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3 区域经济一体化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3093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3 区域经济一体化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3 区域经济一体化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3 区域经济一体化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3 区域经济一体化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3 区域经济一体化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3 区域经济一体化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3 区域经济一体化学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知识精析】【知识精析】一、资源调配1. 资源调跨区域调配思路分析(1)思路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分析(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线路选择(沿线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密度、城市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重要意义(调入区、调出区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2)图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2.资源调配线路图的判读方法(1)结合位置判断线路及调配资源根据区域图提供的经纬度、海陆轮廓等信息确定位置,由此分析区域内的资源种类、资源消费状况,以此确定所调配资源的类型及线路。(2)对比资源输入区和输出区,探究资源调配的原因资源调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资源分布不平衡,

2、二是资源供需矛盾。即输出区资源丰富,但需求量相对较少,供大于求;输入区资源缺乏,需求量较大,供不应求(可用下图表示)。如西气东输线路中的新疆和上海、南水北调线路中的丹江口水库附近地区和华北地区。(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观察线路图中一些明显弯曲的地方,探究其弯曲的原因。如西气东输线路图,线路选择时,需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补充气源等社会经济条件;有时图中显示一些重要自然保护区,为避免造成生态破坏,该处线路也会发生弯曲。充分考虑工程难度、线路的造价、需求程度等决定某些线路开工的时间早晚,如南水北调工程有三条线路,东线最先开工。(4) 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在分析资源

3、跨区域调配线路的基础上,考查其产生的影响,答题时要注意从起点、沿线、终点三个角度,结合社会、环境、经济三方面影响进行分析。经济效益: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生态效益: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模板构建】1资源调配的原因原因关键词答题思路资源多少气候特征资源分布位于气候区(背、迎风坡)

4、,降水少(多);资源贫乏(丰富)需求量大小;利用的合理性工农业、人口、浪费、污染位于发达(不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稀少),资源需求量大(小);污染、浪费严重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关键词答题思路消费能力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线路长短施工难度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对环境影响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关键词答题思路开源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节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关键词答题思路对调入区的意义环境意义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

5、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意义对调出区的意义环境意义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社会经济意义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二、产业转移1我国产业转移的路线及主要驱动因素主要驱动因素:(1)劳动力成本变化是国内产业转移最基本的动力;(2)政策引导、市场拓展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3)其他因素,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物流速度和物流成本等。2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

6、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区域地理条件关系密切,下面以京津冀城市化为例,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京津冀城市化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分析:与京津冀城市化的关系分析自然条件城市化发展需要土地、水源、原料等自然条件,城市化发展改变土地、气候、水文、

7、植被等要素环境城市化发展,使地理环境发生变化,产生城市环境问题,如热岛效应、“三废”污染“三农”城市化使农村景观、生活观念发生变化,城乡差距缩小;农村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人口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加快城市化;人口向城市迁移造成农村“空巢家庭”出现,城市市中心人口膨胀交通城市化使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产业转移城市化发展,吸引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资源调配城市化发展,加剧水、能源等资源的消耗,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为城市化发展奠定工业基础,工业化、城市化协同发展【高考例析】(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

8、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1)上图中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2)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何好处?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3)为保护生态环编,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答案】(1)京: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津: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冀: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

9、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2)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3)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天津港的建设、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京津冀的发展定位应立足各自优势制定:北京为首都,突出优势是高校众多,人才集中,科技力量雄厚;天津为直辖市,靠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现代工业基础好;河北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传统工业基础好。(2)天津港转

10、出一些与发展方向不符的产业可以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减轻污染;这对于周边其他港口而言,因产业增加,可以增加吞吐量,规模扩大,便于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3)山区主要是生态屏障、水源地,因此要保护其生态环境,扩大林业比例。平原地区则要立足于华北缺水的现状,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点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要依据各自优势发展,其中,天津的港口功能要加强,北京的科技优势要发挥,河北作为产能转移地和京津的生态屏障,既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准备,也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素养提升】一、选择题(西南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八)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形成合

11、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达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北角,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辽阔,物产丰富,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但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读下图,完成13题。1该地区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原因是A 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B 丰富的灌溉农业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C 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D 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2该地区第一和第二、第二和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低主要受制于A 生态环境恶劣 B 干旱缺水严重C 工业化水平低 D 基础设施落后3为提升伊

12、犁河谷地区产业联动效应,应该A 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二产业 B 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C 以各产业技术升级来增强产业联动效应 D 加大第三产业开发,打造优势龙头产业1D 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大是源于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选D。2C 图示表明一、三产业联动大,区域农业、旅游资源都很丰富,矿产丰富,但工业化水平低,工业联系少,导致区域第二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都要少一些,选C。3C 结合图示,区域产业发展不协调,应重视统筹规划产业布局,不可盲目优先发展第二产业这会导致新的偏差,发展应立足实际,发展科技,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

13、强产业联动效应,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高科技劳动力,本区域目前显然不满足本条件,据此选C。(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二十模考试)20世纪80年代,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木乐镇的农民从外地买回原料,发放给各家各户,用家庭缝纫机和家用剪刀做起了皮衣、风衣、皮袋等产品。20世纪90年代,木乐镇一些服装企业为生存转型做运动服装。近年来,福建、上海、江苏等地的企业前来投资办厂,木乐镇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据此完成46题。420世纪80年代木乐镇服装加工业的生产特征是A 管理方式先进 B 企业规模大C 生产过程分散 D 技术水平高520世纪90年代木乐镇服装生产转型的原因可能是A 同类企业

14、间竞争压力大 B 国内服装市场完全饱和C 木乐镇服装产品档次高 D 传统服装加工业门槛高6大量外地服装企业来到木乐镇投资建厂的最主要目的是A 减少营销成本 B 节约运输费用C 降低设备成本 D 节省劳动力成本4C 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木乐镇服装加工业是从外地买回原料,发放给各家各户进行加工,因此当时木乐镇服装加工业的生产过程较为分散,管理方式落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据此选C。5A 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木乐镇一些服装企业为生存转型做运动服装”,这说明服装业竞争剧烈,选A。当时国内服装市场不可能完全饱和;木乐镇服装产品档次较低,传统服装加工业设备简单,简单易操作,入行门槛低,B

15、CD错误。6D 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大量外地服装企业来到木乐镇投资建厂的最主要目的是节约劳动力成本,营销成本、运输费用、设备成本都不会因为转到这里而减少,甚至运费等还会增加,据此选D。(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5月模拟考)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商务部批准的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园区位于泰国东部海岸、靠近泰国首都曼谷和廉差邦深水港。随着中国企业“抱团出海”的进一步实施,未来将逐步形成为集物流、会展、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工业园区。为保证发展质量,园区对进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以期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2015 年来自杭州的中策公司进驻该产业园,投资泰国优势产业。据此回答79题。7除政策外,影响泰中罗勇工业园区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 工业基础 B 位置优越 C 环境质量 D 技术水平8吸引中策公司进驻园区的优势产业最有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