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学科的分类与研究方法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7161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史学科的分类与研究方法_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史学科的分类与研究方法_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史学科的分类与研究方法_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史学科的分类与研究方法_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史学科的分类与研究方法_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史学科的分类与研究方法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史学科的分类与研究方法_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经济史学科的分类与研究方法经济 史学科中包括各种类型的经济史,研究不同类型的经济史,必须采取适合其性质与特点的方法。因此,要弄清楚各种类型经济史的研究方法,首先是要知道经济史学科有哪些类型。 第一、从学科研究对象区分,经济史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人类经济生活演变过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史学。另一类是以经济史学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史学概论(或简称“经济史论”)。 编辑。 经济史学(习惯上简称“经济史”)这个大类中又可区分为两个小类。一类以研究经济生活演变过程为对

2、象,着重揭示它是怎样演变和引起这种变化的具体因素。在分析方法与叙述方法中,主要使用叙述方法;在 历史 逻辑 与理论逻辑的结合上,主要遵循历史逻辑。其论著一般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观点,按时序叙述经济生活(或其中的某个方面)变迁的情况与变迁的 环境 、原因(包括必然的因素与偶然的因素),从史实中概括出就事而论的结论(论从史出)。总之,它们以时间为经,以史实叙述或具体(时间、地点、表现、数量等等)为特征。另一类是在前一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经济生活演变过程进行理论的分析、概括与抽象,着重揭示它为什么这么演变及其运行机制与规律。在分析方法与叙述方法中,主要使用分析方法;在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结合上,土要遵

3、循理论逻辑。其论著一般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观点,按照理论逻辑的框架,运用 经济学 范畴和历史学范畴,分析经济生活演变过程各种因素的内在(本质)联系,或概括出特定空间(国家或地区)、特定时间经济生活演变的特点,或抽象出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学范畴与理论。总之,它们以理论分析和抽象(舍弃了对经济生活演变过程的具体叙述和那些偶然的因素)为特征。此类可称为经济史通论。 经济史学概论研究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叙述方法、理论、历史、学派、相邻学科、分期标准、研究者素质(研究主体)等等。具体地说,严中平的经济史研究方法十讲、吴承明的 市场 近代化经济史论中的经济史论部分,就是属于经济史学概论的。 这样,经济

4、史学科分类的第一、二个层次是:经济史学科。 经济史学概论以经济史学为对象,它不是经济史学科的主体。在经济史学的两个部分中,经济史是经济史通论的基础,是经济史学的主体,也是经济史学科的主体。下面讨论的,主要是有关这个主体部分的方法。 第二、按经济史的内容区分,经济史可以分成许多个类型。 经济史的内容包含时间、空间、经济生活三个要素。以时间言,可以按绝对年代区分,如某年(18421948年;1953年)、某个世纪(15世纪;1819世纪)。可以按相对年代区分,如古代、近代、现代。可以按朝代分,如唐代、宋代。以空间言,可以按地域区分,如世界,欧洲,中国,广东省,无锡县,长江流域,城市、 农村 。对经

5、济史内容的分类来说,“经济生活”这个要素极为重要,也最为复杂。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历史。因而可以从许多方面(角度)对经济生活和经济史进行分类,在每一类中又可以多层次分类。譬如: 1可以按产业分为 农业 、 工业 、商业、 金融 业、 交通 运输 业、服务业等等。其中的每种产业又可以分为若干行业,其中的每一个行业又可分为若干小行业。 可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类。生产力中可以按要素分为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其中,每种要素又可分为若干种,如生产工具既可以按制造原料细分,又可以按使用领域细分。每一类工具又分为若干种。每一类每一种均可有史。一部好的犁史和一部好的织机史,将有助于解决 中国经

6、济 史上许多争论不休的难题。 生产关系中可以按经济形态、经济成分、所有制等等分类。其中的每一项中又可区分成若干类,类下还可以分。 可以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个再生产过程分类。每一类中又包含多个层次的类别。 与上述1、2、3分类标准并列的,还有多种,诸如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组织、经济 管理 、经济手段、经济范畴等等。以经济范畴言,它是反映经济生活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我曾经按照经济范畴查过,几乎每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所反映的经济生活都有自己的历史。诸如:市场有市场史,货币有货币史,利率有利率史,物价有物价史,如此等等。 在这里有必要提到,有些 社会 现象,它们的本身并非经济生活,但却与经济

7、生活及其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如 人口 、生态环境等等。于是有生态经济史、人口经济史等等。 不仅不同层次上的经济史会有范围大小的区别,而且同一层次上的经济史也会有范围大小的不同。有的属于宏观,如国民经济史;有的属于微观,如工厂史,公司史等经济组织史。这样,经济史又可分为宏观经济史和微观经济史。 这样,按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区分,经济史的类别虽不是无法计量的,却也是一个很大的数目。经济生活仅是经济史内容三个要素之一。它和其他两个要素(时间、空间)组合出来的经济史类别,又是这个“很大的数目”的若干倍。 种类如此繁多,内含如此复杂的经济史问题,是不可能用一种方法来解决的。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不同

8、的经济史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要弄清楚中国第一个私人办的工厂出现于何年何地这样的问题,要用考证办法,而且仅仅用考证的方法就可以解决。当研究经济史通论中的问题(诸如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等)时,就无须用考证方法,而必须用抽象方法。就不同的问题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而言,说“史(此处“史”专指经济史。下同)无定法”,是有道理的。 当我们说“史无定法”时,绝不是说经济史学没有自身的一定的研究方法。其实,方法问题对经济史的研究太重要了。我们说对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并不否定这些不同方法中有共同的东西。这共同的东西,有的(最高层次的)可能是一个(如唯物辩证法),有的(低一个

9、层次的或再低一个层次的)可能是几个(如吴承明所举经济计量学方法,发展经济学方法,区域史方法, 社会学 方法,系统论方法)。无论是一个还是几个,都说明经济史经济是有一定方法的。此外,经济史研究不仅要遵循本学科特有的方法,还要遵循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譬如,无论研究什么样的经济史问题,都要经过选题、收集资料、分辨资料的真伪、从分析资料中弄清研究对象变动的时序等步骤。这种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程序也是经济史研究中的“定法”。可见,既要讲“史无定法”,还要讲“史有定法”,而且首先要讲“史有定法”,这才是辩证的,对学科发展有益的。 第三、从经济史学的产生与学科的属性看,有经济学科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科的经济史。 历

10、史学和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都分离出了各自的经济史。从而,经济史在产生过程中就出现了两种经济史;作为历史学中专门史之一的经济史和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的经济史。从另一个角度,即把经济史作为统一物看,它是由两个“妈妈”生的。它在以后的发展中始终脱离不了这个母胎的斑痕。 经济史学的这个胎记,直到现在,仍明显地表现在学科的设置上。在中国、美国等国家里,经济系(院、所)中有经济史课程、课题、教学或研究机构,培养经济史硕士、博士;历史系(院、所)中也有经济史课程、课题、教学或研究机构,培养经济史硕士、博士。于是,经济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者,既有历史系(院、所)培养,获历史学学位的,也有经济系(院、所)培养,获经济

11、学学位的。他们攻读的课程不同,师从的学者各异,研究的课题从属于、服务于不同学科。这样,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各有特点和优势。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在研究工作中各自扬长避短,沿着自己的思维路线展开探索,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乃是当然之事。例如,从历史学(系、所)出身的,史学理论与历史知识基础好 中国编辑。,了解人类 社会 历史 的整体进程,知道一些典章制度的变迁,懂得历史文献和史实考证的重要性与方法。他们把 经济 史作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研究经济史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所以他们多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喜欢从引起社会(结构、事件)变化的原因角度选题,善于用顺时序、

12、考证、联系社会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等方法,侧重说明某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经济变迁的社会原因的社会后果。这是他们之所长。从 经济学 (系、所)出身的,经济理论与部门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好,了解经济的整体结构与运行机制,学了高等 数学 、 统计 学、 会计 学和计算技术。这使他们在研究问题时,喜欢研究国民经济整体或其中某个部分的变化(如供求关系变化、 市场 发育程度、部门经济史等等),即从宏观经济角度选题,善于从计量上说明经济的发展状况,设计某种模型,从经济理论上解释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后果,抽象出 经济学理论 观点。一般地说,他们不愿意也不擅长对具体的典章制度进行考证。 经济史学的上述历史与现实状况,

13、使经济史研究者或具历史学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或具经济学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不排除兼有历史学与经济学两个学科长处的学者存在这使他们在研究工作中,选题各有侧重。即使研究同一个问题,视角与方法也不尽相同,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往往也不一样。就这种情况而言,经济史学界中存在两大学派;历史学中的经济史学派与经济学中的经济史学派。 人们常常把经济史学称为“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当然无可非议。但就上述情况而言,不如称它为“跨学科的学科”更为贴切。跨学科是经济史学的一大特点与优点。这个特点和优点,使它在研究方法上有两个学科而不只是一个学科的方法。因而它在方法上比某些学

14、科丰富多样。这个特点要求经济史工作者不能只用历史学科或经济学科中某一学科的方法,更不能用其中一个学科的方法去代替、排斥另一个学科的方法,不能为经济史研究设计一种只适宜一种学科的方法。相反,它要求在两个学科的经济史之间交流研究方法,并在交流中融合为一种经济史学方法。据报道,美国经济学科的经济史工作者与历史学科的经济史工作者定期举行会议,交流研究方法。这值得仿效。我希望 中国经济 史学会、中国经济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两种经济史专业杂志的编辑部,承担起组织这种交流的重任,既组织面对面的讨论,也组织笔谈,各抒己见。 或问:对于经济史学来说,历史学的方法与经济学的方法孰轻孰重?我认为,一般地说,二

15、者都很重要,因为缺一不可。如果能将其融合为一,那就不存在孰轻孰重这个问题。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这个问题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 1研究某问题该用何种方法,即历史学方法和经济学方法的具体运用问题。因为研究的对象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有些问题(如某种经济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等),仅用历史学的方法(如考证等等)即可解决,无须用经济学方法。有些问题(如经济史通论中的问题等等),仅用经济学方法即可解决,无须用历史学的方法。从整个经济史学科来说,这类单用一个学科的方法就能解决的问题,只占少数,且非学科中的主体部分。就学科中绝大多数的和主体部分的问题来说,是要兼用历史学方法与经济学方法,即将两种方

16、法结合起来使用。结合的具体方式因研究的问题而有差别。然而,研究的都是经济史这个基本共同点,又规定了这种结合方式的基本方面。经济史学研究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人们经济生活演变过程及其规律。故经济史学在时间上是历史的,其内容是经济的。经济史学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的研究方法:以揭示经济生活演变过程为主要任务的经济史而言,必须采用经济的历史学方式;以揭示经济生活演变的规律而言,必须采用历史的经济学方法。如果就经济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不在于重视经济生活演变过程,而是通过分析这个过程以揭示经济生活演变的规律,而揭示经济规律必须用经济学方法这个角度而言,在经济学方法与历史学方法结合的模式中,经济学方法是其主要的一面。 2另一个问题是针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