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0 杜甫诗三首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42771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0 杜甫诗三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0 杜甫诗三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0 杜甫诗三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0 杜甫诗三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0 杜甫诗三首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0 杜甫诗三首 新人教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案10杜甫诗三首(2)满分37分,时间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9分)曲江对雨杜甫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注: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寮於承天门,令左右於楼下撒金钱。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E)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墙的景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B“林花著雨

2、胭脂湿”景中含情,既描绘出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C诗人不说风吹水荇,却言“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D本诗先景后情,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后,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E本诗多处用典,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解析】A项,“雨”是全诗的诗眼,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紧扣标题中的“雨”字;后两联写“对雨”之思,触景生情;E项,“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理解错误,尾联写出作者渴盼恩泽重沐,一展怀抱,令人伤感。2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首联颔联动静结合,移情于景,表达出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以景

3、物表达出诗人那种万分惆怅与凄苦之情,颈联和尾联委婉表达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的忠君忧国之心和对国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颈联讲龙武禁军今日龙辇已废,芙蓉殿里殿门深锁,无人焚香,一派荒凉景象。尾联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平的宴饮嬉游之景。作者巧妙地用“何时”一词表现出自己的期盼。二、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早秋山中作唐王维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注: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故。蛩

4、,蟋蟀。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E)A首联中“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诗人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再去拖累政治清明的时代。B颔联中作者运用“岂厌”和“却嫌”强烈地表达出不以家事自累,马上辞官归隐的愿望。C颈联描写出山野林间昆虫的声音,蟋蟀和秋蝉的凄苦音响,给人以一种空寂萧瑟的感受。D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呈现出诗人生活的山林环境。E全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反语、用典、比喻、以动衬静等。语言含蓄,意味悠长。【解析】A诗人没有自认为没有才华,E没有比喻。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首句说自己“无才

5、不敢累明时”,是谦词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知遇重用。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颈联的环境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悲戚的心情,尾联的“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9分)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

6、朝廷。”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群僚莫敢忤旨。公业恐其众多益横,凶强难制,独曰:“夫政在德,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公业惧,乃诡词更对曰:“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一也。明公出自西洲,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振当世,人怀慑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

7、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三也。”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与,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士大夫多不得其命。而公业家有余资,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颙、荀攸共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六十)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B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8、/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C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D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解析】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其次抓住关键词“者”进行断句,然后抓住“军旅之才”“执锐之干”结构对称进行断句,最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B卒,士兵的旧称,属政府正规编制的

9、部队。士兵需要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就是不怕死、有虎劲。C州郡,为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州沿袭九州之分,郡始于秦,完善于汉。D仲尼,为孔子,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以仁为本思想。【解析】 “以仁为本”为孟子的思想。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郑太出身显贵,多次征召不就。郑太为司农郑众的曾孙,多次被举孝廉、辟三府,朝廷征召都不去赴任。B郑太深谋远虑,见机行事。郑太看到何进召董卓相助,劝谏何进,何进充耳不闻,郑太见机弃官而走。C郑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郑太引经据典,用三条理由陈述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打消董卓的疑虑

10、。D郑太乐善好施,胸怀大志。郑太在天下动乱之际,宴请宾客,并与宾客中何颙、荀攸等人合计谋杀董卓。【解析】根据原文“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颙、荀攸共谋杀卓”,文中并未交代何颙、荀攸的宾客身份。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5分)译文:董卓强悍而不义,贪得无厌。如果让他参与朝政,把大事交给他,将会放纵其邪恶的欲望,必将危及朝廷。(“若”“授”“恣”各1分,句意2分)(2)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与,窃为明公惧之。(5分)译文:郑太才智谋略过人,而勾结外面敌寇,如今交给他

11、士卒兵马,让他去靠近他的同党,我私下为明公担忧。(“略”“资”“党与”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是司农郑众的曾孙,年轻时就有才干谋略。起初被举为孝廉,三公聘,朝廷召,一概不去。等到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任命郑太为尚书侍郎,又升任侍御史。何进要杀宦官,想召并州刺史董卓为助。郑太对何进说:“董卓强悍而不义,贪得无厌。如果让他参与朝政,把大事交给他,将会放纵其邪恶的欲望,必将危及朝廷。”又向何进陈述几件当务之急的事,何进不听,于是就弃官而去。何进不久被害,董卓果然作乱。郑太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一起劝说董卓,委派袁绍为勃海太守,以促成山东起兵反董卓的的计划。等到义兵

12、兴起,董卓召集公卿商议,要大举发兵去征讨,众官没有人敢违抗他的旨意。郑太怕他兵多了更加骄横,凶恶强暴难以遏制,就独自说:“为政在于德,而不在人多啊。”董卓不高兴,说:“像你这么说,兵是无用了?”郑太害怕了,就假意说:“不是没有用,而是我觉得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罢了。如果不信,我试着为明公陈述其要点。如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众人互相鼓动,不是不强盛。然而自光武帝以来,中原无战事,百姓富足安逸,忘记战争多年了。仲尼说过:不教人学会作战,这叫抛弃他们。他们人虽多,却不能成为祸害。这是第一。明公出身于西洲,年轻时就做国家武将,熟习军事,屡次经历战场,名震当世,人人畏惧。这是第二。袁本初是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里。张孟卓是东平的道德先生,举止目不斜视。孔公绪只会清谈高论,抑扬褒贬人物。这些人并没有指挥军事 的才能,使用兵器的本领,临阵交兵,不是您的对手,这是第三。”董卓这下高兴,任命郑太为将军,让他统领各军讨伐进击关东。有人劝告董卓说:“郑太才智谋略过人,而勾结外面敌寇,如今交给他士卒兵马,让他去靠近他的同党,我私下为明公担忧。”董卓于是收回他的兵马,留在朝内为议郎。董卓迁都长安后,天下饥饿动乱,士大夫大多得不到应有的职事。而郑太家有余财,每天引宾客宴会歌舞,所救济的人很多。于是他和何颙、荀攸共同谋杀董卓。事情泄漏,何颙等人被抓,郑太从武关逃走,投奔袁术。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