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区域性差异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实证研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3855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区域性差异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实证研究_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论区域性差异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实证研究_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论区域性差异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实证研究_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论区域性差异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实证研究_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论区域性差异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实证研究_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区域性差异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实证研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区域性差异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实证研究_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试论区域性差异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实证研究 内容 摘要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区域 经济 发展 的不平衡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必将 影响 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本课题结合N省的经济 金融 运行具体情况,对历年来货币政策调整对该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予以 分析 ,并对比全国水平分析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在N省所体现的差别性,提出货币政策应关注区域差异,在制定和执行上更为客观、全面、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差别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宏观调控政策面临的一个重要

2、 问题 。财政政策通过国债资金、转移支付等多种方式体现对区域差异的关注;货币政策也是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而 目前 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主要以总量调节为主,采取全国一盘棋的做法。但由于各地区经济环境、金融发展水平、传导途径等方面的差距,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势必影响到货币政策最终的执行效果。因此,本文认为,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应适当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这一因素。 一、关于区域性差异影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 理论 分析 目前国内很多理论 研究 一直关注这个问题,认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央行高度统一、具有相对独立性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导

3、致货币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非一致性,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该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和落后地区的货币支持力度。国内已有相关文章讨论货币政策的统一性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之间存在的矛盾,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进一步提出了货币政策的区域化问题。但从目前研究情况看,对于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在各地的差别性,还缺乏系统深入地分析研究。国际上有关这个问题研究成果最多的是欧元区。欧洲中央银行运用多国家-多宏观经济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变化对整个欧元区及不同国家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并着重研究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各个国家传导途径的差异。美国在区域性差别的存在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有

4、代表性。因此,在统一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如何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理解货币政策各项措施的内涵,深入分析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差别原因,从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作用,是当前国内外金融研究领域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对N省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以及主要发达省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对比,找出差别,并以此作为分析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基础。 二、区域经济金融差异性与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差异性分析 经济发展的差异。 1、从总量上比较。从纵向比较来看,1998年至XX年的七年间,N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亿元,上升到亿元,每年以%的速度发展,比全国平均增长快个百分点。从横向比较来看,XX年末,N

5、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仅占全国GDP的%,在东部地区排名最后。通过回归分析,N省经济周期与全国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我国整体经济对N省经济的影响因素为。 、从人均指标上比较。从纵向比较来看,1998年至XX年的七年间,N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6022元,上升到9420亿元,平均每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429,比全国平均每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495元,在东部地区排名最后。 、从产业结构和 工业 化程度上比较。N省的产业结构与全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失衡。统计显示,全国从1998年到XX年7年间,第一产业比重在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在上升。而N省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X年仍高达%,与

6、1998年的占比基本持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从开放程度上比较。1998XX年,N省外贸依存度依次为:、,%,%,%,平均徘徊在3%左右,只相当于全国(除港、澳、台外,以下同)平均水平的,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最后。而全国外贸依存度从1998年的27%上升到XX年的70%。由此可见,N省的对外开放程度远远落后全国平均水平。 、从财力上比较。从纵向比较来看,1998-XX年N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值分别为:%,%,%,%,%,%,%。说明近7年来,N省的财政综合实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反而有下降的势头。从横向比较来看,

7、1998-XX年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值分别为:%,%,15%,%,18%,%,%。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一是近7年来全国的财政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N省反而在下降;二是N省财政综合实力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金融发展的差异。 1、从金融主体上比较。N省作为 中国 最大的经济特区,很难想象目前竟然没有一家外资银行、没有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和没有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经营业务,连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只有光大和深发行两家,且网点少。金融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再保险公司、 农村 信用合作银行等严重缺位,担保公司、评估机构也只有几家,保险公估行还处于空白,金融市场主体边缘化特征十分明显。 、从金融服务

8、上比较。目前由于N省金融机构种类单一,体制僵化,因而导致金融服务功能不断缺失现象相当明显。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功能的淡化。主要表现在县域金融服务网点的萎缩,造成了部分客户难以享受到及时、便捷的金融服务和贷款审批权限的上收限制了新增贷款的发放。二是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淡出,造成农村信用社“一社难支三农”的局面,金融支农的效应降低,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受阻。三是邮政储蓄金融服务功能的异化。大量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机构这一“抽血机”完全脱离了农村金融市场,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失血”过多。 、从金融资源上比较。一方面从1998-XX年N省存款占GDP比值与贷款占

9、GDP的数据来看,我们发现存款占GDP比值逐步加大而贷款占GDP比值在下降。这说明海南地方汲取金融能力在逐步增强,而本地实际掌控金融资源的能力在下降。对这种现象的一种合理解释就是本地银行大量汲取本地资金,通过上拆借总行,从而使资金流向富裕地区。另一方面,N省金融机构存差在持续扩大。1995年末,全省贷存比为;到XX年6月末,全省贷存比降到,比1995年低26个百分点。另外,XX年1-6月全省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之比仅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34个百分点。以上数据分析显示:近年来N省金融资源在不断流失。 、从金融功能上比较。当前N省金融功能逐步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

10、不适当,XX年全省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的比例高达95%以上;二是金融资源在地域上占有不均衡,A、B两中心城市占有的金融资源高达85%以上,各市县特别是广大农村占有金融资源甚少;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差距大,“二元金融”现象客观存在。三是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力度不断减弱。从1998-XX年统计数据显示:贷款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说明金融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在不断减弱。四是金融产业贡献度逐年递减。近几年来,N省金融产业贡献率呈下降的趋势:从纵向比较来看,XX年N省金融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分别为%和%,比1996年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另外,N省金融保险业上缴的营业税自1996年以来一直呈下降

11、趋势,这都说明了N省金融业的产业地位在走下坡路。从横向比较来看,XX年N省金融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是偏低的,比全国平均低3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差异 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最终反映在物价与产出上。在分析过程中,要从货币政策传导的途径考虑。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主要有信贷传导途径、利率传导途径、汇率传导途径等。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必将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N省的具体情况,分析本省货币政策主要的传导途径,并分析货币政策传导对投资、消费、进出口、居民收入与储蓄、产业结构、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最终考虑对物价和产出的影响。本部分分析的目的,是要研究不同的货币政策措施对本地

12、物价与产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利率调整的影响,再贴现率与再贴现额度调整的影响,再贷款的影响,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影响以及一些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等。本文着重对1998XX年的货币政策在区域经济层面的传导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对政策工具调整较为频繁的1998XX年进行重点剖析,分析结果显示: 1、贷款利率对贷款额相关系数在当月就达到-,在第十七个月达到最高:-,在第二十四个月回落到-。结果表明:贷款利率与贷款额在水平下显著,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再贷款利率对贷款额的相关系数在当月就达到-,在第十七个月达到最高:-,在第二十三个月回落到-。结果表明:再贷

13、款利率与贷款额在水平下显著,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对再贷款额,再贴现额与贷款余额作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不同的样本区间,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很不一致,所以笔者认为再贷款额,再贴现额这两个变量与贷款额这期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 、存款准备金率对贷款额的相关系数在当月就达到-,在第十三个月达到最高:-,在第二十九个月回落到-。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率与贷款额在水平下显著,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GDP各项贷款余额相关分析:贷款余额样本区间为1998年第一季度至XX年第四季度,共28个样本,GDP样本为对应的当季GDP值。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在当季为,在的显著性水平下强正相关。 、居民消费物价指

14、数各项贷款余额相关分析:贷款余额样本区间为1998年第一季度至XX年第四季度,共28个样本。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样本为对应的当季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相关系数为,在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正相关。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主要结论 1、 分析 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对中介目标在的水平下具有强的负相关性,而再贷款率与再贴现率和中介目标没有相关性;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GDP在的水平下具有强的正相关性,对物价指数在的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据此我们认为,在新兴市场的国家中,由于利率尚未市场化,因而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信贷总量在分析货币政策对区域 经济 的 影响 具有

15、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再贷款率、再贴现率对票据市场比较落后的N省来看,作用不大。 、在考虑单变量自我影响的前提下,存款准备金率在当期就具有强负相关性,在第13个月相关系数达到最大,并持续16个月后效用开始减小;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都是在当期具有强负相关性,在第17个月相关系数达到最大,持续期分别为24个月;中介目标与最终政策目标GDP的强相关则出现在当季,对物价指数显著相关也出现在当季。毫无疑问,我国货币政策在N省实施的效果比较显著,对实际产出和物价变动都具有重大影响。 、在不考虑交互影响的前提下,在向中间目标传导的过程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滞最短,比全国滞后4个月,贷款利率,比全国分别)滞后3个月;从持续期看则相反,贷款利率为24个月,与全国相比持续期短4个月,法定准备金率为29个月,与全国一样。为什么N省货币政策工具与全国相比会出现滞后期长,持续期短的现象呢?主要原因在于N省经济货币化程度相对较低,资本市场发育比较落后造成的。 、再贷款率与再贴现率在N省实施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N省的货币化程度低,特别是票据市场相对落后,导致再贷款率与再贴现率两大政策工具失灵。因而考虑我国经济 金融 地区差别明显、 发展 不平衡的现实,为了使货币政策更符合区域经济金融的实际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