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4.1.5-4.1.6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2948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4.1.5-4.1.6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4.1.5-4.1.6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4.1.5-4.1.6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4.1.5-4.1.6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4.1.5-4.1.6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4.1.5-4.1.6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4.1.5-4.1.6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基础巩固1.一般来说,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当某种生物减少或灭绝,生态系统仍能很快恢复稳定状态,根本原因是()A.自净化和恢复力强B.负反馈调节及时C.至顶级动物的食物链多D.同一营养级生物的替代作用解析:在复杂的食物网中,同一个营养级有多种生物,当某一种生物减少或灭绝,其他生物可以代替它的生态功能,所以能很快恢复稳定。答案:D2.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A.物种组成多样化B.营养结构复杂化C.生态功能完善化D.食物链缩短解析: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的正常发展方向是物种组成多样化,营养结构复杂化,生

2、态功能完善化,因为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在不受外来因素干扰时,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食物链缩短,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其稳定性下降。在不受外来因素干扰时,生态系统的发展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答案:D3.下列有关生物圈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离不开太阳能B.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生物圈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接通了物质循环的回路D.生物圈的调节能力反映在一种生物灭绝后有新的物种产生解析:生物圈的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生物种类的多少。有生物灭绝,说明调节能力已经降低。新的物种产生与突变

3、和自然选择有关,与自我调节能力无关。答案:D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虫不成灾”,其根本原因是()A.昆虫的繁殖能力小B.食物的限制C.天敌的捕食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生态系统内部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答案:D5.近几年国家投入巨资植树造林,大大提高了植被的覆盖率,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绝大多数的人工林,远看一片绿,近看一片黄(地表植被极少)。有些专家指出,树多了但森林生态功能却衰退了,大面积的人工林是表面绿化,是“绿色沙漠”。下列对“绿色沙漠”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结构单一,垂直分层现象不明显B.该系

4、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强C.动植物种类稀少,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易遭病虫害 D.单一树种因树龄、高矮接近,生长密集,导致地表植被缺乏,易发生水土流失解析:人工林由于其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故自我调节能力差,其抵抗力稳定性弱。答案:B6.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解析:食藻浮游动物和藻类构成捕食关系,藻类减少,

5、导致浮游动物减少,这属于负反馈;当排入污水后,浮游动物死亡,加重了污染,又导致更多的浮游动物死亡,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这属于正反馈。答案:B7.下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B.若M表示物种多样性,a、b、c、d表示四个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bC.若M表示种群的个体数目,a、b、c、d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四个不同种群,则a种群所具有的能量一定最少 D.若M表示种群的能量值,a、b、c、d表示四个不同的种群,它们构成食物关系,则c的数量增加会导致a、b的数量

6、增加解析:若M表示物种多样性,从题图可知,b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最强。若M表示种群的个体数目,从题图可知,尽管a种群的个体数最少,但所具有的能量不一定最少,如一棵大树上,某昆虫的数量可成百上千,但它们的总能量肯定少于大树的能量,所以C项说法错误。答案:C8.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取的措施是()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C.定期清理森林里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D.对森林做简单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解析:原

7、始森林已经具有非常丰富的野生生物种类,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很强,所以不需要增加物种;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分解枯枝落叶的能力,所以不需要定期清理。原始森林成为国家森林公园后,人类活动可能会构成干扰,所以需要合理控制。答案:D9.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A.人类排放的废物增加B.能量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解析:环境污染的形成是由于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超过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生物圈作为最大的生态系统,同样具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使生物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包括物理沉

8、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吸收等,其中以后者为主。生物圈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三级结构是物质循环的闭环回路。当废物释放量超过净化能力时,使物质循环的回路部分阻断,而造成环境污染。答案:D10.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图中的几种食物链(网),其中最稳定的是()解析:D项食物网中生产者最多,提供食物和能量最多,所以是最稳定的结构。答案:D11.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乙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甲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

9、后一定经历次级演替过程A.B.C.D.解析:据图可知,气候变化使甲偏离稳态的程度较小,说明甲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较乙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强;乙偏离稳态幅度较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较弱。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气候因素导致种群类型数量明显降低,之后由于本地物种繁殖以及外来物种迁入等因素,数量逐渐恢复,即发生了次级演替。答案:B12.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

10、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进行调控。解析:人工养殖池塘中生物种类相对少,抵抗力稳定性低。题图示装置设置生态塘、潜流湿地的作用是处理从养殖塘流来的水,有效净化水体中N

11、、P的含量。前一池塘的上层水中含有较高的溶氧量,同时可以将其残留的饵料流向下一养殖塘,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串联的养殖塘不宜过多,过多会导致后面的养殖塘中N、P含量太高,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示装置中补水和排水的作用是及时交换装置中的水,调节水体中N、P含量。答案:(1)低正反馈(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净化作用(3)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会越来越高(5)补水和排水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13.有关专家认为,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低碳农业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农业经济模式。下图为某地建立的低碳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2、。(1)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是,鸭与害虫之间的关系是。(2)若鸭从植物中获得的能量为4/5,从害虫中获得的能量为1/5,则鸭每增加1 kg体重,最少需植物(水稻、杂草)供给。养鸭户很注意控制鸭群的数量,主要受稻田养鸭场限制。(3)乙醇作为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可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利用植物秸秆生产乙醇时,植物秸秆经处理后,被微生物A所产生的酶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微生物B所发生的反应式为。(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其原因是。解析:(1)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图中的生产者为水稻和杂草;根据图中食物关系可知,鸭和害虫都以水稻和杂草

13、为食,同时鸭又以害虫为食,则鸭和害虫之间为捕食和竞争关系。(2)鸭为消费者,由消费者计算生产者,应该除以传递效率,最少需要生产者供给应该选择20%的传递效率;鸭所在的食物链有2条,即植物鸭,植物害虫鸭,根据题中鸭食物分配比例,有14/520%=4,11/5(20%)2=5,则共需生产者4+5=9(kg);种群数量受限于所处环境的最大容纳量。(3)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需要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降解为葡萄糖,利用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微生物B应该进行的是无氧呼吸。(4)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少密切相关,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由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故抵抗力稳定性较弱。答案:(1)水稻、杂草捕食、竞争(2)9 kg环境容纳量(K值)(3)纤维素C6H12O6C2H5OH+CO2+能量(4)弱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食物网)简单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