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6讲 大气的运动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2937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6讲 大气的运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6讲 大气的运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6讲 大气的运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6讲 大气的运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6讲 大气的运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6讲 大气的运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6讲 大气的运动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讲 大气的运动,-2-,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第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A,B,下图示意某

2、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第35题。 3.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4.M、N、P、Q四地中, 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5.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3-,A,C,D,-4-,一,二,三,一、大气受热过程 例1(2017全国卷,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

3、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一,二,三,(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 A. B. C. D.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C,D,-6-,一,二,三,解析:第(1)题,覆膜是为了保温,故膜内温度高于当地气温,因此可判断曲线表示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表示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

4、温度日变化;积雪对地表(包括膜内)有隔热作用,会使地表(包括膜内)日变化幅度变小。因此表示丰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表示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第(2)题,曲线表示平均气温而不是极端最低气温,因此A选项可排除;由第(1)题解析可知,雪面以下地表或膜内温度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影响较大,当地气温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影响不大,因此C项描述最符合题意;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不大,排除B项;根据第(1)题解析知,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7-,一,二,三,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寒冷期气温在-15 左右,可排除B、C选项;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地方时14时,而该地气温最高的时间

5、是北京时间1617时,可推知该区域地方时比120E晚约3小时,加之该地种植葡萄,可确定D选项正确。,-8-,一,二,三,归纳提升 1.大气的受热过程,-9-,一,二,三,2.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

6、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10-,一,二,三,(3)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干旱半干旱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11-,一,二,三,3.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12-,一,二,三,-13-,一,二,三,二、热力环流和风 例2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

7、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20千米/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一,二,三,(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D,B,-15-,一,二,三,解析:第(1)题,垂直方向上同等高差范围的温差越大,大气对流运动越旺盛,大气越不稳定。图中甲、乙、丙三地相比较,垂直温差最大的是甲地,对流最旺盛,空气最不稳定,A、B两项错误;乙处有湖泊,受其影响,等温线上凸,说明乙地近地面气

8、温高于丙地,而乙、丙高空气温大体相同,故乙在垂直方向上温差大于丙,进而可知丙地大气比乙地稳定,C项错误,D项正确。第(2)题,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乙区域有湖泊分布,水汽较多,空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发生上升运动;当正午时,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空气会强烈对流上升,产生强对流天气。此时三地的大气运动状况如下图所示。,-16-,一,二,三,-17-,一,二,三,-18-,一,二,三,-19-,一,二,三,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例3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0-,一,二,三,(1)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

9、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2)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B,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处低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小,全年气温均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B项正确。第(2)题,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项正确。,-21-,一,二,三,归纳提升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2-,一,二,三,-23-,(2017东北三校三模)下图为某区域7

10、月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3题。,-24-,1.M、N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 ) A.1 018 1 014 B.1 014 1 016 C.1 016 1 016 D.1 016 1 014 2.对M所在半岛中部地区此季节的气候特征,描述较为准确的是( ) A.温和湿润 B.炎热干燥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3.N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压带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海区内岛屿众多 D.大规模污染物排放,C,A,B,-25-,解析:第1题,伊比利亚半岛和地中海海域纬度相当,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7月份,伊比利亚半岛(海拔较高,形成局部低压)和地中海海域(夏季为冷源,形成局部高压)会分别形成一个局部的低压和高压。第2题,伊比利亚半岛面积较大、海拔较高,其中部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7月受低压影响,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第3题,7月北半球升温,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相对低,形成高气压中心,故N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