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52533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材料一: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财富:占增产肉类的456%;占增产粮食的455%;占增收布匹的46%;占新设病房医院的35%;占新增国民收入的20%;占新建城市住房的307%。,材料二:,材料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关系,分析思路:分析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1.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基数大,增长快),粮食总产大,增长快;人均粮食产量少,增长慢,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财富,占增产肉类的45.6% 占增产粮食的45.5% 占增收布匹的46% 占新设病房医院的35% 占新增

2、国民收入的20% 占新建城市住房的30.7%,相当部分的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 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 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招聘会现场人潮如涌,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欣赏完上面的几幅画面,你对我国人口形势及其影响有什么认识?,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总结】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人口素质偏低、老龄化人口增多等。,可持续发展,人口数量庞大,人口成为发展障碍,【总结】庞大的人口压力,思考: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我国的

3、资源形势(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少、资源相对短缺。,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我国的资源形势(2)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总结】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资源短缺令人担忧,能耗高 利用率低,经济发展 需求量增大,3.深刻的环境危机,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显示,在全球“大气中的总悬浮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完全污染物含量”领先的前十个城市里,贵阳、重庆、太原、兰州、北京、广州等6个中国城市榜上有名。,在极端年份,北京市的居民每天呼吸的空气(大多时候),即使不吸烟,也相当于每天吸一包烟。世界50个选定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比,最差的10个中有5个是中国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沈阳、西

4、安曾经“榜上有名”。,【总结】 深刻的环境危机,表现:,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问题),资源短缺令人担忧(资源问题),深刻的环境危机 (环境问题),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总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100页 “活动”,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为什么不能走前第一种道路? 2.我国为什么不能走前第二种道路?,1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大多数地区环境脆弱,如果将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有可能等不到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已变得无法让人们继续生存下去,或者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

5、段,环境问题的治理已不是经济实力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2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课堂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是汾水的水源涵养地。现在的吕梁山仅存在主峰附近一片森林,大片林区已不复存在。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造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4世纪时,一次山洪爆发,竟冲下百万棵大树。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 (1)山区的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 。 (2)文中所叙森林

6、被破坏的原因是 。 (3)渭水的流量已明显减少的原因是 。 (4)就你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5)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措施有 。,答案:(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山洪瀑发;大量采伐兴建土木工程 (3)森林破坏,导致调节作用、涵养水源破坏,气候变迁等(4)自然: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黄土疏松,易侵蚀。人为:滥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战争等。(5)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等,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一)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提高生态效益,资源输入减量化 资源再利用 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环境友好方式,环境无害化技术

7、,手段,资源利用,核心,原则,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别,小结:循环经济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别,(二)循环经济的具体形式,农业领域:,工业领域:,清洁生产,生态农业,1.概念,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质是从原料开采到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实施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生产模式。,产品生产制造,产品包装运输,产品消费,产品利用回收,产品废弃处理,环 境,资源的摄取,原材料加工,2.过程

8、,资源可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来源,3.意义,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大有作为,(1)环境效益:,(2)经济效益:,案例分析: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1.该厂的分布是什么导向型工业的? 2.和传统生产相比,这个酒精厂的清洁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的处理有什么特点?全程处理还是末端集中处理? 3.这个酒精厂进行清洁生产后获得了哪些环境效益?获得了哪些经济效益?,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得到永续利用。,环境效益: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对资源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 经济效益: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

9、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前提: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案例: 江西千烟州立体农业 北京留民营生态农业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1.留民营村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留民营的生态农业取得了哪些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留民营生态农业,农、林、牧、副、 渔五业并举,净化环境,保护土地,开发利用新能源,农业结构单一 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经济落后,大量劳动力剩余,阻碍农业商品化发展,大量施用化

10、肥提高农业产量,农业成本过高土壤肥力下降,农业难以持续发展,不可持续发展,1.调整产业结构,留民营村的传统农业主要存在问题,全面发展、多种经营 (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解决就业,发展经济,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解决肥料、燃料问题,降污、保土、净化、减本,清洁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留民营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及优点,2.开展综合利用,发展了哪些产业?,这些产业之间有什么联系?,是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种植业,农户,太阳能,适量化肥、农药,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养殖业,饲料及农副产品,粪、尿(有机肥),鱼肉蛋奶等,鱼肉蛋奶等,沼气池,秸杆,粪、尿,沼气,粪尿,沼渣、沼液,食品 加工厂,各类食品,下脚料,原料,饲料 加工厂,原料,精饲料,饲料,发展了哪些产业? 这些产业之间有什么联系? 是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食品,农业观光,生态旅游,3.发展方向,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公众参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采用节水措施,将旧东西、书籍捐献,以节俭为荣,人口总量大,人口素质低,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需求量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范围扩大,生态破坏扩大加剧,中国基本国情,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危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国21世纪议程,必然,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公众参与,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