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逻各斯”范畴之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49342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逻各斯”范畴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逻各斯”范畴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逻各斯”范畴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逻各斯”范畴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逻各斯”范畴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逻各斯”范畴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逻各斯”范畴之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逻各斯”范畴之分析“逻各斯”一词最早应当追溯到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是人们用于概括世界本原的一个哲学术语。“逻各斯”的最早发明者当属古希腊著名哲学大师赫拉克利特。他首次提出了“逻各斯”范畴,这是他的唯物论、辩证法、神学观和思辨术的耦合。千百年来,对“逻各斯”所含的基本意思虽已清楚,但也夹杂着颇多歧义。如何参照赫拉克利特原著残篇,从逻辑上澄清逻各斯之基本含义,实为研究之必要。在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中,“逻各斯”有多种不同的用法,代表不同的意义。但

2、主要的,他是把“逻各斯”看作本原的。“逻各斯”与“火”结合在一起,由此构成了赫拉克利特的本原学说,并且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因此,对“逻各斯”这一观念作慎重的辨析与还原,是我们迈向古希腊哲学殿堂和理解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梯。一、逻各斯之哲学底蕴逻各斯,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缘于其极其深厚的哲学底蕴。这里,我们将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逻各斯的象征意义、意蕴本质、境界层面等进行多重视角的审视,从而来分析逻各斯神谕之“道”、内涵之“理”和本质之“谛”。火、河、日逻各斯之象征在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中,多以箴言,神谕来表现逻各斯的丰富内容,他常借神

3、谕,以火、河、日等感性直观形象比喻自然、理性之逻各斯,以感性经验之“象”抽象神秘之道。如道家之道“道,可道,非常道。”在古希腊早期,人们对火已不陌生。史前神话中就有神以火、土合而造人,普罗米修斯盗火救人类的传说。赫拉克利特揣测的是作为万物始基的火,是体现自然规律的火。“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尺度燃烧,按照一定的尺度熄灭。”火,即逻各斯的象征之一。另外,赫拉克利特还以河川流逝比喻自然的永恒运动和变化过程,用以揭示自然逻各斯辩证的本性。赫拉克利特钟情于水,以水喻动,慨言:“人不能两次跳进同一条河流。”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

4、又不存在。“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他透析火、水动变的本质,在万物始基上强调火,在事物运动变化上强调水。以火喻体,以水喻变,同点异处,各有侧重,以不同的方式达到了唯物和辩证的朴素结合,实现了对逻各斯不同性质的阐释。水是逻各斯的象征,其中的“道”是变。此外,在古希腊,人们还对太阳情有独钟,笃信太阳是生命之源。在赫拉克利特看来,太阳已具有科学和哲学的双重意思,他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虽是寥寥数字,却道出了无数哲理。日是逻各斯的象征,其中的“道”是“新”。总之,河、水、日是逻各斯的象征。其中火是万物之本,是本体意义上的逻各斯;水是运动过程,是辩证意义上的逻各斯;日是时间尺度、生命之源,是价值意义上的

5、逻各斯。流变、秩序、尺度逻各斯之意蕴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言:“逻各斯虽然常在,却总是不能理解它。”逻各斯是很深奥的,神秘的,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东西。“流变论”是其辩证法思想的浓缩。“变”是普遍的,是一切过程。他肯定,变是一切,一切皆变。“变”是事物存在的本质。“存在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在变动的过程中,作为运动、变化和互相结合的结果而存在的。”“万物存在又不存在,其本质是变”。“有与无是同样的”,“同样的事物可以为是亦可以为非是”。不难看出,赫拉克利特流变过程中否定之否定思想联盟是呼之欲出的。“秩序”是自然的秩序,是宇宙,秩序的本质是和谐。在自然界,逻各斯秩序和谐是同一的,逻各斯是自然的和谐,是圆周

6、般运动,是周期性循环。“在圆周上,终点就是起点。”在社会界,逻各斯秩序和谐是同一的,逻各斯是等级秩序的和谐。动物与人的等级:“最美的猴子与人类相比也是丑的。”人与神的等级:“最智慧的人与神相比,无论在智慧、美丽或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人与人的等级:“一个最优秀的人,他就抵得上一万个人。”这样,神人动物,多数人少数贤人,等级井然,相安无扰。最后,逻各斯是“尺度”。尺度是自然的适中、适度,是两极的中间项、平均数,是行为的不偏倚、中庸。“尺度”是事物自身的逻各斯,是构成该事物的尺度、比例关系,是该事物活动的范围、尺度。总之,“流变”、“秩序”、“尺度”是逻各斯内蕴之理。感性、理性、神性逻各斯之境寓

7、“女巫西比娅用她宣告神逾的嘴,说出了单调而朴实的话,通过神灵,她的声音响彻千古。”赫拉克利特直观感性世界,透视理性世界,洞见神性世界,寻求逻各斯之真谛。其中,感性世界是自然之逻各斯,理性世界是智慧之逻各斯,神性世界灵魂灵魂之逻各斯。三个层次代表不同的境寓。二、逻各斯的特点及属性“追求一种永恒的东西乃是引人研究哲学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注: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74页)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就是从追求“永恒”的本原开始进行哲学思考的。何谓本原呢?“本原指万物的根源或元素”。(注:辞海哲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54页)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有过类似的相关

8、解释。他认为:“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构成,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都复归为它”(注:古希腊罗马哲学(原始资料选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页),那么,这种东西,这种存在物就是本原。赫拉克利特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曾提出:“逻各斯是一种以太的物体,是创生世界的种子”,即“逻各斯”是本原。因为万物从它而来,它是万物的根源,是组成万物的最初元素,是“种子”。本原一词的主要含义也就在此。至于说这种本原“逻各斯”,到底具有哪些特点呢?赫拉克利特并没有给我们明确指出。但根据米利都学派的哲学传统及认识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结合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的有关内容,我们还是可以归纳出“逻各斯”的一些特点或属性的

9、,而这些特点或属性正是我们视“逻各斯”为本原的根本原因所在。“逻各斯”具有客观普遍性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在那些最初从事哲学思考的人中间,多数人都是只把物质性的始基当作万物的始基。”始基,按照辞海:哲学分册的解释,是希腊文或拉丁文的意译。它的英译是第一原则或元素。它的本义有“起源”、“起始”、“根源”等。在哲学中,它被用来指谓“本体”,意为“万物本原”。赫拉克利特也不例外。“逻各斯”首先是一种“物体”、“种子”,具有客观性;“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而产生”,它是人们“每天都要遇到的东西”,是事物的共同性,因而具有普遍性。虽然一般的人对它“显得很生疏”,对它“格格不入”,但它终究“永恒地存在着”

10、,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米利都学派的成员主观上都认为,作为本原物的东西,都是一种具有客观普遍性的物体。本原的“特点必须本身是有普遍性的”((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88页)。作为本原的“一”,是“普遍性”((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24页)。正是本原自身最大的普遍性,它才足以产生世界万物。泰勒斯的“水”就是无具体形式的东西,它有最大的普遍适应性。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也“是一个不定的自然”、“无定的物质”(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98页),是“某种较火为密,较气犹稀的物质”。(注

1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9页)阿那克西美尼则以一个确定的元素来代替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的物质,这就是“气”。“气”比“无限者”具体,容易为人理解与接受;而且“气”比“水”更具优点,它比“水”更加不具形体,我们看不见它,但在运动中人人都可感觉到它。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同米利都学派的成员的“水”、“无定”、“气”一样,都是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而出现的。因此,“逻各是“一”,是万物的统一性,听从“逻各斯”就是“承认一切是一”(注: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223页);其次,作为“逻各斯”的“一”,又是包含着对立的。赫拉克利特曾说过:“神是日又是夜,是

12、冬又是夏,是战又是和,是不多又是多余。”基尔克考证说,这里的神是和各种对立联系起来的。“可以和这些对立联系起来的只有逻各斯,逻各斯可以和日夜、冬夏、战争和平等对立相等同。”(注:转引自汪子嵩、陈村富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38页)基尔克把“逻各斯”看作“对立的统一”。这与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是相一致的。承认“一切是一”,就是“要了解对立的统一”(注:转引自汪子嵩、陈村富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66页),“逻各斯就是对立的统一”(注:转引自汪子嵩、陈村富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1页)。总之,“逻各斯”在赫拉克利特那里,是

13、作为一种本原物而存在的,米利都学派哲学中的本原物所具有的特点,它都具有了。在某些方面,还有了一定的发展。如,认为本原是对立统一的思想,就比他的前人要明确得多、丰富得多、深刻得多,超出当时一般人的思想认识水平,为他以后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三、逻各斯与火的关系赫拉克利特哲学中,讲到“逻各斯”就必然要讲到“火”,二者同时出现在他的本原学说中。“逻各斯”在赫拉克利特那里被当作本原。但赫拉克利特又多次说,火是万物的本原,这个世界的一切存在物,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因此,这就似乎出现了两个本原。由此也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

14、问题:“逻各斯”与“火”是什么关系?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说,“逻各斯”与“火”首先是直接统一的,“逻各斯”即“火”。这是两者关系的一方面。赫拉克利特说:“逻各斯是一种以太的物体,是创生世界的种子,是确定了周期的尺度。”这里很明显,赫拉克利特把“逻各斯”看作是一种创生世界的本原物。这种本原物到底是什么呢?关键的问题是对“以太”一词的理解。从字源上说,“以太”一词来自希腊文,意为燃烧或着火。泰勒斯认为:“稀薄了的空气变成火的以太”;(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88页)公元一世纪时荷马问题一书的作者赫拉克利德解释说:“水蒸发的部分就成为气,其中最精致的部分点燃起来就成

15、为以太”(注:转引自汪子嵩、陈村富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19页)。可见,“以太”一词在古代一般著作家那里是用来指“火”的。水稀薄了就成为空气,气“很稀薄的时候,便形成火”,成为“以太”。再看“尺度”一词。现在,我们大多把“尺度”理解为大小、分寸,即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并据此把“逻各斯”当作规律。事实上,“尺度”一词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家那里,还未获得这种意义。“尺度”一词用来指火、火团,在当时却相当普遍。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菲罗劳斯,就把火、火团称为“尺度”(注:转引自汪子嵩、陈村富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52页)。一句话,“逻各斯也就是永恒的活火”。另一方面,“逻各斯”与“火”又有一定的区别。第一、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黑格尔曾说:“了解自然,就是把自然当作过程来阐明。这就是赫拉克利特的真理”。(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05页)从赫拉克利特所留残篇可以看到,他确实是把事物了解为过程的。万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万物不过是一道川流不息的河流。“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踏进同一条河的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这些名言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普遍的。黑格尔能明确提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而是过程的集合”(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0页),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