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单元检测 鲁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50582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单元检测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单元检测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单元检测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单元检测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单元检测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单元检测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单元检测 鲁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十四)中国地理一、选择题读我国雨带移动示意图,完成12题。1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时,分别是()A4、5月,6月,7、8月前后B5、6月,7月,8、9月前后C3、4月,5、6月,7、8月前后D10月,8、9月,7、8月前后22011年长江地区旱情严重,而淮河流域出现洪涝。原因是()A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少而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多B冬季风较弱,雨季回撤慢,在黄淮停留时间过长C副热带高压过强,台风活动多集中在黄海一带D副热带高压偏强,雨带北上提前,并在黄淮停留时间长解析:第1题,我国锋面雨带移动的一般规律是:5月中旬到达珠江流域,6月中旬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中旬到达华北地区,9月份开始南退

2、。第2题,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的移动变率影响较大。副高势力强,雨带北进速度快,南旱北涝;副高势力弱,雨带北进速度慢,南涝北旱。答案:1.A2.D(2017哈尔滨三中模拟)下表为截至2010年底我国四省级行政区部分运输方式线路长度表(单位:千米)。读表,完成34题。地区铁路营运里程内河航道里程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422.42 22611 9747752 473.42 877209 2312 630531.5060 81005 785.05 098151 9451 3573.四个省级行政区分别为()A西藏云南上海黑龙江B西藏黑龙江上海云南C上海黑龙江西藏云南D上海云南西藏黑龙江4对省级行政区河流

3、通航条件分析正确的是()A水网密布,通航条件好B冬季结冰,通航条件差C区域面积广,通航条件好D地形崎岖,通航条件差解析:第3题,四省级行政区中,上海经济最为发达,交通发展最快,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比值最高,应对应;西藏经济最落后,没有内河航运和高速公路,应对应;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重工业基地,铁路建设时期长,营运里程长,应对应。故选D项。第4题,云南省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通航条件差。答案:3.D4.D(2017嘉兴模拟)马铃薯块茎生长最适宜的气温是1618 ,当温度高于25 时,块茎停止生长。下图为我国马铃薯种植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马铃薯在华北平原种植的最佳时期是()

4、3月播种,5月收获6月播种,8月收获9月播种,11月收获11月播种,次年2月收获ABC D6西南混作区是一作、二作(“作”代表熟制)的混合区,影响其混作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光照C地形 D土壤解析:第5题,华北地区处于暖温带,马铃薯种植不适合过冷和过热,因此避开寒冷和炎热的时间段。第6题,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山地可以“一作”,山间坝子可以做到“二作”。答案:5.B6.C下图示意长江水系。读图,完成78题。7长江沿岸汇入支流与交汇处城市对应正确的是()A雅砻江宜宾 B岷江重庆C汉江武汉 D湘江南京8长江各河段()A金沙江河段河谷平坦,流速缓慢B宜昌以下河道蜿蜒,流速锐减C最长支流在上游汇入D下

5、游河段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解析:第7题,为宜宾,处于长江与岷江的交汇处;为重庆,处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为武汉,处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为湖口,处于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第8题,金沙江处于长江的上游地区,多高山峡谷、落差大,水流快;宜昌以下为长江中下游,流速减缓,尤其是荆江段河道蜿蜒;最长支流是汉江,在中游汇入;长江下游水量大,但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答案:7.C8.B(2017南通质检)G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它可用于地理现象的热点和冷点地区的分析,若G值为正,表明i地区周围的值较高,属于热点地区;反之则为冷点地区。读图,回答911题。9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

6、区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A鄂 B徽C皖 D赣10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部地区冷热点没有变化B沿海地区热点都呈增长态势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小D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11影响图中甲、乙两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09年经济发展态势差异显著的共同因素是()A国家政策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地理位置 D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是安徽省,其简称为皖。第10题,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冷热点在变化,如江西和黑龙江;沿海地区热点不全呈增长态势,如海南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值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东部沿海地区的G值整

7、体上仍大于中西部地区,说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仍然比较显著。第11题,读图可知,乙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的热度减退,与改革开放政策优势逐渐减弱有关;而甲省级行政区在2009年成为热点地区,与2003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有关,故共同因素是国家政策。答案:9.C10.D11.A二、非选择题12(2017上海市普陀区模拟)山西、陕西两省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农业区。读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指出两省北部省界的特点,并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2)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3)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区,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8、 (4)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春旱产生的原因。解析:第(1)题,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我国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第(2)题,山西和陕西均位于黄土高原,耕地比重大,会造成植被破坏,诱发水土流失,造成水源短缺;耕地比重大而降水不足,灌溉用水多,加剧用水紧张,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第(3)题,耕作区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评价。第(4)题,渭河平原的春旱与我国华北平原的春旱有相似之处:这个时期锋面雨带未推进到这里,降水少,同时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使得旱灾加剧。答案:(1)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与我国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东南

9、部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适宜耕作业发展;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适宜畜牧业发展。(2)两省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而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过度开发耕地容易加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该区域主要为旱地,水资源少,春旱严重,农业灌溉需水量大,易引发水资源短缺。(3)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4)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大;雨季未到,降水少;农作物返青,生长需水量大。13(2018邯郸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面为青藏地区局部示意图和当惹雍错湖地区卫星图。材料二当惹雍错湖,西藏第三大湖,海拔4

10、 000多米,位于藏北地区典型的纯牧区,但在当惹雍错湖湖边却有青稞的分布,这在藏北是极其罕见的。材料三墨脱县大部分区域内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为1822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28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216 ,这也让墨脱被视作西藏最不像西藏的地方,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有青稞分布的自然原因。(2)为什么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3)简要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的原因。解析:第(1)题,主要从热力差异、地形来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小气候成因,即湖陆差异导致的环境整体性演变。第(2)题,植

11、被类型丰富说明小气候类型丰富。从地形和大气环流方面分析。第(3)题,少数民族众多,说明区内外民族交融困难。答案:(1)当惹雍错湖水体(与高原山地相比)比热容较大;湖泊水体白天吸热,晚上释放这些热量;同时地形相对闭塞,形成了沿湖地带的温暖小气候,所以适于青稞的种植。(2)由于墨脱所属区域为山地地形(山高谷深),(西南季风携带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沿山体爬升,并形成充沛降水,在山地中营造出从热带、亚热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进而形成多种植被类型,垂直分异明显。(3)横断山区地形复杂,自然地理单元相对独立,生活在各自然地理单元的人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俗;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水急,区内各族群之间联系、沟通不便,难以融合;横断山区对外交通困难,其他文化不易进入,其文化难被同化。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