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羡余及其应用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35111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汇羡余及其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词汇羡余及其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词汇羡余及其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词汇羡余及其应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词汇羡余及其应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词汇羡余及其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汇羡余及其应用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词汇羡余及其应用研究摘 要: 汉语词汇中大量存在形式比意义多的语言现象,从语法角度上说,这就是多余。但这种现象的语用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分析大量典型词语,以及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简要总结了一些区分羡余词汇和赘余词汇的方法,并对羡余的使用效果作出了分析。关键词: 现代汉语 羡余 赘余 属性一、什么是羡余每逢节假日,“本店正在搞活动,欢迎广大新老客户前来光顾”的标语随处可见。其中“前来光顾”一词中的“顾”有到来、访问的意思,与“前来”似有重复,但去掉又

2、似为不妥。既然它被那么广泛使用,就说明它的存在至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属于什么语言现象呢?早在20世纪初期,赵元任先生就曾在中国语文法中提出,信息传递中有意添加的多余成分叫做羡余现象。随后,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在中国修辞讲话中提出: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去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那么说,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们是正确的。同时称这种现象为“羡余”。美国语用学家格赖斯也把超出语言交际中最少需要量的剩余的语言符号称为羡余信息。可见开篇那句“前来光顾”不为错误。因为羡余现象和赘余语病在表现形式上有若干相同之处,这就给计算机信息处理、语言规范和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羡余又可

3、分为语音羡余、词汇羡余和语法羡余。本文从词语羡余出发,探究羡余现象的若干属性,并希望对词汇教学有所增益。二、如何区分羡余和赘余首先,羡余现象不是一种语法错误,它是语言学范畴的概念,是指语言形式超过表达内容的那部分无意思的话语。早在多年前,就有人对“悬殊很大”、“唯一一个”、“凯旋归来”等说法进行批判,认为“悬殊”即相差很大,可删去“很大”;“唯一”和“一个”互相重复;“凯旋”就带有胜利归来之意,再加“归来”纯属蛇足。但这些批判并不能把它们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抹杀去,相反它们仍然被人们广泛使用,并逐渐“合法化”。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或者国际要件甚至新闻报纸中使用它们时并不会想到是犯了什么语法错误。但

4、是我们却不能以是否广泛应用为标准来判定词语的羡余或赘余。因为这涉及语言的规范化使用问题。如“报刊杂志”中“刊”已有“杂志”之意,属重复使用,但这个典型的赘余词语却被广泛使用。例如:新华文摘(1999年1月)中就有:“改革十年,多少报刊杂志雨后春笋般风起云涌”人民日报(XX年3月)中也有:“女性天地和中外少年等报刊杂志还以一版的显著位置报道了王明清的事迹。”等等。这种错误用法已屡见不鲜。对于这种典型的错误用法,文字工作者应该本着负责的态度纯洁读者的视野。羡余现象的出现是有一定原因的,因而判定羡余现象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1.因为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现代汉语中大部分基本词语都是由古代汉语流传

5、下来。但是,由于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许多古代的词已变成构成现代双音节词的一个语素,又因为有些古代的词已轻微转向,又必须添加一些语素来保持,这就引起了一些羡余词语的出现。如在古代汉语中,“国”是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食邑,是一个词;“家”指卿大夫统治的地方,也是一个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国家”合表一个词,为“一个国家的领域”。这就强化了“国”的含义,而弱化了“家”的意义,使“家”变成了羡余成分。再如古代汉语中“面”指脸,“目”指“眼睛”。现代汉语里“面目”合指面貌或脸面,“目”的意义弱化,变成了羡余成分。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窗户”合指墙壁上通气透光的装置

6、,而没有了“门”的意思;“姓氏”合指家族的字,而没有了父系、母系之分,等等。总而言之,像这种偏义副词不可被认作是赘余,而是现代汉语发展的一个产物。2.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往往带有自己的某种感情,这就使得人们在语言表达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有利于传达感情、但无助于增补意义的语言形式。如“中国男乒热身效果良好,三主力队员互相厮杀”中“互相厮杀”一词中的“厮杀”虽有相互拼杀之意,但仍不被认为是赘余,因为它表达了某一激烈场面的惊心动魄,包含着说话者某种感情在其中。又如“我方对敌方发动了突然袭击”一句中“突然袭击”仍不为赘余,因为它突出了某一行为的快速,没有意料到的意思。再如“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

7、律的束缚,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XX年高考浙江卷)中“清规戒律”里的“清规”指教义规定的僧尼必须遵守的原则,而“戒律”也有此意,但它却不能算作重复,因为二者连用强调了束缚,它作为成语也早被中华大辞典所收录。此外,这类词语不仅有利于表达感情,而且能起到凑足四字音节,使其协和匀称之作用。成语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固定的词汇形式,历久弥新,常蕴含意想不到之韵味。有些词语也在向成语靠拢。如“一致公认”“仔细端详”“免费赠送”“过分溺爱”等词语,我们不妨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它们的存在。但对于另外一些四字词语,我们却不能认定它们的合法存在。如“非常雪白”“非常冰凉”“十分通透”“非常心切

8、”等词语均为程度副词加上带有赋量成分的形容词的格式。后边的形容词本身就带有某种程度的限度,前边又有程度副词限制,纯属赘余。又如“邂逅相遇”“囊括全部”“先进楷模”等词语,可从中间切分,前边一个词和后边一个词的语义内容互相包含,也是为不妥,因此也属于赘余语病,是我们要杜绝的。3.在书面语言表达中,羡余起着积极的修辞作用。成语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等艺术作品的浓缩,但词语中依然有很多重复成分的出现。如“寻根究底”中“寻根”即为探求事物来源,“究底”又有何用呢?又如“刻骨铭心”中“刻骨”已为把事物记得很清楚,又“铭心”作甚呢?但正相反,我们却不能去掉重复的部分而把固定的四字成语

9、拆分成二字成语,因为这部分成语体现了或夸张或互文的修辞美感。另外在作文中如果运用了有羡余成分的句子,能给文章增色不少。如“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鸦悲鸣”(XX年高考作文题吴江亭)中“鲜红鲜红”和“雪白雪白”属重复,但它们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美被毁灭的心灵震撼,属跌宕反复,不属赘余语病。再如“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平”(XX年高考作文月是故乡明)中“简简单单”“清清浅浅”二词如果去掉重复部分,则不利于表达感情,也属羡余。但在另外一些书面语中,虽也表达某种感情,却不能视其为羡余。如

10、“众多莘莘学子都希望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中“莘莘”即为众多,加上“众多”属于赘余。“张强被打得全身遍体鳞伤”中“遍体”已表示全身,再加上“全身”实为不妥。因此,在写作中,我们虽有满腔希望或同情的感情,但仍要不失理智,理性地对待语言文字中的赘余问题。三、怎样对待羡余和赘余综上所述,虽然羡余和赘余在外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从其内在的语义和外在的语用方面考察,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现象。专家们对羡余的认识是有变动的:一开始是持否定态度,认为它是冗赘或多余现象,是病句。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后来人们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一部分所谓的“赘余”变成了羡余,就成

11、了正确的语法现象。当然,完全否定或完全肯定都是不对的,因为不能绝对化地看问题。归根结底,语言里边的根本问题就是形式与意义的关系问题,本来它们之间应该是一对一的,然而同样的内容用了两个甚至更多个单位共现反映,显然字面上是不经济的。这就是多余。但,多余是不是就是不好的?以前就是一刀切,认为是不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注意到了交际时的复杂性,要保障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还必须采用这种方式。另外,纵观我国几千年的语言文化史,可知语言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因此,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赘余,以开放的态度接纳羡余。 中国中国整理。参考文献:1现代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辽宁教育出版.3吴天佑.羡余语言信息的修辞作用初探.修辞学习,1998,(1).4沈卢序.“假冒伪劣”的说法是可以通用的谈谈词语的羡余问题.阅读与写作,1998,(03).5袁海生,朱文献.语言里的羡余现象.阅读与写作,XX,(05).6潘先军.汉语双音节词羡余现象分析.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XX,(06).7马建武.现代汉语词汇中的羡余现象和语言规范.才智,XX,(13).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