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2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2950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2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2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2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2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2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2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2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按照自然资源是否可以更新的特点,可以将资源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B.不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被人类利用后逐渐减少,甚至枯竭而不能恢复和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C.可再生资源指那些被人类利用后,能依靠生态系统的自身力量得到自然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D.可再生资源不能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人们要节约资源,合理地利用资源解析:可再生资源在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时也会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故需要节约合理利用。答案:D2.我国海关对所有入境的进口货物都进行严

2、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将快速增长其天敌数量较多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很快被淘汰 A.B.C.D.答案:C3.我国为了保护滩涂,从英、美等国引进了大米草。30多年来,为我国沿海地区抵御风浪、保滩护堤、促淤造陆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大米草在一些地区疯狂扩散,其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掠夺式开发和利用C.环境污染D.生态入侵答案:D4.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

3、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答案:B5.某同学做了如下的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可得到的结论是() 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甲、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因素A.B.C.D.答案:A6.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分别属于()A.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B.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C.自然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将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陆地或水域划分出来加以保护。这是进行自然保护的主要措施,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即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场所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这是一种就地保护措施;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是将东北虎迁出原地进行迁地保护;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是对野生生物资源进行法制管理的措施。答案:A7.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 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与人为的

5、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沙化土地大面积扩展的标志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A.B.C.D.解析: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破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抵抗力稳定性丧失,土地荒漠化。植被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失去了植被的这些功能,易出现沙尘暴。答案:D8.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措施属于()

6、A.保护物种B.就地保护C.迁地保护D.建立基因库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答案:B9.某滩涂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在该滩涂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A.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B.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网”C.将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D.防止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答案:A10.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

7、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析:据表可知,改造后的优势种由旱生植物变成了水生植物,所以湿地的面积应当增加了。改造后植物种类增加,多样性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气候会有所改善。但是,增加的植物种类尤其是优势种并非经济作物,所以并未给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物质。答案:D11.下图中图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该水体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哪条曲线?()解析: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处理主要依赖好氧微生物,开始时有机污染物含量

8、较多,所以好氧微生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但随着有机污染物逐渐减少,好氧微生物因缺乏食物而出现生存斗争,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数量随之下降。答案:D12.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

9、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解析:(1)输入池塘的能量有光能和厌氧池中的未被彻底分解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氧化塘前部,微生物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会因浓度过高使微生物失水死亡,因此,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死亡,需经稀释处理。(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这些挺水植物能起遮光作用,从而使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导致出水口处水中

10、的浮游藻类数量减少。(5)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一次性注入氧化塘的废水不能过多,控制废水进入氧化塘的流速还可以使植物充分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使出水口的水质达标。答案:(1)太阳能和化学能生物群落(2)核酸高(或多)(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自我调节能力有限13.“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 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绿色城市”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1)近年来城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草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2)垃圾实际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具体做法是。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途径优于途径的原因是。解析:城市引种绿化树种应注意外来物种入侵和危害性;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包括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及物质无害化多级利用。答案:(1)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2)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分解者除了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 减少了环境污染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