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本教育研究(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2928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校本教育研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校本教育研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校本教育研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校本教育研究(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校本教育研究(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校本教育研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校本教育研究(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论校本教育研究(1) 摘要 校本教育研究堤为了学校发展、立足于学校并在学校中开展的一种开放式、发展性教育研究实践活动,是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而生发的一种学校教育研究策略,是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建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品质形象、促进学生发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举措。校本教育研究具有本土性与针对性、主体性与多元性、现实性与实效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等特点。开展校本教育研究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校本管理,搭建交流平台注重督导评价,狠抓教研队伍建设。 在我

2、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由点到面、由实验到推广的关键时期,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育研究制度,已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构建以校为本的教育研究制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制度保障;是实施 “ 科研兴校 ” 策略、建设学校办学特色和提高学校品质形象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校本教育研究制度,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对于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校本教育研究的内涵 校本教育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学校教育研究策略,是随着课

3、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而提出来的。在我国以往的教育研究中,并没有 “ 校本教育研究 ” 这个概念。近年来,人们对校本教育研究进行了理论框架的准备和实践操作的探索,但对于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来说,校本教育研究仍然是新生事物。为此,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校本教育研究的科学内涵就成为摆在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英文中的 “school-based education research” ,是指 “ 基于学校的教育研究 ” 。其研究对象是基于学校的所有问题,不仅包括教育教学问题,而且包括与教育相关的社会问题。就其研究主体而言,大多数研究课题是由专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的专家主持;只有当研究课题涉及中

4、小学时,与其相关的中小学教师才参与其中,而教师的这种参与呈显出被动的特点,难以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 对校本教育研究内涵的认识,我国学者与国外学者有所不同。自0 世纪0 年代 “ 教师成为研究者 ” 开始在欧美兴盛到 197年 L 斯腾浩斯 (L_Stenhouse) 提出 “ 教师即研究者 ” 的概念, 教师行动研究引起了教育界的特别关注。在0 世纪0 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引用并实施 “ 教师行动研究 ” 。特别是自001 年 月我国开始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 “ 科研兴校 ” 的热潮, “ 校本行动研究 ” 、 “ 教师即研究者 ” 成为课程改革十分响亮

5、的口号。随之, “ 校本研究 ” 、 “ 教师行动研究 ” 、 “ 教育行动研究 ” 、 “ 教师研究 ” 、 “ 校本教育科研 ” 、 “ 校本教研 ” 、 “ 校本教育研究 ” 、 “ 校本教育科学研究 ” 等概念和有关校本教育研究的学术专著、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纷纷问世。 何谓 “ 校本教育研究 ”? 我们在给 “ 校本教育研究 ” 下定义时,必须弄清楚一些基本概念。 “ 校本 ” ,意即 “ 以校为本 ” 、 “ 以师为本 ” 、 “ 以生为本 ” 。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 个方面: 1 为了学校 “ 为了学校 ” 是指学校应成为变革和发展的主体,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改革措施等都要有利

6、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课程改革工作重心的下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学校、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强调校本教育研究,也就是学校教育研究要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要求我们从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发展出发,从学生的成长出发,把研究视点从课程的框架、体系转向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置于校长和教师反思、研究、改进的视域 ( 涉及校本教学研究、校本德育研究、校本管理研究、校本主体研究四大范畴 ) 之中,以使课程改革的目标落到实处,进而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学校的变革和发展。 基于学校 校本教育研究的对象直接产生于学校:校本教育研究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基于学

7、校文化重建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研究活动。为了学校发展所制订的目标、采取的措施,均要依据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教师是校本教育研究的主体,是校本发展的主力军。 在学校中 校本教育研究必须植根于学校的现实生活,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全过程,所有教师认同并参与其中,并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 为了学校 ” 、 “ 基于学校 ” ,必须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促进学校的个性化、校本化、特色化。由此可见,校本教育研究即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并在学校中开展的教育研究活动。需要强调的是,校本教育研究绝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范围内的研究活动,而是以某学校为中心连校成片、全方位、网络化、开放式的

8、研究活动。 综上所述,校本教育研究是指中小学校从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校教育者为研究主体,针对学校教育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所进行的研究活动。校本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把研究的成果直接运用手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校本教育研究的特征 校本教育研究的特征,归根结底是由 “ 校本 ” 所决定的。 “ 校本 ” 的基本含义 -“ 为了学校 ” 、 “ 基于学校 ” 、 “ 在学校中 ” ,也正是 “ 校本 ” 所赋予的科学内涵,它亦决定了中小学校本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 1 本土性与针对性 校本

9、教育研究立足于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 发现问题一确定问题一研究问题一解决问题 ” 始终是校本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式。校本教育研究是在学校进行的,因而 “ 问题 ” 凸显了校本特色。以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切实解决学校客观存在的、具有本土性的一些问题,这是校本教育研究最基本的范畴。 要把校本教育研究落实在常规的学校教研工作之中,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常规教研工作。常规的学校教研工作如教学研究 ( 包括备课、听课、评课、教学观摩等 ) 、经验交流、学术报告、教师论坛、学术年会、论文评优等,都要采取以校为本的研究策

10、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注重研究的针对性。相对于较为规范和系统的教育研究工作来说,课题研究也应遵循以校为本的原则,选题要小而具体,凸显针对性和操作性,切忌贪大求全。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现教育的普遍规律,而在于能够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校本教育研究活动中追寻并偏爱那种 “ 贴身式 ” 的 “ 微型课题 ” 研究。 “ 微型课题 ” 以自己为研究对象,为自己而研究;以行动为引领,为行动而研究;以经历为载体,为经历而研究;以表达为需要,为表达而研究。微型课题研究不囿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它针对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它不需

11、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立项,问题何时发生即何时研究;它无需固守 年或 年的研究周期,问题在何时解决,在此时自己就可以结题,呈显出一种 “ 短、平、快 ” 的研究形态。 校本教育研究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外加给学校的一项任务,而是学校工作份内之事。与学校外部的校本教育研究热潮相比,中小学内部对校本教育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许多学校把校本研究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寄希望于上级部门或有关专家提供现成的操作办法和具体指导;有的学校把校本教育研究与提高教育质量对立起来;有的教师对校本教育研究存有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校本教育研究如何实施 ? 笔者认为,校本教育研究

12、的操作模式应该在学校内部生成,在教师的实践和探索中生成;校本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应该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构建和完善。 主体性与多元性 校本教育研究的主体是中小学一线教师,但为了加强校本教育研究的专业引领,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深度,中小学教师仍需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教育管理部门各个层次的专业人员建立持久而固定的联系,因而研究人员具有群体性和多元性。 为了切实推进课程改革,校本教育研究制度的建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小学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必须以研究者的角色去思考和解决课程改革实验中的诸多问题,这要求教师具备自主决策和反思、研究的能力。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研究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在教育教学

13、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学习、思考、讨论、改进后形成研究设计;亲历和参与研究过程。 建立一种立足于学校的校本教育研究制度,以促进教师教学与研究能力的提高,需要多方的积极参与和相互合作。课程改革离不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业人员的引领,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亦离不开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积极参与,由此决定了校本教育研究主体的群体性和多元性。 现实性与实效性 校本教育研究把追求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提倡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推动学校的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研究的价值角度来看,校本教育研究具有现实性

14、和实效性。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完善自我、专业成长和展示才华的舞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建立新的秩序,对教学常规和管理常规进行改革。比如,为了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哪些教学常规应该改进 ? 教学管理如何变革 ? 学校中人与人、学科与学科、年级组与年级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 等等。当前,学校一级的教育研究尚缺乏基本的制度规范,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建立一种新的秩序,营造一种有利于每个教师发展的氛围,构建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共同研讨和共谋发展的研究机制,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 校本教育研究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深化和

15、完善的。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各地的教师培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困惑和问题依然不少。部分教改实验区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相当部分实验区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国家级或省 ( 市 ) 的培训,所接受的 “ 通识培训 ” 、 “ 学科培训 ” 往往层次较低,效果不佳。另外,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诸多教学层面的问题,如大班额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给校本教育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切实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构建一种科学有效的、以校为本的、富有实施策略和活力以及融学习、培训和研究于

16、一体的教育研究机制和制度,就成为广大中小学校亟待解决的课题。由此,校本教育研究制度呈现出现实性、实效性的特征。 开放性与发展性 校本教育研究主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而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校本教育研究过程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以校为本的教育研究,以实现新世纪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宗旨,着力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现实问题;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采取案例研究、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等研究形式,注重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进修培训相结合;通过教师的 “ 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一再实践 ” ,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校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