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71352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 实验探究:液体的沸腾【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化的定义及两种汽化方式2感知沸腾现象,了解沸腾时物态的变化情况3熟悉水的沸点,知道水沸腾的规律,会画出水在沸腾过程中的图像4初步认识常见液体的沸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沸腾现象的科学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要素2从科学探究过程中训练学生学习观察、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液体的沸腾现象联系起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重点水沸腾的实验探究难点水沸腾的现象以及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 学 问 题 设 计教学活动设

2、计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境端午节,小红和弟弟小刚帮妈妈煮粽子,小红建议为了节省时间一直用大火把粽子煮熟,而小刚则认为为了节省燃料水沸腾后应当改用小火,为此二人争执不下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教师出示课件,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产生疑问,将带着好奇心学习本节内容,教师趁机引出课题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见学案答案:1、液态 气态 气态 液态 沸腾 蒸发2、一定 内部 表面 汽化(1)沸腾(2)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合作共建智能应用合作共建智能应用合作共建智能应用合作共建智能应用知识点1:汽化问题1:在

3、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哪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称为汽化?问题2:沸腾具有什么特点?小结: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过程,只在特定温度下发生(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知识点2:实验探究:水的沸点猜想与假设问题1:液体沸腾有条件吗?在沸腾时的现象是怎样的?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吗?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问题2:探究水的沸点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样安装?需要记录哪些实验数据?课本P16页图12-27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小结:(1)需要的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硬纸片 (2)先点燃酒精灯,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固定铁圈的高度,在铁圈上放置石棉网

4、上,将盛有热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将温度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并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固定温度计的高度. (3)需要记录时间和温度值.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问题3:观察水在沸腾前与沸腾后水中声音大小和气泡多少有何变化?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在课本P17页图12-28中用描点法作出水沸腾的时间温度图像.表1:时间(min)12345678910温度()小结:水在沸腾前,水中声音由小逐渐变大,气泡上升变小,甚至消失;水在沸腾时,水中声音变小,气泡上升变大,最后到液面破裂如下图所示:沸腾前沸腾时问题4:水沸腾后把烧杯从石棉网上拿开,水会立即停止沸腾,再把烧杯放回石棉网上,水又会重新沸腾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

5、分析与论证:问题5:分析图像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有何特点?液体沸腾的图像如下图:100806040200交流与讨论:问题6: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小结:提高热水的温度;加盖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当减少热水的质量(或体积).问题7: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继续沸腾一会儿才会停止其原因是什么?小结: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可以继续吸热,所以沸腾还能维持一会儿问题8:处理例题1及变式练习1例1:【解析】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和实验者的原因,都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同时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由于烧杯上方加盖与否或盖

6、子是否严密也会造成沸点的不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有效的故应选D变式练习1:【解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扬汤止沸”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但是一旦液体重新回到锅里,由于仍然可以继续从燃料中吸热,所以一会儿达到沸点之后又会沸腾所以扬汤止沸是暂时性的止沸釜底抽薪”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故应选D知识点3:常见物质的沸点问题1:观察P17的液体沸点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小结:不同的液体沸点一般不同,

7、同种液体沸点还与压强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低时降低,气压高时升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学情况回答问题让学生明确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1的内容教师借助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强调,使学生初步了解沸腾的特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展示课件,让学生大胆猜测,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充分交流,学生猜想合理即可同时让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实验探究水的沸点”第1部分内容设计实验: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有意识地引导不同分组的学生分别选择冷、热水实验教师按照学生的设计思路给予归纳,肯定并表扬学生正确的实验设计,增

8、强学生学生物理的信心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实验探究水的沸点”设计实验方案部分内容进行实验:把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冷水组和热水组,并对个别组提出建议:能不能想办法缩短时间过程让水尽快沸腾,为后续问题铺垫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观察到以下现象:开始给水加热时,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后来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教师重复实验,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根据撤掉酒精灯后,水就停止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让

9、学生明确水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水温达到沸点;2水能继续吸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结合图像特点得出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实验探究水的沸点”“进行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部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想尽快喝到烧开的水去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缩短水的沸腾时间?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反馈交流,形成共识.学生交流、讨论,结合水沸腾的条件找出原因教师出示例题,学生讨论、交流,寻找解决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表扬学生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给予指导从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习

10、惯学生观察沸点表,并讨论交流,得出一些结论让学生记住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酒精的沸点不到100 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8“信息窗”知道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诊断评价见“当堂达标题”通过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检测题情况,及时记录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把做得好的投影演示出来,加以表扬创设同学间互相学习、观摩的氛围,树立榜样,开拓视野,刺激新的兴奋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保持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学习氛围作业设计1、试画出晶体熔化、非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大致图像2、(选做题)当堂达标题第6小题,若将乙容器中的液体换成酒精,则能否沸腾,为什么?通过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全体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同时

11、设有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板书设计12.3.1汽化与液化沸腾一、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二、沸腾:1、现象: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特点:吸热,温度不变3、沸点:(1)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压强越大,沸点越高4、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教后反思汽化与液化一节包含沸腾、蒸发和液化三个重要知识点,在课时安排上,宜用2课时完成,探究液体的沸腾特点1课时,蒸发和液化1课时第1课时“实验探究:液体的沸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整堂课师生情感交流充分,信息反馈及时,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争相举手发言,学生主动学习的

12、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调动,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不同实验小组用冷水和热水做实验,以此引出如何缩短实验时间这个问题,冷水组显然用了更长的时间才完成实验,占用了宝贵的课上时间在让学生探索如何缩短实验时间问题上,完全可以在实验设计环节抛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来完成,这是本节课设计的不足之处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第2课时 蒸发和液化【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了解使气体液体的方法,理解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吸热与放热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

13、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态变化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道理重点蒸发的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现象和方法难点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液化现象【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 学 问 题 设 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境1给一学生手背上擦酒精,让他说出手背的感觉(感到凉)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2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常会有晶莹的露珠,也常会大雾迷漫,这此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教师给一学生手背上擦酒精,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感到凉)教师提出疑问,学生思考,教师借此引出课题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纲”见学案答案:1、表面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吸2、气态 液态3、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导学提纲合作共建智能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