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用型课件研究与实践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18349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用型课件研究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用型课件研究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用型课件研究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用型课件研究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用型课件研究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用型课件研究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用型课件研究与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用型课件研究与实践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不应该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有把板书、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交替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1。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过程过多的依赖多媒体,照屏宣科,稂莠不齐的多媒体课件,结构不清晰,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过程紊乱等2。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多媒体课件质量以

2、及教师如何正确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两个方面,其中多媒体课件质量是关键。一些教育研究所、联盟学校定期举办多媒体课件的比赛,并制定相应评价标准,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媒体课件的建设质量。通过查阅很多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发现,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对多媒体课件是否符合课程教学特点关注不够。本文在传统评价基础上提出实用性是衡量多媒体课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以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为例,就如何建设实用型多媒体课件给出一些具体做法。1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与课程对象相关,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特点不一样,实用性具体表现也不一样。但一般来说实用性体现在易于操

3、作、易于接受、易于扩展等方面的要求。易于操作是指多媒体课件要操作简单,对平台和操作者要求不高;易于接受是指多媒体课件要符合学生的视听感官习惯,让学生乐于接受,链接结构复杂、界面切换无序等难以接受的;易于扩展是指课件便于人们对其进行内容和结构的增加删除和修改,使课件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和便于他人共享使用。2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特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在多媒体教学中体现出的特点主要有:1)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演示和讲解程序源码,而程序源码有的较长,在保证字体大小前提下一屏无法显示完全;有的程序需要调试运行验证结果;2)课程体系相对固定,多媒体教学中的示例程序有时需要更新或扩充。3建设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用型多媒体

4、课件的具体措施课件制作工具平台选择目前常用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工具有:AdobeDirector、AdobeAuthware、 PowerPoint、Flash等3,其中PowerPoint是MSOffice的一个组件,软件容易获得,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并且支持幻灯片的隐藏和支持VBA编程。选择PowerPoint作为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多媒体课件建设平台,能够满足课件的实用性要求,使课件易于操作、易于学生接受和扩展使用。课件力求全面便于共享使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相对固定,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目标要求不一样,存在同一门课程不同授课对象的教学大纲和课时是不同的。基于这样的现状,可以集中课程组老师

5、按课程体系建设一个广而全的课件以供共享使用,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隐藏部分幻灯片或进行内容扩展。采用分工合作、共同备课的形式建设课程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避免重复劳动,另一方面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使得课件无论从体系结构还是内容组织上都更加优化。课件与程序源码分离易于扩展,易于学生接受由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在多媒体教学中常需要演示讲解程序源码,传统的做法是将源码直接写在课件中,这样不方便程序源码修改等课件扩展的操作,因为修改程序源码就是修改课件,而不同长度的程序源码将可能导致课件结构发生变化或破坏课件风格一致性;而且一些较长的程序源码一屏无法完全显示,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来回切换屏幕,在视觉效果上不

6、易学生接受。我们利用PowerPoint中的控件以及简单的VBA编程4实现课件与程序源码的分离,利用滚动条在固定区域内显示程序源码。具体做法是:在幻灯片中放置TextBox控件,设定其MultiLine属性、EnterKeyBehavior属性、ScrollBars属性;再放置CommandButton控件,编写CommandButton的Click事件:将指定位置的程序文件文件内容读出并赋值TextBox控件的TEXT属性,另外再放置两个CommandButton控件一个用来放大字体,一个缩小字体。这样就可以利用TextBox控件中的滚动条浏览程序代码,并可以根据需要放大或缩小程序代码的字体

7、大小。上述3个CommandButton控件的Click事件如下:这样便实现了课件与程序源码的分离,便于以后的扩展使用;无论程序源码的长短都在一个固定的文本框内利用滚动条显示,不用再来回切换屏幕,并且可以放大缩小程序源码的字体大小,视觉效果好。课件中直接调试执行程序源码,简化操作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运行课件中的示例程序,常规的做法是首先在集成开发环境中打开示例程序,然后编译、执行,执行完再切换到课件中。这样操作有两点不足,一是需要人为中断多媒体课件的放映,转到程序开发环境,示例程序执行结束后再次切换继续放映课件,教学过程显得操作繁琐且不流畅;二是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语法变化很多

8、,同样的问题,可能会有多种解决方法,按以往常规的做法需改动原程序文件,然后再次编译、执行,同样操作步骤较多,不够简洁。我们采用在课件中直接调试执行程序源码,简化操作,使得多媒体教学过程更流畅。以C#程序设计为例,首先调用.NET框架SDK的CSC命令编制一个C#编译器,然后就在需要执行程序的位置调用预先做好的编译器对该段程序进行编译执行即可。具体做法是:在放置程序代码的TextBox控件下方放置一个CommandButton控件,将其Caption属性设置为“运行”,编写该控件的Click事件:将TextBox的内容保存到一个临时程序文件中;然后调用预先做好的c#编译器.exe即可得到程序结果

9、。C#编译器.exe的关键代码如下:这些控件的组合可以复制粘贴到任何一个需要放置程序源码的位置,只需改动“显示”按钮Click事件Open语句中文件名为实际调用程序源码文件名即可。4总结该文在传统多媒体课件评价的基础上指出实用性是衡量多媒体课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并提出体现多媒体课件实用性的易于操作、易于接受、易于扩展等基本要求;结合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特点,给出了课件力求全面便于共享使用、课件与程序源码分离、在课件中直接运行程序等具体做法,为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建设实用型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