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讲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跟踪检测 鲁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5072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讲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讲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讲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讲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讲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讲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跟踪检测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讲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跟踪检测 鲁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一、选择题(2017保定市质检)右图为某地风速、风向随海拔高度变化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随高度增加()A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加大B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减小C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减小D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加大2此图所示地点位于()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地区D无法判断3引起风速、风向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地转偏向力随高度增加变大B地面摩擦力随高度增加变小C水平气压梯度力随高度增加变大D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变低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随高度增加,箭头长短差异减小,说明风速增大变慢,但风向的偏转角度变化增大,即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2、第2题,由图可知,风向右偏,该地位于北半球。第3题,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答案:1.D2.B3.B(2017杭州市模拟)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下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弥漫的现象。据此完成45题。4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5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A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低C暖湿水汽充足D风力较弱解析:第4题,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上升,中心气流下沉,不会形成浓雾;夜晚吹山风,谷地两侧山

3、坡气流下沉,中心气流上升,气温降低使水汽冷却凝结,可能形成浓雾。第5题,风力弱、吹散作用弱是浓雾弥漫数日不散的主要原因。答案:4.C5.D(2015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67题。6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多风力增大云量减少ABCD7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A3月B6月C9月D12月解析:第6题,该地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首先是因为温度条件(46月气温逐月上升),其次是因为降水条件(46月降水逐月增多),降水增多,土壤中用于蒸发的水分增加,而该地风力大小无法判断,故排除;随着降水的增多,云量也相应增多,排除,

4、故A项正确。第7题,该区域的水分亏损月份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36月份,水分累积亏损最多的,结合选项为6月份,故B项正确。答案:6.A7.B(2017辽宁实验中学模拟)读图,完成89题。8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DQ地位于信风带9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BQ地盛行东北风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解析:第8题,b处气流上升,应是赤道低气压带,结合指向标判断,图示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A项错误,选A项; 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B项正确;a气压

5、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控制的区域干燥,C项正确;Q地位于东南信风带,D项正确。第9题,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结合图中指向标,b气压带是上升气流,只能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b影响下气候湿润,A、D两项错误;Q地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B项错误;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项正确。答案:8.A9.C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甲地气候类型为()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11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B丙地地形平坦开阔C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

6、坚硬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气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下的热带沙漠气候,B项正确。第1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气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所以乙地的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C项正确。丙地气候类型是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0 ,冬季不常有较厚积雪。答案:10.B11.C二、非选择题12(2017湖北黄冈模拟)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_(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2)此时,Q、R两地

7、风力较小的是_地,试说明判断理由。(3)指出此时两地的风向。(4)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地,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第(1)题,从图中可知,北京受高压中心向外突出部分的影响,为高压脊。第(2)题,风力的大小,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的影响。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平面摩擦力小,风力大。第(3)题,近地面风向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来判断。第(4)题,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状况不同,大气热力作用不一样,气温日较差不同;另外,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气温日较差也有差异。答案:(1)高压脊(2)R理由:R地的等压线稀疏,

8、水平气压梯度力小;R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Q地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3)地为西北风,地为东北风。(4)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且地位于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较强;而地受低压控制,且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13(2017广东中山模拟)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解析:第(1)题,从图1中A气压带的位置可知,A为赤道低气压带,在其控制下终年高温多雨。第(2)题,B为东北信风带。第(3)题,从图中可知,甲图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乙图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它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移动有关。第(4)题, C为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答案:(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3)甲图气压带位置较乙图偏北。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做回归运动)。(4)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