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40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31337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40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40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40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40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40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40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40张)(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 退 秦师,为什么要退秦师?,退秦师者何许人也?,烛之武如何退秦师?,“退”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带问题自读课文,把握文意,理清课文的层次。,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氾 南( ) 函 陵 ( ) 夜缒而出( ) 共其乏困( ) 夫晋,何厌之有( ) 若不阙秦( ) 逢 孙( ) 不 知 ( ),背景介绍,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2、)。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听录音,正音正字,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 南。 佚 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 晋国无礼 ,并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

3、于楚 。 晋军 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 郑伯说 :“郑国非常危险了! 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听从了他的建议。,分析课文,对,(状语后置),(贰,从属二主),驻扎,(军,n.v.),fn,y,对,(状语后置),假如,整体把握,理清层次 第一段,为什么要退秦师?,秦晋围郑,公元前630年,郑,新郑,函陵,氾水,秦,晋,晋 军,秦 军,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 说:“我壮年的时候, 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

4、,现在形势危急才求您, 是我的过错。 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推辞,尚且,(已,通 “矣”),这,(判断句),然而,(焉,表陈述语气),整体把握,理清层次 第二段,退秦师者何许人也?,烛之武临危受命,佚之狐 郑伯 烛之武 言于 从之,说服 辞,许之,夜缒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焉用亡郑以陪邻?,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秦伯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 您有好处 , 这件事来麻烦 。 越过别国 ,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

5、有好处您 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 土地呢?,zhu,(状语后置),对,怎敢,(执事,敬称,办事的官吏),您,把 当作边邑,(鄙,意动),(判断句),为什么,增加,远地,( 远,adj.n.),拿,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 来来往往, 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 晋惠公 ,他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他早上 黄河,晚上就(在那里) ,是您所知道的。,gng,出使的人,

6、供给,曾经,给予,恩惠,渡过,修筑,防御工事,(焉,兼词,于之,一说为表陈述语气),(判断句),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 子、逢 孙、杨孙戍之,乃还。,晋国,有什么 呢 ?他已经 郑国 他的 ,又想要 它西边的边界。 如果不 秦国土地 ,将从 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 您 这件事!” 秦伯很 ,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q,png,满足,(之,宾语前置标志),(东,名词作状语),使 成为 边境,使 减少,(阙,侵损,削减),希望,高兴,(说,通“悦”)

7、,考虑,在东边,扩大,哪里,整体把握,理清层次 第三段,烛之武如何退秦师?,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 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 他,这是不仁义的 ;失掉自己的同盟者 ,这是不 的 ; 用散乱 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 回去吧!”晋军也离开了郑国。,假如没有,依靠,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明智,代替,还是,(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整体把握,理清层次 第四段,“退”的结果如何?,子犯请击之,公曰:

8、“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第二课时,检查反馈,本文选自 ,又名 、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与 合称为“春秋三传”。,检查反馈,课文紧紧围绕“退”字展开,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 退,检查反馈,课文紧紧围绕“退”字展开,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 退,重点字、词、句 第一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 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重点字、词、句

9、 第二段,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佚之狐对郑伯说:“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重点字、词、句 第三段,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0、。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 那就烦劳您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你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你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你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重点字、词、句 第四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

11、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作 业 请讨论并总结归纳: 1、重点虚词 2、重点实词 3、词类活用 4、通假字 5、古今异义 6、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第三课时,一、一词多义,夫 1、夫晋,何厌之有? 助词,无义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指示代词,那 3、逝者如斯夫! 助词,表感叹 4、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名词,指成年男子,2、鄙

12、 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 准许。(同现代汉语) 答应,听从。(例:“许之。”、“许君焦、暇。”) 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4、阙 qu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城楼;皇宫,引申为朝廷。 qu通“缺” Ju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5、微 细小,轻微。(同现代汉语) 衰败。国势衰微。 卑贱。 如果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6、敝 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

13、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谦词。敝人 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损害,衰败。 (例:因人之力以敝之。),(“说”、“辞”见课后第三题。),2、而 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1、以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二、重要虚词,3、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

14、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4、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 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为疆界”。),四、通假字,1、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 2、共其乏困。 (共,通“供”) 3、秦伯说。 (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五、古今异义,行李

15、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六、文言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这是我的过错。注意:“是”是代词,译为“这”,译文中的“是”是为符合现代汉语习惯而加上去的。),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 若不阙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