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单元检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46561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单元检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单元检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单元检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单元检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单元检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单元检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单元检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做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

2、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

3、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诗三百篇

4、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答案A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表述错误。第二段中说诗歌用以“颂美或讽谏”,发泄、申诉冤屈或不幸,可见诗经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含意。2下列理解和

6、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答案C解析C项与第四段中“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的内容不符。3根据原文内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答案B解析第三段中说宋国人民做了歌儿对华元唱,可见“徒歌”并非都“没有曲调”。(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

8、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春雨梁遇春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可是阴霾四布或者急雨滂沱的时候,就是最沾沾自喜的财主也会感到苦闷,因此也略带了一些人的气味,不像好天气时候那样望着阳光,盛气凌人地大踏步走着,颇有上帝在上,我得其所的意思。至于懂得人世哀怨的人们,黯淡的日子可说是他们唯一光荣的时光。苍穹替他们流泪,乌云替他们皱眉,他们觉到四围都是同情的空气。斗室中默坐着,想起一身经历的苦楚,倾听窗外檐前凄清的滴沥,仰观波涛浪涌,似无止期的雨云,这时一切的荆棘都化作洁净的白莲花了。“最难风雨故人来”,阴森森的天气使我们更感到人世温情的可爱,替从苦雨凄风中来的朋友倒上一杯热茶

9、的时候,我们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心境。“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很可以象征我们孑立人间,尝尽辛酸,远望来日大难的气概,真好像思乡的客子拍着栏杆,看到郭外的牛羊,想起故里的田园,泪眼里仿佛模糊辨出龙钟的父老蹒跚走着,或者只瞧见几根靠在破壁上的拐杖的影子。所谓生活术恐怕就在于怎么样当这么一个临风的征人罢。无论是风雨横来,无论是澄江一练,始终好像惦记着一个花一般的家乡,那可说就是生平理想的结晶,蕴在心头的诗情;可是同时还能够认清眼底的江山,把住自己的步骤,不管这个异地的人们是多么残酷,不管这个他乡的水土是多么不惯,却能够清瘦地站着,戛戛然好似狂风中的老树。能够忍受,却没有麻木;能够多情,却不流于感伤

10、,仿佛楼前的春雨,悄悄下着,遮住耀目的阳光,却滋润了百草同千花。可是春雨有时也凶猛得可以,风驰电掣,从高山倾泻下来也似的,万紫千红,都付诸流水,看起来好像是煞风景的,也许是别有怀抱罢。生平性急,一二知交常常焦急万分地苦口劝我,可是暗室扪心,自信绝不是追逐事功的人,不过对于纷纷扰扰的劳生却常感到厌倦,所谓性急无非是疲累的反响罢。有时我却极有耐心,好像废殿上的玻璃瓦,一任他风吹雨打,霜蚀日晒,总是那样子痴痴地望着空旷的青天。我又好像能够在没字碑面前坐下,慢慢地去冥想这块石板的深意,简直是个蒲团已碎,呆然趺坐着的老僧,想赶快将世事了结,可以抽身到紫竹林中去逍遥,把世事撇在一边,大隐隐于市,就站在热闹

11、场中来仰观天上的白云,这两种心境原来是不相矛盾的,我虽然不会跳出人海的波澜,但是拳拳之意自己也略知一二,大概摆动于焦躁与倦怠之间,总以无可奈何天为中心罢。所以我虽然爱蒙蒙茸茸的细雨,我也爱大刀阔斧的急雨,纷至沓来,洗去阳光,同时也洗去云雾,使我们想起也许此后永无风恬日美的光阴了,也许老是一阵一阵的暴雨,将人世哀乐的踪迹都漂到大海里去,白浪一翻,什么渣滓也看不出了。可是最妙的境界恐怕是尺牍里面那句滥调,所谓“春雨缠绵”罢。一连下了十几天的梅雨,好像再也不会晴了,可是时时刻刻都有晴朗的可能。有时天上现出一大片的澄蓝,雨脚也慢慢收束了,忽然间又重新点滴凄清起来,那种捉摸不到,万分别扭的神情真可以做这

12、个哑谜一般的人生的象征。记得十几年前每当连朝春雨的时候,常常剪纸作和尚形状,把它倒贴在水缸旁边,意思是叫老天不要再下雨了,虽然看到院子里雨脚下一粒一粒新生的水泡我总觉到无限的欣欢。可是那时我对于春雨的情趣是不知不觉之间领略到的,并没有凝神去寻找,等到知道怎么样去欣赏恬适的雨声时候,我却老在干燥的此地做客,单是夏天回去,看看无聊的骤雨,过一过雨瘾罢了。因此“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快乐当面错过,从我指尖上滑走了。但是我始终喜欢冥想春雨,也许因为我对于自己的愁绪很有顾惜爱抚的意思;我常常把陶诗改过来,向自己说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恨无违。”我会爱凝恨也似的缠绵春雨,大概也因为自己有这种的心境罢。(有改动

13、)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春阴、春雨的愉悦与令人厌恶的晴朗骄阳进行对比,显现了春雨的慈悲与爱憎。B作者将春雨偶然的凶猛与自己的性急相类比,细雨与自己的耐心相类比,说明“性急”和“耐心”是两种矛盾的心境,因而人世也就有了哀乐。C作者喜欢细雨更喜欢急雨,认为它像哑谜一般捉摸不到的人生,让人置身于爱恨矛盾的情结之中,有暂止抚慰之效。D文本字里行间储蓄着作家的独特心境和悲哀的情绪,直接地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对历经苦难的人们的同情。答案A解析B项曲解文意。由文中“这两种心境原来是不相矛盾的”“大概摆动于焦躁与倦怠之间,总以无可奈何天为中心”可以

14、看出我的“性急”和“耐心”是两种不矛盾的心境;另外,进行类比也说明不了“因而人世也就有了哀乐”。C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梅雨”像哑谜一般捉摸不到的人生,而不是说“急雨”如此;另外“更喜欢急雨”的说法夸大其词,原文是“也爱”“急雨”。D项“直接地表达”不当,应是“含蓄地表达”。5“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试结合全文分条列出“最愉快”的理由。(6分)答: 答案春雨让财主苦闷,不能如晴天那般盛气凌人,有一种平等的感觉。春雨让穷苦人受安抚慰藉,感觉到四周都是同情的空气,感到人世的温情可爱。春雨让征人客子能够忍受“雨”的洗礼,坚强而多情地活在异乡。春雨能够释放内心的哀乐

15、,净化心灵(焦躁、倦怠的心境得到涅槃),还原大地本来面目。6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改为“衣沾不足惜,但使恨无违”?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 答案作者有“凝恨”的心境,恨盛气凌人的财主、悲惨的人生、哀怨的人世,恨焦躁、倦怠、无可奈何的自己。作者“爱凝恨也似的缠绵春雨”,是想借助春雨的力量去消除凝恨,以春雨释放苦闷郁闷,洗去、漂走哀愁怅惘,抗拒欺压等,春雨是一种消除“恨”的力量的象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