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理论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13562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理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方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理论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方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理论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方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理论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方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理论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理论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理论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西方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理论研究1 引言20世纪末是一个文化设施繁荣发展时期,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剧院、公众集会场所等城市文化设施的兴建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建设高潮。全世界的城市都在市中心打造各自独具特色的文化设施聚集地,例如纽约的林肯中心、维也纳的博物馆区、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广场、都柏林的坦普尔吧等。这些文化设施聚集地兴起的背景来自西方国家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更新。自20 世纪0年代,由于美国城市和欧洲城市普遍面临内城衰败以及城市经济的结构性衰退,各个国家纷

2、纷提出对旧城中心区的更新计划。西方城市文化政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开始兴起,发展目标在于解决内城危机和由此产生的经济问题。文化政策主导的城市更新包含多种途径,包括产业性的文化建设和空间意义的设施建设和街区更新等,其中最常见的途径就是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形象,以此来吸引文化旅游,带动地区的发展。目前国内的文化政策主导的城市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性的文化建设方面,即创意型文化产业集群,对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概念,分析西方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特征类型,探讨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对城市的影响,以期为中国各大城市的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建设与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城市文化

3、设施聚集地的相关概念辨析由于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属于文化集群的范畴,是其中的一种特定类型,因此谈到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概念,首先要提到文化集群的概念。文化集群文化集群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80年代的美国,之后在1987年由英美艺术协会和文化咨询公司等机构提出。从80年代后期,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更新这个概念出现在了城市设计的文献中。文化集群成为了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更新的有效途径。Wynne(1992)定义文化集群为城市中各种文化和娱乐设施高度集中的地理区域。根据功能分类,Won Bae Kim等(XX)将文化集群分为三类:蕴含大量传统文化遗产的文化活动和设施聚集区;文博、会展、演艺中心聚集区;文化关联

4、产业聚集区。Santagata(XX)将文化集群分为四类:都市文化集群、产业文化集群、风俗文化集群、博物馆集群。本文综合了Won Bae Kim和Santagata等人的观点,将文博、会展、演艺中心聚集区和博物馆集群统归于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这个类别。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本文对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界定为:城市中文化设施和艺术活动高度集中的地理区域,通常不大于1km2,并且与其他的一些土地使用混合存在。文化设施指的是每个城市中最重要,代表全市乃至全国文化发展水平的文化设施,功能齐备,设施完善,可以组织大型国家级文化活动和提供大量群众进行文化欣赏,主要包括艺术馆、图书馆、音乐厅、博物馆等大型文化活动设

5、施。这些设施具有服务功能综合,并能满足全市市民文化需求的能力。本文研究的是在城市中有影响力的、城市和城市级别以上的大型文化设施聚集地,服务范围为全市甚至更大的区域范围。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与以生产为导向型的创意型文化产业集群的区别在于,其业态性质更偏向于文化消费功能。它的业态构成为大型的文化设施为主的业态和小型的商业娱乐设施等处于配套地位的业态。它的服务对象为“到访的观众”和“文化消费者”,是创作者与观众进行接触与交流的平台。 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类型特征和影响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类型不同的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背景、空间组织形式和发展道路,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成和发展模式。根据

6、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本文从主要功能的角度将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分为三类。以展示为主的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展览馆、陈列馆、纪念馆这类文化设施聚集在一起的地理区域,主要功能为展示、保护、学习、研究等。例如国外很多的博物馆集群,纽约著名的博物馆大道、维也纳的博物馆区,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广场,鹿特丹的博物馆公园,柏林的博物馆岛,还有法兰克福的博物馆河岸等。博物馆大道是纽约市第五大道从第八十二街到第一百零四街的一段路,临近曼哈顿的中央公园。由于这里的九家文化机构坐落在这条大道上,共同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群体,展示纽约最上乘的世界艺术、历史、设计及文化珍

7、藏,因此被称为“博物馆大道”。它实际上有两个街区,长于一英里。这九座博物馆从北到南依次是巴里奥博物馆、纽约市博物馆、犹太博物馆、库珀休伊特设计博物馆、国家学院博物馆、索罗门古根汉姆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纽约歌德学院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XX年非洲艺术博物馆加入到这个群体中,在第一百一十街,估计XX年底开放。以演艺为主的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大剧院、歌舞团、音乐厅这类文化设施聚集在一起的地理区域,主要功能为演出、表演、教学等。例如纽约的林肯艺术中心、华盛顿的肯尼迪艺术中心、洛杉矶的洛杉矶音乐中心等。林肯中心,全名为林肯表演艺术中心。林肯中心位于纽约百老汇大街与哥伦布大道的交叉口,兴建于19世纪60年代

8、,是美国境内第一个将主要的文艺机构集中于一处的表演中心。林肯中心主要以环绕喷泉广场的3栋剧院纽约州剧院、大都会歌剧院、爱弗莉费雪音乐厅为主,还有外围西部的古根汉姆露天广场、东部的纽约表演艺术图书馆、茱利亚学院及爱利斯度利音乐厅。包括林肯中心室内乐团、林肯中心电影集团在内的12个著名表演团体在此驻扎,每年吸引了超过500万游客和观众,并为纽约创造超过约3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混合功能的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展示与演艺设施比重相当,辅以其它的功能的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例如都柏林的坦普尔吧、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匹兹堡文化区等。匹兹堡文化区位于城市中心的三河交汇处。上世纪八十年代匹兹堡开展了城市复兴,将市中心

9、阿勒格尼河南岸的14个街坊规划为匹兹堡文化区,并新建了大量的公共设施。文化区内共有90多个零售商店,50多个餐饮企业,7个世界级的剧院,8个公园和艺术装置,还有多个艺术画廊。其中比较著名的项目有老斯坦利剧院改造成的贝那达姆表演艺术中心,海因兹音乐厅扩建和CNG艺术大楼等。匹兹堡文化区每年吸引超过200万游客,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基本特征集聚性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中地理相近的文化设施由于职能相关或互补性,在一定的区域内聚集。而随着文化设施集聚规模的扩大,公众文化消费的需求越发集中,

10、集聚效应发挥作用,从而吸引更多小型的商业服务等设施加入到大型的文化机构和文化设施所形成的消费网中,形成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空间。可识别性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具有显著的标示性和可识别性,区别于城市其他功能地域。聚集地中的旗舰型的文化设施往往给观众留下鲜明的意象,成为一个显著的地标。例如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巴黎的卢浮宫。此外,公共艺术与建筑环境的融合也使得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具有一个识别性高的公共领域。由于公共艺术使人们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从而使人们对这个区域有更好的理解。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广场前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紅白色的巨大文字雕塑“I Amsterdam”是几乎所有来往游客的焦点。不时有游

11、客与之合影留念,攀爬游憩。这个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彰显着这个城市的自豪、自信,也使这个场所有了很高的识别性。功能多样性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除了收藏、展示、演艺等由文化设施决定的主要功能外,还融入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社交活动等辅助功能。这与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中的经济活动多样性密切相关。功能的多样性提供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环境,并且能提高区域的包容性和自我丰富性。不仅主要的文化设施和辅助的商业设施可以共享城市的基础设施,而且中小型的商业、咖啡店、酒吧、俱乐部、酒店、电影院和住宅区的建设能保持这个区域24小时的活力。 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在城市中的作用文化品牌的创立城市文化品牌是容易被人们所指认和记忆的代

12、表这个城市社会公众对城市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它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存在,有利于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不仅能激发城市的个性,提升城市的形象,甚至能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因为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化经济活动,而是具有意义的文化符号,这种符号不仅是当地历史和发展的双重表现,也是地方的形象和身份的重要标志。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的文化经济活动根植并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因而与当地的历史有根本性的关联。因此,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代表着城市地方的形象品牌。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华盛顿史密森尼博物馆群、都柏林坦普尔吧等都构成了这些大城市的形象标志,这些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作

13、为文化符号标志了这些城市的国际性、包容性和创造性,这既构成了这些城市不可复制的文化个性,也构成了这些城市不可复制的竞争力。城市的文化品牌不能仅仅靠旗舰项目的建筑吸引力来打造,更需要靠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营造出来的整体文化氛围。因为建筑形象的吸引力是一次性的,游客参观过一次后,就不会再对它产生兴趣。而文化氛围的吸引力是持久的,它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场所,和游客产生互动的联系。经济的推动与增长文化作为一种发展资源,已展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在过去的40年,第三产业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每个城市努力在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不再被看作是一个生产的场所,而是一个消费的场所。Hall认为城市的经济越来越依

14、赖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文化不仅仅加强了城市的特色和多功能性,它也成了一个重要的经济行业。很多资料都表明了,文化对城市经济做的贡献。文化设施的集中不仅展现了美学价值,也增加了经济价值,吸引了商业发展。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体现在推动城市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的需求,刺激文化消费的增长,创造财富价值。首先,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设施的建设使得居民产生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其次,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能够吸引外来需求,刺激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并且吸引外来投资。城市的旅游业,特别是文化旅游,成了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城市文化设施的聚集被认为是一个特别有效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一站式旅游”体验很

15、大程度上为短期旅游的游客提供了方便。此外,良好的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会使得城市与地区的吸引力提升,营造吸引投资和人才的良好环境,从而进行更好的经济建设。 结语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是城市中文化设施和艺术活动高度集中的地理区域,作为文化集群的一种特定类型,和创意文化产业集群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文化消费功能。根据其主要功能可以将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分为展示型、演艺型和混合型。它具有集聚性、可识别性、功能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对于提高城市形象,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国内现有的各类文化设施的布局多采用散点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在城市的发展和扩展过程中也许终会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发展瓶颈。因此,在现有土地资源下,我国的文化设施规划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可以参考如国外的文化设施聚集地,善用现有优势整合地方资源,发挥其最大功效,创造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并且具有活力的城市文化设施聚集地。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