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探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12780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充县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充县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充县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充县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充县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充县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充县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西充县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探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XX年,西充县成功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县农牧业局紧紧围绕中共西充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部署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现对其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如下。1 工作思路按照“一线引领、两翼齐飞、三片互促、四业并举”的有机特色农业产业布局,

2、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以现代农业、新村建设、乡村旅游和配套改革“四位一体”为内容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打造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有机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生态农业集群1-2。具体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由局长负总责,副局长协助,办公室协调日常事务,各业务单位具体实施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长效机制。2.保证资金投入坚持“政府补助、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细化“民办公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措施,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由县委、政府牵头,整合涉农资金,采取BT模式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对农民的资产进行确权颁证,争取纳

3、入“绿色资本”市场,完善“绿色信贷”制度,对信誉高的绿色环保型农业经营实体,在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根据农业法关于“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规定,鼓励和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建立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互助合作保险组织,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建议政府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争取财政资金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奖励补助。2.搞好生态农业高新科技推广工作建立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使用激励机制,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强与名校名院合作,积极招引生态科技专家和领军人才,建设一支高层次、高水准的生态科技队伍。如:依托南充市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西充片区建设

4、项目,加强与北京中关村、北京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联盟业大学、西南大学等涉农科研机构和知名院校合作联姻,建立生态农业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科技基地和有机农业养生保健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现合作共赢,推进农业生态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引进、吸收、创新和发展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等农业生态核心共性技术,实现生产绿色化、智能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生态修复、绿色防控、水污染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着力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逐步建立以新型农业经营实体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体系。从而带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提高现代农

5、业科技含量,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效益的最大化。2.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质量监管严格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机生产国家标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系列法律法规及西充县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等规章管理农业,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环节和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督检验机制,启动农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和有机农产品专用包装标识及互联网络平台建设工作,依法查处违规农业投入品和劣质农产品,打击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权益。2.打造特色化的生态农业工程 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工程。按照南充市委、市政府“5+3”特色产业发展总体部署,着力发展万亩亿元现代农业产业,推进西凤脐橙、充国香桃、西充二荆条辣椒

6、、西充黄心苕、红心苕等特色农产品,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方向同步发展。县农牧业局根据南充市果树“120工程”产业发展规划,现已编制完成了XX2020年西充县果树产业发展规划和XXXX年西充县桃产业发展规划及果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书等,计划在茂源、明和、金科、丰森等农业园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柑桔示范园,在仁和、凤和、紫岩、凤鸣义兴青狮等乡镇建设现代柑桔核心示范带;在古楼、李桥、金源等高速公路沿线建设充国香桃产业带,共计左右。依照规划,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业主”的模式集中成片,整村推进,保证全县西凤脐橙面积稳定左右,充国香桃面积稳定在左右。按照“科研+专业合

7、作社+农户+公司”模式,搞好“西充二荆条辣椒”的良种繁育、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保证“西充二荆条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 hm2左右。按照“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的模式,发展西充黄心苕、红心苕生产,重点加强窖贮管理和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保证农民增产增收3。有机农业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建设“六大体系”,即标准体系、生产体系、监管体系、认证体系、加工体系、市场体系,运用现代信息科技建设有机特色农产品监管可视基地和质量追溯及价格发布平台,依托有机农产品展销中心和冷链物流中心发展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在一线城市建立销售旗舰店等,千方百计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力争到XX年,建成有机食品基地万hm2,有机认

8、证面积万hm2,认证有机畜禽500万头,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80%以上,有机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美丽乡村创建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为目标,依托区域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农产品品牌等资源禀赋,加强环保型农业科技的交流合作,尽快引进推广一批生态农业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产品产地污染修复、农业清洁生产等新技术、新成果,力争到XX年,单位面积农田化肥施用量和农药投放量指标分别减少10%以上,同时,依托国家惠农政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阳光工程培训、四川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开展农村生态环保、轻简、低耗配套

9、实用技术模式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普及科学技术,破除封建迷信,引导广大农民养成爱科学、学技术、讲文明的良好习惯,在农村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示范带拓展工程。在搞好百里现代农业示范提升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启动西太线7乡连片、龙滩河流域5乡连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形成以义青观、龙滩河、西太线、青龙湖、明和农博园5片为核心的百公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带,为打造全省生态农业综合示范样板奠定坚实基础。2.建立规范化的农业生态文明制度遵照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着力完善与创新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为农业生态

10、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4。如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按照“政府+专家+社会团体+公众”相互配合的模式,坚持重大农业项目环评“一票否决制”,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健全分类补偿和分档补偿的机制。2.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生态农业意识,利用电视、网络、教材、报刊、杂志、广告等媒体,广泛宣传、公布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工作信息,激发公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参与建设的意识;以农业生态文明为主题,通过戏曲表演、文艺晚会、摄影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打造生态文化艺术,普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知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观;开展文明卫生乡镇、村社、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在各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强化绿色GDP意识,促进形成生态环保的政绩观;依托农村普法活动,教育广大农民维护生态权益,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建设美丽、文明、富裕的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生态文化基础5。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