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全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69377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265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全部_第1页
第1页 / 共265页
研究生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全部_第2页
第2页 / 共265页
研究生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全部_第3页
第3页 / 共265页
研究生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全部_第4页
第4页 / 共265页
研究生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全部_第5页
第5页 / 共2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全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全部(2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大纲,教学基本要求: 一、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和基本要求 四、本课程学习目的和方法,导 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四、

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导 论,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导 论,历史的逻辑: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共富这一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导 论,奴化教育,司法不独立,一批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地,政治不独立,领土不完整,导 论,导 论,在中国开办工厂,赫德把持中国海 关近半个世纪,汇丰银行,外国人在中 国发行纸币,半殖民地,经济不独立,外患不断,导 论,半殖民地,在整个日本侵华期间,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

3、济损失5000亿美元。学者们认为,这种破坏使中国工业化进程至少推迟半个世纪。,导 论,海晏堂建于乾隆二十五(1760)年 ,楼前喷水池上有十二生肖铜像,1860年铜像头部被英法联军掠走,石身被毁。,圆明园的毁灭,流 失 在 外 的 金 佛 塔,已毁的琉璃塔,半殖民地,海晏堂,导 论,导 论,半封建的经济层面:,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不发展。,半封建的政治层面,北洋军阀专政,国民党新军阀独裁,封建帝制,半封建,导 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说明暨两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一、近代中国 生产力落后, 发展不平衡。,导 论,二、贫穷落后根源于 帝国主义的侵略、掠 夺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国

4、家富强 人民共富,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四个选择,领导,理论,导 论,道路,制度,道路选择: 由中体西用到全盘西化,(器物 制度 心理),全盘西化的现代化道路,理论上是有问题的,实践中也未能成行,很快部分精英们的目光转向了邻近的俄国。但是不能否认这个时期的思想革命,乃近代中国惟一一次真正的民主启蒙,在更广的领域开启了民智,为道路的重新选择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导 论,导 论,导 论,以俄为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城市中心论 农村中心论 传统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件大事: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进行了改革开放的

5、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 论,两个不可逆转: 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悲惨历史, 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导 论,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需要把握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导 论,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国家富强、 人民共富,导 论,认识当代中国历史任务,需要把它放到 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上来认识 本世纪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导 论,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中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

6、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它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 它把国家安危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导 论,二、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引领下,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期、快速、稳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关键在于: 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

7、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学习借鉴现代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始终与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导 论,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导 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 克思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 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实现社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二、主要内容:,一、基本问题,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

8、狭义: 马恩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或者叫马恩学说; 广义: 由马恩创立经后人发展的关于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学说,其中包括人类解放学说。,导 论,导 论,马恩原典:,后人解读: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结论 (资本论、科学社会主义),广义马克思主义,论断、行动纲领,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 1、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崇高的社会理想; 3、鲜明的政治立场; 4、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导 论,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答: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的认知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 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能够肯定的事实所支持

9、的确定的知识出发,通过实验的或分析的和归纳的手段对观察到的对象进行分析。 马恩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其方法也要求我们来这样看待他们的学说。,导 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马克思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恩格斯,导 论,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需要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理论问题的实际思考,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不断

10、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导 论,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问题 )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社会改造方案,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导 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太暴力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 “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在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的因素。” 马克思,导 论,被欧洲工人阶级从资本主义胎胞里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 生产力极大发展 社会

11、占有生产资料 社会用计划调节生产(无商品经济) 国家逐渐消亡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导 论,大饥荒以及由此引发的“新经济政策,列宁开始意识到:俄国的现实条件,不可能建成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 “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列宁 “我们还不能阐述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将来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形式,我们都不知道。”列宁,导 论,导 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层面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力,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物”的解放。 上层建筑层面窒息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人的自由度大大缩小,妨碍了“人”的解放

12、。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根本上远离了马克思主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 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固定发展重点,所有制高度国有化 经济管理高度集中化排斥市场,党政不分 政企不分 权力高度集中,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究其根源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就不懂得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根源在于离开唯物史观来认识社会主义,形成“左”倾空想社会主义。,导 论,中国共产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生产力问题是中国先进分子选择社会主义后必须首先在理论上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是要不要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前提? 二是如何解决生产力不足?,导

13、 论,党内三种不同的主张: “二次革命论” 经过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 “不断革命论” 不经过资本主义直达社会主义 “革命分两步走” 经过新民主主义达到社会主义,导 论,“我们不是乌托邦的社会主义,决不幻想不经过资本主义而可以由半封建社会一跳便到社会主义的社会。” 陈独秀,导 论,“二次革命论”(陈独秀):,导 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次) 拯救和解放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 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次: )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分两步走”(毛泽东): 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步)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新民主主义社会 发展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步) 拯救和发展生产力,导 论,“中国共产党不但不

14、害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这是因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近代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家,这种资本主义还是有用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导 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的有关思考: 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重视商品经济、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经济管理体制的思想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双百方针)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等思想等。,导 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思考: 社会主义本质(从根本上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的根本任务(从基础上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的社会主义处在什么历史发展阶段(特色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