制。一个完整的理论应包括这四个要素,但实际上很难做到,这就意味着要接近对人口现象的充分解释,我们必须依靠局部理论,这样,不可避免地导致分析的不足。在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转变上,方法论个体主义与理性选择理论提倡的基本理论框架遇到两个问题: 社会文化 背景和社会经济背景影响个人的方式,一致的个人行为如何转变为社会的或集体的现象。这两个问题涉及微观和宏观的鸿沟,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关注的核心。人口

10、学的理论分析也不例外。因此,“理解人口学”的解释计划包括:个人行为理论,背景以及背景与个人行为的关系,此外,时间和个人发展的概念也被考虑进来,以便更多从动态,而不仅仅是静态的角度探讨。像其他形式的人口行为一样,迁移可以被看作总的现象,也可看作是个人行为。前者探讨迁移的模式和趋势,区分迁移者的特征,探讨与人口迁移有关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后者则分析微观层次个人的迁移选择。尽管探讨的角度不同,但都是为了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与方法论个体主义一致,遵循科尔曼提出的命题的基本安排,我们使用的理论框架实际上是多层次的,具体包括:I.迁移行为的概念假设(i)“模型人”假设(ii)理性概念和构成II.迁移行为

11、的发端:选择(iii)信息在选择和背景中的作用(iv)选择的动机(v)决策的方式(vi)控制III.迁移行为的外部环境:背景(vii)制度观点中的背景:制度的分析方法(viii)赋予意义和 指导 行为的制度和规则(ix)制度的类型IV.迁移行为的时间维度:过程(x)静态与动态的探讨:时间因素(xi)生命进程的分析方法(xii)个人的发展阶段与迁移2.迁移行为的概念假设象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一样,以下的分析首先从假设开始,因为预先设立的假设是理论分析框架中对概念进行选择和阐释的关键。模型人假设人口学与社会和行为科学一样,需要探讨人类行为。分析人口行为主要基于“模型人”的假设,“模型人”概念是关

12、于“人的本性,基本能力和局限以及行为的驱动力”的基本假设,“模型人”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分析和研究提供理论的指导,它不仅影响所要研究的主题,还影响探讨最有意义的分析要素所使用的工具。评价“模型人”概念恰当性的主要标准是:它能否准确地说明人们的行为5。作为对人类行为的一 种抽象,“模型人”的功能不是阐述一个具体个人的行为,而是人们一般行为的主要原则。像任何 社会 科学一样, 人口 学依靠关于人们通过行为引起人口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具体假设。模型人概念构成一套基本假设,对于理解人类行为,特别是迁移行为具有意义。模型人假设涉及人类行为中精神力量的作用,决策中动机和理性的重要性,个人的社会嵌入,个人发展中的时

13、间依赖等等。在考察人口行为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行动者在唯意志论和决定论的连续体中所处的位置。唯意志论的“模型人”概念首先强调人的内在的方面,如个人动机、内在的反应和创造力;决定论的“模型人”概念认为外在的和内在的动力影响人们的行为,这些动力通常按照 环境 的限制和内在的驱动分别定义6。 编辑。理性概念和构成在社会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理性被作为解释、理解和预测行为结果的准则。理性的要素一般被假定为构成行为,特别是决策的基础。尽管如此,理性仍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在科学研究和日常世界中,理性的概念是有差别的。依据应用的领域,理性具有描述的、规范的和规定的内涵意义,如在决策领域,理性有时指选择的过

14、程,有时指选择本身7。相应地,理性可以分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或从广义上讲,有过程理性、有限理性、背景理性和表达理性等等。社会科学中如此多的理性观点,问题是:理性行为意味着什么?,或更具体地说,理性选择意味着什么?有这么多的理性概念,哪种理性概念更好地用于理解人口行为,以及它的局限是什么。不同理性概念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它在分析人类行为中的手段与目的时,处于中心位置。本文重点阐述以下被用于分析人口行为的四个理性概念。第一,实质理性:理性行为的基础。实质理性,或者叫工具理性,是社会科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概念。实质理性指在给定的条件和限制下,以最优的方式完成既定的目标的行为8。实质理性概念在新古典 经济

15、 理论中最大程度地被运用,同样在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理性选择 社会学 中被运用。在实质理性的决策探讨中,理性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者,他对可利用的手段及其后果有清醒的认识,并有能力按照偏好顺序评价它们。第二,有限理性和背景理性。理性行为只能在决策背景中,按照目标、机会和限制来评价。这些条件和限制可能是客观的环境特征,可能是被知觉的特征,也可能是决策者本身的特征。类似地,目标可能是行动者的目标,社会系统的目标或者观察者赋予的目标9。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真实世界的客观抉择与决策者所考虑的是否一致,观察者从以完成的行为中推断的偏好与推动行动者行动的意图时候一致,特别是在复杂情形下,真实的环境与行动者感

16、知的环境可能有相当大的差距。第三,过程理性。如果我们接受有限理性这个命题,承认真实世界与决策者感知的世界有差距,那么选择理论必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考所选择实质内容,二是形成行动者对于决策问题的主观描述的过程。换句话说,理论必须解释现实的特殊方面,而不是其它方面,如何引起决策者的注意。偏好的形成和次序如何显现,推理过程如何运用于引出如此描述的后果。过程理性指形成行动者对于决策问题的主观描述的过程。过程理性的引入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它为决策和行为引进了动态的观点。二是过程理性把选择嵌入到更广阔的社会和 历史 背景中。三是涉及研究和分析方法的转变。第四,表达理性。表达理性与过程理性一样具有动态的特征。过程理性关注形成和改变决策者的手段-目的框架的过程,如果说过程理性更多关注手段的话,表达理性则更多关注目的,在表达理性的观点中,目标本身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