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农场场部小城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24092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国有农场场部小城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国有农场场部小城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国有农场场部小城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国有农场场部小城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国有农场场部小城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国有农场场部小城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国有农场场部小城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论国有农场场部小城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论文关键词】国有农场;城镇 管理 ;工作实践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国有农场城镇管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摸清了新形势下城镇管理规律,为了发挥城镇管理的职能优势,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提出了城镇管理具体对策。城镇管理是 经济 社会 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它自身的发展也能反哺于社会发展。为进一步探讨影响国有农场城镇管理各个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摸清

2、城镇管理规律,发挥城镇管理的职能优势,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服务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现就国有农场现阶段城镇管理的各个因素进行剖析,为国有农场今后城镇管理的发展,作出科学的定位、争取良好的氛围提供参考。城镇管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的要求而产生并发展起来。农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城镇管理的发展水平,农场经济社会的发展能为城镇管理提供充足的 人力 ,物力、财力和良好的社会 环境 。但有时农场城镇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于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在农场提出“城镇化”的 发展战略 之后,我们对农场城镇管理的意义、内容、发展水平更有了清醒的认识。城镇管理是农场发展“城镇化”战略中

3、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保护农场城镇现有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为现在和今后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内容涉及农场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它的影响力也已扩大到城镇及全农场所有居民,当然,农场城镇是从农场场部发展起来的,城镇管理也是在农场场部城镇建设发展起来之后才逐步产生的。农场的城镇管理相较于农场内部的其他职能管理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中不成熟,不规范问题的存在有其必须的原因,这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作为农场的城镇管理职能部门,在认清规律的同时,还应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勇于在城镇管理的实践中不断 总结 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农场自身实际,符合农场

4、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城镇管理办法,才能真正履行好职责。回顾农场小城镇建设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在农场特别重视城镇管理的时期,正是居民要求高、反映大的时期.这个时候城镇管理的环境不会太好,只有在稍后一段时期农场城镇建设管理才会出现一个较好局面。分析其内在的原因,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的现实,农场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时期之后,往往会伴随一次城镇建设的大发展,而城镇建设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城镇管理的一次飞跃。城镇环境的改善又会刺激城镇居民 投资 、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善,带动城镇 公共 设施、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城镇亮化、美化、净化、绿化水平提高,这些显而易见的现象又会反过来刺激城镇居民的 心理 需求。从

5、而使人们对城镇管理要求更加规范、更加严格、更加合理。国有农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农场城镇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但是领导的重视程度、广大居民的素质、以及城管人员队伍的建设等也是影响城镇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领导的重视程度。农场作为企业,随着农场领导人的变化,或者领导人的注意力的变化,城镇管理的地位往往是变化的。客观地讲,在不同发展时期,农场的主要任务也不相同,因此领导的注意力往往侧重于不同的方面,笼统地说,在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困难时期,各级领导的注意力比较侧重于企业管理、社会稳定、增强企业实力等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城镇管理难以提上议事日程;而在农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顺利的时期,领导的注意力比较

6、侧重于民生,如发展经济、致富职工等方面,城镇管理也会得到必要的重视.所以,随着领导或领导人注意力的变化,城镇管理的地位变化常会比较明显.这样的变化是由农场城镇管理特殊的历史作用所决定的。广大居民的素质。从广义上讲“人民城镇人民建,建好城镇为人民”,人民群众是城镇建设的主体,也就是城镇管理的主体。从这个层面理解,广大居民都应该是农场城镇的管理者。但是,广大居民参于城镇管理的态度和热情往取于广大居民的整体素质,取决于他们觉悟的高低,当他们意识到城镇管理重要性,并愿为之付出时,城镇管理必然会出现一片井然有序的局面,而当有些居民一时不能洞察城镇管理的重要性,而过分强调个人在城镇管理中的利益和主张,城镇

7、管理难免会出现一些混乱无序的现象.我场城镇居民大都从基层近年才陆续云集场部,他们身上明显带有居住农村的风俗特性。目前,一些不良习惯和倾向在居民中仍然有一定影响,主要有:1.一些陈腐的小农意识、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尚有存在;2.极端的利已主义和狭隘的利他主义,也还有一定的 市场 ;3.自我提高、摒除陋习、崇尚文明的意识不浓;4.法制意识淡薄,无法无天的现象常有发生等等。这些因素对城镇 管理 的影响很大。城管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从狭义上讲,城镇管理是农场一项普通的 经济 社会 管理职能,承担这项职能的队伍应该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思想 道德 水平、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深厚的知识积累、享有强硬的执法

8、依据和后盾.我们现有城管人员队伍,是一个比较年轻的队伍,我们还需要不断培养有专业有经验的城管队伍,我们还缺少能免挑大梁和独挡一面拿得出打得响的 人力 。同时,也缺少必要的执法依据和坚强的后盾。当然,城管人员执行管理公务的过程中,一些不够克制,浮躁的心态,有时或多或少地表露出来,一旦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夸张、渲染所有利用,立即会成为伤害居民感情的利器,严重影响城镇管理队伍乃至农场形象。对此,我们应该有更清醒地认识,这本身更是由我们城管人员自身素质不够硬所引起的。因此说,抓城管队伍建设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期今后一段时间任务,必须长抓不懈。当前,社会上对城镇管理存在这一种说法;该管的管不好,不该管的

9、瞎管。这话有一定道理,也反应了一些事实。今后一段时间国有农场城镇管理的对策: 明确方向和科学定位今后农场城镇管理应该明确坚持推行“城镇化”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 。以构建和谐新社会为目标,以人民群众参与为基础,以职能管理为手段,坚持以人为本和从严治镇相结合。农场作为企业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城镇管理应给予特殊定位,领导应予以必要的重视和支持,人民群众更应积极投入其中。 抓城镇队伍素质建设1坚持埋头干事,昂首做人。农场城镇管理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来自各个层面的呼声或批评很多,城镇管理人员只有扎实推进,埋头干事,端正态度,昂首做人,以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说服人们。因此,必须忠

10、于责职,多干事,按照规则勤于干事;追求效率,会干事。2创新工作方法、方式,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要提高自身与居民的关联度,采取扬善,惩丑并举的方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居民建立畅通的勾通联系渠道,树立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工作信心,努力学会处理牵涉面较广的群众问题。要提高自身与城镇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关联度。要贯彻“建一块、成一块、管一块”的工作方针,勇于承担责无旁贷的城镇管理责任,要建立心系城镇“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石一凳”的责任心。要提高自己和城镇社区管理实施意见的关联度,坚持文明管理,依法管理,善于利用 法律 武器。要提高自己与工作岗位的关联度,要严格遵守上下班制度,值班值日制度,清楚自

11、己工作岗位责职,遵守岗位纪律。要提高自己与社区工作的关联度,要具备“社区形象”意识,充实了解社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比如:城管监察是社区形象、环卫绿化是社区面子、职能部门是牌子、居委会是纽带,党员干部是旗子。要把集体荣誉放在第一位,要从总体利益的考虑自己的责任心、事业心。3努力避免一个误区,不照搬附近县、乡等地管理模式。管理上更应追求严谨细致,要努力避免苛求来历。没有严谨细致的管理再大的城镇投入,城镇也会被破坏得遍体鳞伤。但管理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以 教育 引导为主,以致力于提高居民素质为主,只有以全体居民素质的提高为目标的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城镇全面可持续地和谐发展。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