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基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70852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基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基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基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基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基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基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基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基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分析一、导言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XX年以来每年引进外资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外资的大量进入,客观上促使经济对外开放进程加快,迅速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和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如何全面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利弊,如何准确评估外资外贸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如何合理把握中国企业的发展机遇,是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将应用国际贸易、国际要素流动、国际投资与国际分工理论,全面分析经济全球

2、化的利弊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二、基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的分析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会扩大联盟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并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损失。下面以国际经济学微观理论的基本原理来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基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依据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前提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促使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产品生产,出口密集使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的商品,由此可以提高各国的总产出水平,并最终形成各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基于此,经济全球化能促使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给相关参与国带来更多的贸易和投资利益,并有助

3、于缩小各国各类同质生产要素的价格差距。基于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的分析。经济全球化不仅包括商品的国际流动,也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根据国际资本流动纯理论,如果没有天然和人为的障碍,资本总是从生产力低的地区流向生产力高的地区,当世界各国的资本边际生产力全部相等时,全球资本的生产效率将达到最大,世界总产出水平得以提高,实现了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最优配置。因此,资本的国际流动可以增进世界财富总量,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同时,国际资本流动还会带来资本流出国的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下降和资本流入国的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上升,起到了直接推动资本要素价格均等化和间接促进劳动力要素价格均等化的作用 。另外,在自由移民的

4、条件下,劳动力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由此将带来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和劳动收益率的全球均等化,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也会带来劳动力流出国的资本的边际产量下降和劳动力流入国的资本的边际产量上升,起到了直接推动劳动力要素价格均等化和间接促进资本要素价格均等化的作用。因此,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会实现要素价格和要素收益的全球均等化。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各国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并缩小各国同类同质要素的价格差距。但这种改进是建立在打破原有的利益均衡、调整各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分配的基础之上的。它改变了参与国原有的要素结构和要素供需关系,可以增加各国相对丰裕、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的

5、收益,同时又降低了各国相对稀缺、处于劣势地位的要素的收益。基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分析。以上的分析都是在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进行的。按照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国际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同时局部国际市场也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问题,跨国公司正是借助和利用了国际市场的结构性和自然性不完全,建立和发挥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从而在海外相对不利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得以战胜本土企业并获得更高的收益,这是跨国公司产生的根源和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因此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国际市场可能是不完全竞争的,局部市场是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操控,同时有许多中间产品和技术、服务等的国际市场是跨国公司在公司内部

6、建立的,跨国公司可以制定垄断价格和内部价格来购买各国的商品和要素,由跨国公司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一定必然带来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的价格提高,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资源优化配置的好处可能更多地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获得,也就更有利于发达国家,由此可能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拉大,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三、基于国际分工理论的分析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合理配置资源、开展国际生产、建立全球化经营体系、实施全球发展战略的结果。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的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国际分工会给各国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及相关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带来深刻的影响。按照前面分析,

7、在国际市场是不完全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一定必然带来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的价格提高,在各国劳动力市场处于相互隔离、且劳动力跨国转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完全可以依据东道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并借助其在这个市场中的买方垄断地位操纵市场价格,压低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力价格,从而获得超额垄断利润。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的普通劳动者虽然获取了就业机会,但并不能充分获得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近几年不断曝光的知名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众多“血汗工厂”,反映了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和对发展中国家普通劳动者的强势态度。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各类生产要素,发挥其比较优势,在更大的范

8、围参与国际分工,虽然可以促进产值增长、就业增加和经济繁荣,但却不一定能带来国内企业和各类要素所有者收益的有效提高。我们也要看到,如果东道国的各种要素相对齐全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跨国公司大量利用东道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的同时,跨国公司也会综合地利用东道国的其他要素,毕竟在开展跨国经营的时候需要使用到诸多要素,而要素的跨国转移还是有一定成本的,在东道国的要素价格不明显高于国外的同等要素的价格时,跨国公司在当地经营会优先考虑使用东道国的要素。因此,如果东道国的相应产业中的相关企业提供的技术等产业资源以及东道国的高端劳动力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或没有明显的相对劣势,这些资源和要素及相关企业就可能被跨

9、国公司所使用。而由于这一类要素或资源的国际市场逐步健全,跨国转移比较容易,国际间流动成本相对较低,单一跨国公司控制局部市场的能力就相应较弱,这一部分要素的价格会向国际市场价格靠拢,可以认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之后,获利最多的可能就是这一部分要素。四、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影响的综合分析基于以上分析,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市场机会和要素利益来全面评价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得与失并探讨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对市场机会的分析。经济全球化给中国企业发展造成了诸多障碍和巨大压力,但也带来了众多的机遇。对外开放使得国内市场迅速融入国际市场,一方面外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机会,中国企

10、业可能因此丧失大量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机会,带来中国经济更快发展。近些年中国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国门,但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利用国外市场机会,而且多数情况下,所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分依赖于国外的经销商,虽然利用了不少的市场机会,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相对来说获利不多,大部分经济利益被国外经销商所获得。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国际直接投资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可能是:本国的市场机会大量丧失,而本国企业得到国外的市场机会却不太多。这是否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就一定得不偿失呢?也不一定。因为外商为了追求长期经济利益,在利用各种

11、市场机会时要综合使用东道国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外商一般也不可能独占全部利润,国内企业会在利益博弈中分得一杯羹。那么如何综合把握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获利或受损的情况,这就涉及到了有关外商对东道国要素的使用及给东道国相关利益主体带来的利益影响的问题。对中国各类要素所有者收益情况的探讨。外商在利用市场机会时,也在操纵着市场的运行,从而掌握着市场利益的分配权,而东道国的相关利益主体未必能获取应得的利益。但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利益将不具有鲜明的国籍性,而呈现在各国之间动态分配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长期发展趋势来动态地、综合地考量外资的进入和投资利益的分配,从而有选择地鼓励外商投资。

12、由于跨国公司是一种在组织结构上动态变化、在地域范围上转移流动的经济组织,它对不同国家各种要素的使用也是在随时变化的,这会直接影响各国供应商、要素所有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各种要素所有者和消费者利益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的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其中对于那些国内企业没有介入的产品和行业,则更多地依赖外资企业。发展中国家只有尽力促使具有持久竞争力的外资企业在本国长期稳定发展,才能为本国的要素所有者和消费者带来长期可靠的收益。一般来说,对于已经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我们应该帮助其加快发展,通过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保持竞争优势,并促使它们将更多的经营环节转移到中国来进行

13、,同时要支持国内企业努力发展成为外资企业的要素或中间产品供应商,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当然,从一个较短的时期来看,如果跨国公司进入到中国开展跨国经营,对各种资源、要素及市场机会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并借助其在要素和商品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大幅压低要素价格、提高商品价格,独占其中的利润,而在获取暴利、将市场机会发掘殆尽后又快速撤离东道国,这样的跨国经营是不会给中国的要素所有者和消费者带来中长期收益的,并进而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中国企业的可行对策。现今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的很多局部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中国本土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了很多“瓶颈”,例如:资金、技术、营销网络、客户资源等,这使

14、得中国企业要想完全依赖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获得快速发展十分困难。为了克服“瓶颈”制约,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开放环境,更多地使用外部资源,特别是借助那些在中国开展经营的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建立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一方面,中国企业可以与跨国公司建立伙伴关系,采用战略联盟、服务外包、长期购销合同等方式,将其业务扩展延伸到跨国公司的产业和产品价值链中,成为跨国公司在部分经营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以此来获得稳定的销售市场、技术和资金;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可以开展业务流程再造和业务系统创新,尽可能地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与资源、合作单位、供应商与销售客户都纳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中,

15、有选择地使用各种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和不太明显比较优势的本土生产要素,打造中国企业独有的综合优势,并以此来控制某些经营环节和局部市场,从而使得中国企业能够获得持久稳定的效益,中国的本土要素能够提高在要素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五、结论在国际市场是不完全的情况下,全球范围的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无法实现,在市场中具有垄断力量的跨国公司可以获取大部分的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和企业参与国际循环,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了其比较优势,但这些企业的所有者不一定能获得持久稳定的收益,而中国那些具有较强议价能力和更高流动性的高级生产要素,尽管比较优势可能不明显,但最终会获得更多的收益。像中国这样的拥有比较齐全的生产要素和较好的民族工业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获利可能更多一些。为了取得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应利用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开放市场环境,更多地共享和使用企业外部资源,特别是借助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开展国际化经营。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