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素描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33959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的素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设计的素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设计的素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设计的素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设计的素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的素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的素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设计的素描“素描”在英文中为Drawing,在法文中为Dessin,在德文中为ZEichnung,译成中文一般都泛指铅笔、碳笔、毛笔等工具所做的单色画或用墨水、淡彩等几个颜色所做的绘画。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又名“粉本”,亦即施彩之前的“素稿”。后来,素描被定义为“用单色画画”的形式,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素描由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构成,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其客观方面的基础是“形”,最高层次是整体上的“透视”。主观方面的基础是夸张,最高层次是个性。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

2、础,素描服务于设计,在产品工艺设计方面尤其突出,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造型作品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对设计素描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 当远古的先人用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以打造出有某种功能的工具时,设计便在这一瞬间产生了。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按照自己的尺度,也就是美的尺度来创造。”这个美的尺度,说到底就是一种人的设计。设计历史漫长种类繁丰,但人们对于设计本身的认识却只是近代的事。设计受到普遍关注并上升到学科的高度,则从19世纪末才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设计的概念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拓展与延伸。当今社会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与设计产生关系。作为一门新学科,设计素描显然不能因袭以绘画性为基础的

3、教学模式。一、现代我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空间感 空间感也叫深度感。每件物体自身都占有一定空间,此物体同彼物体之间,此物体同其背景之间也有一定空间。空间感是素描造型中最重要的问题,要想画出空间感,透视原理的运用非常重要。“形”是造型的第一位,透视是造型的终结。客观形状通过视觉变形产生“透视”,规则的透视产生整体,整体的透视变化是素描造型决定因素。设计者只有把握这些关系,才能创作出具有空间感、立体感和质感的作品。 设计艺术不同于传统美术,传统美术通过描绘自然形态实现作品的“多样而统一”。设计则强调艺术规律应用的“直接性”。设计艺术的主要任务是造型,利用一定的材料、使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为一定的目

4、的而创制的结构。设计的本质和特性必须通过一定的造型而得以明确化、具体化、实体化,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作为艺术的造型设计而被感知的。 缺乏想象力 没有想象力的广告和设计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平面化、简单化、庸俗化是极易产生的设计错误。空间化、多样化、人性化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长期以来,我们把人性化理解成“人类化”,把生活化理解成“真实化”或“社会化”,标榜产品真实使用的粗劣创意充斥社会生活中。著名球星罗纳尔多所作的“金嗓子喉宝”广告便是其中典型。名人介绍产品,并不比将产品拟人化更具有想象力,复杂的情节不如一句双关语表意丰富,通过审美的认知和多样化的表现技巧,普通的生活现象也能转化成个性化的艺术独

5、创。审美认知是对素描特征性的整体观察,多样化表现是素描造型能力的技能训练。这两项训练都是产生艺术想象力的前提。在传统教学中必画的希腊、罗马、米开朗基罗雕塑等石膏作品,即是审美认知在传统素描教学中的传递。但抛开民族、传统去单一学习少数的几个石膏像,得到单一的无文化区分的审美情态,这种标准体系结果如何?不难想象,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容易成为一名模仿大师,而不是设计大师。有位德国教授说过,“你们中国文化堆积的那么厚,历史那么悠久,你们的艺术传统本身非常好,为什么你们没有自己的艺术教育体系,而把我们几百年前的东西作为精品还像佛一样供着,大家要认识到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中国艺术家应该是有思想的人,中国应该有

6、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我们积累的知识,应该是供你们到图书馆查阅用的。千万不能把这个作为你们的考题。”西方艺术界在上世纪30年代便提出批判的理念,国内至今尚奉为设计教育典范来运用。新时期教育的目的应该更注重创新、创造、个性化。这就要求素描不仅是表现客观的工具,更是探索规律和规律转化可能性的工具。 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生命力的。如果说中国人没有想象力,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作品就不可能出现。因为想象力一开,人的思维就会活跃,思维一活跃,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艺术想象的领域,还会进一步扩展到对社会制度的质疑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想象力几乎就是创造力的同义语。二、设计素描教学的方向 欧洲的艺术家和教育学

7、家们首先注意到素描教学需要不断更新观念,20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的艺术家们对传统的素描教学进行了改革,在培训第一批现代设计人才时,便摒弃传统的绘画素描作为形象设计的基础。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分别是:自然的分析与研究;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分析性绘画;平面、立体、色彩的构成规律;材料、工艺的结合练习等。这一做法影响深远,使得此后众多的设计院校纷纷放弃传统的绘画素描,转而采用包豪斯式的造型基础。而我们的教学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死板、概念与艺术脱节、体系僵化,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基础和应用的结合。虽然我们也在基础教学中加入了“结构素描”和“超写实素描”等实验课程,但收效甚微。因此,我们的设计教学只

8、有加强对造型原理研究和原理与应用结合的探索,增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 实践中,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古典绘画教育的训练对于初步掌握造型的再现能力极为有益。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满足和局限于此,应以培养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把素描当作一门研究造型、空间,以及创造图式的学科,系统地研究构成设计素描的诸要素,如形态、结构、线条空间、明暗、表现媒介、纹理构成等。 因此,要改进现有的素描训练方法,一方面,必须扩大“基本功”的内涵,所有的审美修养,人文学科乃至必要的科学知识都是“基本功”。另一方面,要在思维层面上摆脱传统素描观及其训练思维的束缚,打开学生眼界、激活学生思路,从素描被动再现转变为主动表

9、现,使素描教学真正为专业设计服务,成为设计专业的“基础”,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在设计的思维中。 总之,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素描形式也不断发展与变化,设计素描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深入到素描艺术教育中。它不同于基础素描的特殊要求和规律也逐渐显露。探讨和通晓这些要求和规律,总结学科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形成明晰完善的教学体系,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艺术教育应当不断地从技艺教学中走出来,践行自己“创新”的社会使命。中国有优秀的艺术创新传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应该有美好的未来,应该坚信,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着中国设计行业的历史。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