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理论于实践 寓情感于表现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0896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理论于实践 寓情感于表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融理论于实践 寓情感于表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融理论于实践 寓情感于表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融理论于实践 寓情感于表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融理论于实践 寓情感于表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融理论于实践 寓情感于表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理论于实践 寓情感于表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融理论于实践寓情感于表现和声学是“从事作曲、 理论 、指挥、演奏、演唱等各项活动的 音乐 家都需要了解的一种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由此看出和声学既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理论,又是指导、依托一切音乐教学及活动的高层理论课程。教与学的模式首先要明确教学理念,其次是掌握相对稳定的教学范型,再次是探索形成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手段和 方法 。这里教学模式的 内容 不是指超越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而是指每一种模式均有适合自己主题的课程设计方法,以形成达到一定目标的课程结

2、构。当然“教学模式”的理念与范型是会随着 社会 的 发展 、人们认识社会意识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及教学手段的改进而变化的。如果“模式”跟不上变化的速度,“模式”便会陷入“困境”。那么如何改变,这便是今天和声教学所面临的需要 研究 的 问题 。一、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为本、为学服务”。重点突出了“学”字,那么新的教学模式也应重新思考建立“教与学”的新型关系。也就是强调“怎么学”“学什么”,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觉、能动地参与 学习 ,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安排都是如何为“学”服务,因此教师的教学角度、教学身份、教学设计、教学

3、层面、教学空间等都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二、教学过程的探索和声课教学变化首先应;中破传统的纯理论说教模式。高师音乐专业与音乐学院的音乐专业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区别的。区别仅在于音乐理论知识的层面与技能要求掌握的深度、广度与高度的不同。我们知道音乐学院是培养高级的音乐表演、演唱、演奏、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人才,而高师音乐专业主要是培养高素质、多技能、知识面广的所谓“多能一专”的复合型人才。当然高师音乐专业也不放弃能够培养更高级的人才的可能与追求。由此我们已清楚地看到二者的区别。那么具体到和声教学的角度讲,音乐学院的作曲专业学习与研究的是高级和声理论,内容包括近、远关系转调、离调、多调性、无调性、极音和弦、十

4、二音体系等 现代 和声理论等等(作曲系学生除外)。高师音乐专业学习与研究的是初级和声包括和弦排列法、基础的和弦连接规则及正三和弦、副三和弦的连接、终止、属七和弦、重属和弦、模进和近关系转调等。但在实践中往往高师和声教学常常与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混为一谈,使自己陷入了“困境”。因此,我们应清醒地看到高师和声与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和声虽然同为和声,但教学内容、研究层面、创作方向是截然不同的。从教学模式的客观条件来看,高师和声教学面对的学生较多,不可能“一对一”地去指导。但从高师模式来讲,这也是它的优势所在。对于“和声”的理解应是“和”即理论,“声”即声音。因此,和声的理论首先必须建立在“声音”的基础

5、之上,也就是说理论上的每一个问题都应变成声音去听,即先听后讲。可分作钢琴的范弹与学生自己的演唱及多媒体课件辅助。从这个角度讲,高师和声教师在教学手段上首先加强和提高钢琴的弹奏技能,从和弦排列开始,就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使得学生能动地进入到钢琴的音响之中,在钢琴上弹奏出各种和弦的排列、转位、连接,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和声音响有一个听觉的感性认识。但钢琴的任何音响对于学生来说应视为被动听觉(外部 影响 ),而让学生真正了解与体验和声带来的震撼力与感染力是让他们自己来演唱教师在课堂上所布置的任何一个习题。如在讲IIVV的连接时,作好四部和声后,可将学生分成四个声部来演唱,这样做主要是培养和声听觉,教师还可

6、变化演唱形式,同时将声乐、合唱、指挥等知识加以渗透,使得其他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在这里得到综合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高注意力,培养了参与能力、想象能力及创作欲,同时又加强了几门专业课的相互渗透。和声教学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种方法是引导学生接触一定数量的四部和声习题。习题的训练是学生通向掌握和创作的必经之路,是学生将生涩的理论“融会贯通”的必经之路,当然对过于生涩、拗手的四部和声习题应酌情选择练习。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想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虽然高师培养的目标是教师与培养专业人才在要求上有一定的差距,但对基础和声理论的掌握同样不可降低标准,高师教科书也不应一

7、味地“删繁就简、浓缩凝练”,而允许“取缔艰涩、枯燥而又脱离实际的传统的四部和声习题形式”的做法也同样是不负责任的。恰恰习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不可替代的桥梁,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与学生积极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应将习题、习作、演唱、设计钢琴伴奏结合起来,这个环节有助于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没有“反复揣摩”何谈掌握,没有“精雕细刻”何谈 艺术 !当然,量与度、难与易、深与浅、繁与简确是教师应仔细谨慎研究的。这就如同学习钢琴,我们知道,钢琴的弹奏技巧到了高级程度是相当艰深的,但是要想获得艰深、高超的技巧(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就必须多年如一日地练习大量的甚至枯燥的各类、各个程度的练习曲、乐曲,不仅如此,

8、还应针对每一条练习曲和乐曲从双手的配合、触键、力度、踏板、层次、控制、音色及音乐表现诸方面精雕细刻,才能达到钢琴学习的要求。如果不是踏踏实实地去做,急功近利,降低难度,拔高程度,无论是音乐院校还是高师院校都是行不通的。同样,不去通过大量、有效的习题练习,就想掌握四部和声的创作理论与技法,那也是不可想象的。当然,练习的方法、角度、态度、兴趣、数量(作业量)应因专业、因教学对象而异,但达到的目的应是一样的。因此,对于四部和声习题决不应是“摒弃”,而是采取适当的形式、通过有效的途径、在有限的时间内来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对于如何提高做习题的兴趣与效率,笔者的教学经验是:讲

9、述完理论与习题的练习后,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单旋律简单编配程度大致与所教内容相当的歌曲,如小星星、故乡的亲人、送别、红河谷、小杜鹃等等,结合习题,课堂上即兴编配成四部合唱,并将学生分成四组试唱,唱熟后再处理效果,将刻板的和声理论、习题与鲜活的四部和声创作和演唱结合起来,这样便加深了理论印象,熟练了做题技巧,培养了和声听觉,接触到了四部和声的创作、渗透了合唱的演唱,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时再将和声理论进一步延伸,如在以上工作完成之后,再即兴地为四部合唱习作选择弹奏织体,并配以钢琴伴奏,形成理论习题习作四声部试唱钢琴伴奏的一体式教学模式与方法。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单一的理论知识讲

10、述,而是一堂生动的艺术理论实践课。学生自己亲身获取的感受是胜过任何语言的。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和声理论“难(枯燥)”,但和声课很有“趣”,就像是音符的游戏,但这个游戏是有规则的。当然,教学模式的转变必定会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首先对教师的专业综合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想,教师本身的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技能都没有转变和提高,还要去谈“学生素质差”“教学走出困境”,岂不是“纸上谈兵”吗?再看桑桐先生在 中国 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所言,和声学是一切从及音乐活动者“都需要了解的一种音乐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是指基础和声还是高级和声?音

11、乐院校作曲系研究的是高级的和声运用技法。这部分内容就 目前 高师的教学是涉猎不到的,很多教师对它只是提及一些概念,更触及不到和声“学术性”的问题。因此针对“基本技能”的含义及范围、层面,从事高师和声教学的教师应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与划分。 三、教学手段的更新 我们需要积极借助已有的其他课程教学设备来有效地为和声课的教学服务,提高其教学效率与效果。如现在大部分高师院校都为钢琴课配置了数码钢琴教室,那么我们的和声课何不以现有的资源与钢琴课共享呢?我们知道,数码钢琴除了钢琴的音色外,还兼有电钢琴、弦乐群、合唱、管风琴、钟音等音色,在做好四部和声习题后,为了增加学生的听觉直观感,可用它能变换音色的便利同时

12、弹奏习题,既可以选择合唱音色(或其他)来同时弹奏四部和声,使得呆板的习题又与试(演)唱听觉有区别地鲜活起来,在听觉指导下去 分析 、讲解做题中的错误、 问题 。要知道,和声习题中任何的犯规、错误都是针对四部合唱的效果所讲的,离开了实际音响,这些犯规与错误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在完成了以上工作后,还可以利用已配置好的和弦连接,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学生的钢琴程度即兴地做一些简单的钢琴伴奏织体的练习。这种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和声音响的组成部分,在音响、听觉的实践中去感悟和声的效果与魅力,最后形成:和声 理论 习题习作四声部试唱音响(数码钢琴)听觉分析弹奏合奏(钢琴伴奏)的综合为一体的和声课教学模式,

13、真正作到“学与用”的结合,在实践中去寻找创新。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近年来已逐步进入很多高师院校的基础课教学,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将多媒体课件与和声习题、习作结合起来, 如Encore、Cakewalk等 音乐 制作软件,构建运用高 科技 手段进行和声教学的模式。利用音乐制作软件的便利设计出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案、现场播放或录制咸音响。但往往课件的演示是外部的,而真正发挥学生的能动还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将自己的习作制作成音响课件,由教师现场评判和声配置的效果,由效果的好坏再引到和声规则的注意事项,逐步、快速地提高和声写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档次,培养了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综合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

14、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多媒体音乐制作的兴趣。当然,这样的教学形式对教学硬件的要求、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如果教师不从传统理念转变、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教与学中角色的互换、与学生进行能动与互动、实践与创新的体现,高师和声教学效率的提高可能也不会太大。四、对教材的选择对于高师院校来讲,教材的编撰与选用也很重要。从 目前 出版的最精炼的教程版本当属德国的保罗兴德米特著的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上、下册)。高师院校适宜用上册。这本教程的教学理念是着重练习、精简规则。兴德米特在他的原序中说道:“教学的主要原则便必须是:简明扼要地把学生所需要的材科教给他们以及比较有实用价值的和声 研究 ,然后

15、再设法使他们熟悉范围更广的和声 方法 。和声的教学必须快;但并不是说可以草率了事幸而我们还没有被那许许多多的和声教本所迷惑,这些教本总是把和声学弄成一种艰深的 科学 几乎成了一种神秘的技术。反之,和声学乃是一门简单的技术,用一些根据实际经验的法则作基础,这些法则都是从 历史 与音响的实际中归纳出来的倘若他们不是被那似是而非的伪科学的夸夸其谈弄得莫测高深的话,这些规则学起来都是极其简易的。因此和声学是不难提纲挈领地传授给学生的。”这本教材提纲式的理论与规则,通俗易懂,键盘和声练习简练直观,排列书写一目了然。是一本最具 学习 实用性和权威性的、并适合高师院校使用的和声理论小册子。如果在这本教材上再“摒弃”“删繁就简”“浓缩凝练”,那还有多少理论知识能传授给学生?诚然,随着 时代 的 发展 , 社会 的进步,任何事物都会发生变化的。音乐活动当然也违背不了它自身发展的 规律 ,我们应从自身发展的规律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寻找提高方法实施的有效途径。我们还应当看到任何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都是学习的外部条件(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部条件即学习者本人(内因)。因此, 教育 理念重新设立了“教”与“学”的关系,更加强调“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想象、实践、表现与创造。注释: 中国 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桑桐编著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德保罗兴德米特著 参考 书目:教学论,李秉德著 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