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3 李商隐诗两首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42655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3 李商隐诗两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3 李商隐诗两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3 李商隐诗两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3 李商隐诗两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3 李商隐诗两首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3 李商隐诗两首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3 李商隐诗两首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案13李商隐诗两首(1)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C)A锦瑟(s)管弦(xun)龟裂(jn )生死未卜(b)B惘(wng)然金钗(chi) 胡同(tng)海誓山盟(mn)C宵柝(tu)驿(y)站针灸(ji)青春年华(hu)D马嵬(gu)沧(cng)海召开(zho )内容隐晦(hu)【解析】A弦:xin;B.盟:mng;D.嵬:wi。2对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偶、拟人)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D随

2、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解析】不是借代,是比喻,诗人自比为长城。3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锦瑟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期待、向往之情。B锦瑟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以阴阳冷暖、美玉明珠相对,虽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C马嵬(其二)中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环境和心境,跃然纸上。D马嵬(其二)中“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解析】作者用“望帝啼春”的典故表达的是一种忧国伤时、

3、感伤身世、壮志未遂之悲,追求成空、身世沦落之痛。4对马嵬(其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B“空闻”句,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C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环境和心境,跃然纸上。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解析】并没有为唐玄宗辩护。5对锦瑟一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B)A首联中“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琴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

4、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期待、向往之情。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以阴阳冷暖、美玉明珠相对,虽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表达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解析】作者用“望帝啼春”的典故表达的是一种忧国伤时、感伤身世、壮志未遂之悲,追求成空、身世沦落之痛。6下列对锦瑟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了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

5、水流年的追忆。B颔联中,“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李商隐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泻出来。C颈联紧接颔联,“珠”“玉”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具有卓越的才能,并且有着不屈的节操和不懈的斗志。D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年华”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解析】没有“不屈的节操和不懈的斗志”,而应该是不为世所用

6、的悲哀。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锦瑟是一首七律。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解析】A项,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春花秋月伴书声,夏雨冬雪润心田。青春年少的我们只要努力学习了,将来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上个好的

7、大学,毕业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在工作中挣到很多钱,你的生活就会过得幸福快乐。努力学习了不一定就能考上好大学。上个好的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挣到很多钱,生活不一定就过得幸福快乐。二、提高阅读能力(2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注:送钩:也称藏钩。古代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二组)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

8、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隐含自伤飘零意。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E)A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感情雄伟壮阔,炼句设色。B首联置身“画楼西畔桂堂东”,看到的“星辰”,沐着的“风”都和“昨夜”一样。表达了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怅然若失的思想感情。 C“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D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E诗歌最后四句由现实而转入回

9、忆,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应是“感情深挚缠绵”。E.应是“由回忆而转入现实”。10结合全诗,写出你对“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的赏析。(6分)答:紧承“心有灵犀一点通”,并将其场景化;(2分)_营造一种融怡醉人的氛围,寄寓诗人对热闹和谐生活的向往;(2分)_想象中的热闹与现实的凄清寂寞形成对比,更加增添了诗人的怅然孤苦与自伤飘零之感。(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颈联写送钩覆射酒暖灯红之乐。送钩覆射两个游戏都是需要多

10、人参加配合才能完成的,与前两联诗联系起来,前面还是星辰高挂,泠然清风的空旷夜幕,这里却人影憧憧,酒暖灯红。“暖”字和“红”字,一个形容春酒,一个形容蜡灯,充溢着恣荡欢笑,一派和谐景象。前后对比,令人心生不安。【诗意】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癸巳除夕偶成清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思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早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1、注: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目睹“盛世”表象下的种种社会疮痍。物外:世俗人情之外。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露水不易打透。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CE)A黄诗第一句以乐景衬哀情,通过描写除夕之夜,万家灯火,笑语喧腾反衬诗人内心漂泊之感、命途之悲。B黄诗第二句诗中“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看似很不协调,但却有机地联系起来,这里充分表现出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C黄诗后两句诗中的“悄立”二字,用外形的静谧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衡。“人不识”三字,则主要写出了诗人由于远离家乡所表现出的孤独。D陈诗第一句通

12、过诗人的感觉准确地表现出诗人出行之早;通过诗人感到“晓寒”写出其出行之久。E陈诗中诗人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早行中一系列微妙的神态变化。【解析】C“人不识”三字,写出并不是人们不认识诗人,而是感叹那些欢歌笑语的人们不了解他心中的忧患。E.触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可以说是“夜行”)图。12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答:黄诗中,除夕孤星衬托了诗人的孤寂。千家笑语之时,诗人悄然忧思,无人理解,只得把一颗明星当作知音来痴痴凝望。陈诗中,满天明星衬托了环境的黑暗,显示黎明尚未到来,以此视觉景象点扣题旨,表现诗人出行之早。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