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1 中国的气温、降水分布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31587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1 中国的气温、降水分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1 中国的气温、降水分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1 中国的气温、降水分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1 中国的气温、降水分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1 中国的气温、降水分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1 中国的气温、降水分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3.15.1 中国的气温、降水分布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专题一 中国的气温、降水分布,读中国温度带划分示意图,填写温度带名称。,A_;B_;C_;D_;E_; F_。,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示意图,填写干湿地区名称。,A_;B_;C_;D_。,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气温分布特点: (1)冬季:_,气温自南向北逐渐_。 (2)夏季:除_外,全国_,南北温差小。,南北温差大,青藏高原,降低,普遍高温,2.温度带划分:,雷州,海南,台湾岛,四川,云贵,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华北,山东,辽东,黄土,河西,塔里木,内蒙古,河套,宁夏,准噶尔,东

2、北,大兴安岭,青藏,横断山区,二、降水分布和干湿地区 1.降水的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东南沿海,南多北少,(2)时间分布。 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_季节。 年际变化大:主要受_势力强弱和进退早晚的影响。,夏秋,夏季风,2.干湿地区的划分:,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1)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成因。 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 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北方。,(2)夏季南北温差小的成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长于南方,得到的光热并

3、不比南方少;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2.我国气温年较差的地区分布: 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因为冬季我国气温南高北低,南北气温相差较大;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故气温年较差从南向北越来越大。,3.我国夏季气温最高与冬季气温最低地区及其成因分析: (1)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吐鲁番盆地。 成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热风; 沙漠广布,升温快; 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2)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漠河。 成因:纬度高,日照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靠近冬季风源地,加剧了严寒。,

4、4.我国雨带推移规律及其影响: (1)形成:副热带高压北移,西北侧形成的暖空气随之北移,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在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一条锋面雨带。,(2)移动规律。 正常移动规律:,反常情况:副高势力强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北移快北涝南旱;副高势力弱则相反。 (3)产生影响。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降水量地区差异大;,锋面雨带经过地区降水量大,导致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并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伏旱等天气; 雨带的反常移动导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许多地区旱、涝灾害频发。,【真题探源】 (2014安徽文综)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

5、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2)题。,(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 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高考状元话审题】 第一步:明设问 第(1)题,由关键词“34N以南、104E以西”明确分析西南地区亚热带范围小的原因;第(2)题,由关键词“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明确我国比同纬度地区温度低。,第二步:提信息 34N(

6、秦岭)以南、104E以西,主要是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和横断山区。同纬度影响气温的因素考虑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 第三步:细解读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西南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由于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势力较强,向南影响的范围较广,因此我国南方地区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答案】(1)选B,(2)选D。,【题组过关】 读我国部分省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1、2题。,1.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地形因素 信风带 A. B. C. D.,2.此时沿图中海岸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

7、量越来越大 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解析】1选B,2选D。第1题,从图中28等温线走向可知:有的与海岸线平行,有的与等高线平行,故受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第2题,此时我国为夏季,由南向北白昼越来越长。,(2015四川文综)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3、4题。,3.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4.与四川盆地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解析】3选D,4选

8、D。第3题,从图中的图例和中国的地形区、行政区、边缘海的区域位置可知柴达木盆地的年平均雾日最少,小于5天。第4题,四川盆地的年平均雾日较多,秋冬季节雾的形成:当地晴朗的夜晚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低大气逆辐射较弱近地面温度较低大量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结晶成小冰晶雾。,【加固训练】 1.下图是2015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2)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解

9、析】(1)选B,(2)选C。第(1)题,世界上降水类型分为地形雨、锋面雨和对流雨。图中所示为冷暖两种气流的交汇,应为锋面雨,是锋面活动产生的降水。第(2)题,读图很容易看出该时间段我国东南部降水较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西三个方向上地势较高,水很容易向珠江三角洲汇集,易发生洪涝。,2.(2016吉安模拟)读图及表,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1)说明造成、两地年均温差异及以、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地降水量高于地的原因。 (3)简要说明所在省区的省会中心“四季如春”的原因。 (4)分析、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解析】第(1)题,地海拔较地高,因此

10、年均温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因此年降水量较地少。第(2)题,地位于低纬度季风气候区,地位于西北内陆非季风气候区,因此降水差异大。第(3)题,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和距离冬季风较远,使昆明成为春城。第(4)题,、两地分别位于海南岛的东西两侧,由于降水主要受来自东部的夏季风与台风的影响,因此东部迎风坡降水大于西部背风坡。,答案:(1)地纬度较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地低;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地。 (2)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源于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同时台风过境也会带来降水;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地降水量远高于地。,(3)冬季因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气温不低;夏季因地势较高,气温不高。 (4)、两地纬度及海拔高度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但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即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且是台风的迎风坡。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但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雨影区),是台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大大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