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 4.2气温和降水(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2 (新版)湘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666061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 4.2气温和降水(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2 (新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 4.2气温和降水(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2 (新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 4.2气温和降水(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2 (新版)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 4.2气温和降水(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2 (新版)湘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题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主备 主核使用补充使用者初一备课组课型新授课使用日期学习目标: 1、能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能力目标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气温的年变化。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刻?(午后2时左右、日出前后)北半球大陆,一年之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分别是几月份?(7月、1月)这

2、是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那么,气温在空间上有什么分布规律呢?板书 三、气温的分布1.电脑展示课本P52图3.15(不要说明文字、摄氏度,即将该图变成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2)运用等高线图是表示(地面的高低)。(3)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4)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5)等高线(稠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6)等高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海拔低,表示的是(洼)地,如果中心海拔(高),表示的是(山顶)。2.引导学生复习, 鼠标点击,图中数值加上“”,变成气温分布图,以及

3、设计的问题(或用投影另外展示)。让学生仿照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以学习小组讨论完成等温线的各题。3.在小组讨论交流后,选1名学生代表上讲台指图逐题讲述,大家逐题评判补充,教师逐题点击正确答案。使学生掌握阅读气温分布图的基本要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4.电脑展示课本P53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分析:(1)分别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纬度范围。(2)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应用启发式,教师一边提出问题,让1名学生上讲台一边指图说明,大家一边观察回答,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教师 那么,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4、学生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教师 在黑板上画简图,请大家判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哪半球?判断根据是什么?6、投影展示“太阳光照分布图”,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分析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则气温不同。即:太阳高度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气温高纬度地区小少低低纬度地区大多高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板书 1.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因素。7.教师进一步指出: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不同纬度的地区,气温有所不同。那么,同一纬度带内的气温是否就完全一样呢?比如:在同一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的气温一样吗?实例:小时候玩过沙子和水吗?看看你会有什么感觉。推理在同一纬度(同一地点)的陆地(沙)和海洋(水

5、),在夏季(中午)和冬季(晚上)气温的变化规律。11.受海陆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那么,处在同一纬度的陆地上气温是否就一样呢?12.投影展示“七月重庆与峨眉山气温示意图”(两地同在30N以南)。观察思考:教师进而说明气温的空间分布,不仅有水平分布,还有垂直变化,并要求学生记住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因此,各地的气温差异还要受到地形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高气温低板书 3.同一地点 地形因素海拔低气温高13.组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1)投影展示课本P52图3.16“气温的垂直变化”,请大家帮助这位同学(指图)来计算一下,山顶的气温应该是多少呢?看谁算的快而准,并让先举手的同学讲一讲计算的结果和思路。活动与探究 1.我国冬季,北国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风光;而南国却是“莺飞草长,百花盛开”的景象。试分析两地景色差异的原因。2.试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两句诗中所蕴涵的地理原理。课后追记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