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理解·想象——《晨读》教学设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15469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理解·想象——《晨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观察·理解·想象——《晨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察·理解·想象——《晨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理解·想象——《晨读》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观察理解想象晨读教学设计当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初学课文与字词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首先,简略地教学第一段,让学生了解作者描写“天气、阳光和读书环境鸡、花草”等特点。并指出图上分别反映的事物。然后重点教学第二段,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图文对照,从课文中找出与图中三个小伙伴神态、动作相对应的句子,深入体味,展开讨论:课文是以怎样的顺序来描写三个小伙伴晨读情形的?他们各是怎样读书的?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他们每个人在读书时的神态特点吗?根据课文说一说:右边的

2、女孩为什么如此“入神”? 中间的男孩为什么“十分得意”?从哪些地方可看出他的“得意”?左边的男孩为什么要“认真思索”?从哪里可看出他在“认真思索”?他在思索些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形象”,“说形象”,闭起眼睛默想彩图画面,默读课文中的描写;对照彩图从右到左说一说每个人物的神态。这样,学生对重点内容加深了理解。三、展开想象,领悟情意。教学第三段,提出下列问题,组织讨论,将学生的思路引到品味图与文的深意上来。为什么说“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怎样知道他们在几年、十几年后“一定会有出息”?接着,通读全文,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中哪些描写是作者的想象。然后,提出“出息是什么意思?这些孩子将来可能会有什么出息”等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三个孩子长大后工作、劳动的情景。最后提出“如果你也和图中的小伙伴们一起晨读,你会怎样去做?你为什么会这样认真、努力去读书”等问题,引导学生按从背景到形象的顺序,对彩图作综合欣赏后,展开想象的翅膀,谈谈自己的想法与打算,以便更好地使学生领悟文章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