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课件 (新版)苏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3510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课件 (新版)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课件 (新版)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课件 (新版)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课件 (新版)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课件 (新版)苏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课件 (新版)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课件 (新版)苏科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2课时),目标展示,1.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2.学会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 3.能独立、规范的使用显微镜。,对于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细微结构,需要使用什么仪器呢?,光学显微镜,预习导学,探究一 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及作用,目镜:是接近人眼一端的镜头。 作用:放大物像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物镜:是接近物体一端的镜头。 作用:放大物像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互动探究,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 有一个压片夹。 作用:安放玻璃标本。,反光镜:有平面镜、凹面镜两种。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 暗时用凹面镜。 作

2、用:反射光线,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座:稳定镜身。,镜臂:握镜的部位。,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粗准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大。,细准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通光孔:位于载物台的中央, 使光线通过。,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 叫做光圈。 作用:调节穿过通光孔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方法倍数的计算方法,例如:目镜为了5x,物镜为10x,物像的放大倍 数就是5x10=50。,探究二 学习使用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5厘米

3、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2)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并转动反光镜,直到从目镜里内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3、放置切片标本,(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注意: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2)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旋转,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4、观察,左眼向目镜内看,反向转动粗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5、收镜,(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缓慢 降至最低; (4)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5)将显微镜放回原处。,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尝试观察; 学做实验。,总结延伸,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放玻片七下降, 八调物像细观察, 用后整理再归箱。,显微镜使用口诀,总结延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总结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