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50357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 鲁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选择题(2017开封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2题。1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臭氧层破坏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开发小水电封山育林、禁止采伐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 BC 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要能源,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地形坡度较大,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该区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故保护植被是关键,要保护植被(封山育林、禁止采伐太绝对),必须解决好该地

2、能源紧张的状况。答案:1.B2.C(2017成都模拟)下图为世界六大洲林地、耕地和草地三种农业用地占本洲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读图,回答34题。3图例中代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A林地、耕地、草地 B耕地、林地、草地C耕地、草地、林地 D草地、耕地、林地4在南美洲所示的农业用地比重最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势平坦开阔 B山地面积广大C河流少,水量小 D气候温暖湿润解析:第3题,欧洲、北美洲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南美洲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故在这三个大洲,林地面积比重大,则代表林地;非洲以热带草原为主,草地面积比重大,故代表草地;代表耕地。第4题,南美洲气候湿热,利于林木生长;同时湿热的雨林区不利于

3、人类生存,而耕地面积比重小。答案:3.C4.D(2017福建厦门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5图中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6据图可判断()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解析:第5题,一般在相同降水量的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径流量越小,则依据选项中的三类土地利用类型,可判断为林草地。运用排除法,选A项。第6题,图中显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林草地地表径流量最小,表明下渗量最大

4、;而植被覆盖率最低的撂荒地的地表径流量最大,表明下渗量最小。即下渗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答案:5.A6.B(2017贵阳模拟)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78题。7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过度放牧环境污染加剧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过度农垦A BC D8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解析:第7题,内蒙古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第8题,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

5、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华北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答案:7.D8.C9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列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封沙育草,涵养水源B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C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D禁止超载放牧,退牧还草解析:大、小兴安岭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三江平原地区,改善湿地;阴山北部地区,禁止超载放牧,退牧还草;黄土高原地区,植树种草,涵养水源。答案:B(2015高考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

6、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据此回答1011题。10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11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解析:第10题,艾比湖的面积缩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减小,A项错误;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而不是鱼类密度增大,B项错误;湖水面积缩小,

7、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D项错误;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故选C项。第11题,从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来看,修建水库会截留水源,导致艾比湖湖面进一步萎缩,A项错误;在艾比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B项正确;退耕还湖有一定作用,但水产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其对艾比湖水源增加没有作用,C项错误;同理,种植芦苇也不能增加水量,D项错误。答案:10.C11.B二、非选择题12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

8、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分析图1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2)图1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解析:第(1)题,“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第(2)题,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给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

9、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第(3)题,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自然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

10、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

1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就地起沙”分析可得,沙源应该是来自错那湖东北部(铁路附近)沿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湖水下降出露的湖滩。再结合题干中“冬春季”这个时间点,分析此时间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泥沙出露面积大,成为沙源。第(2)题,冬春季起沙的原因可从地表裸露及风力强劲等角度分析。第(3)题,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第(4)题,可从“阻沙”和“固沙”两个角度分析。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列车运行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