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63078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管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管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管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管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管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内容摘要:一名优秀的管乐教师是开启学生逐步迈向纵向思维以达到具备创新能力的一把金钥匙。用恰当的比喻、合理的示范以及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坚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点滴的“感觉数据”灵活运用在管乐教学中。在掌握管乐前沿发展动态的同时,不断校正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手段,并勇于否定某些教学观点,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运用科学的理论基础因材施教,深入探索和改进管乐教学方法,这是本世纪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关键词:管乐教学

2、创新能力 实践与探索21世纪是一个充满幻想、未知及竞争的信息时代。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基本素质,使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索未知和获取知识,然后充分运用于实践,最终使其具备独立的创新能力。 “学会”与“会学”、“被动”与“主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学习方法。仅仅靠传统理论平台去“吃老本”和不断重复前人某些陈规旧俗的管乐教学方法,无助于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笔者在多年一对一管乐教学和管乐集体课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会学”与“主动”,

3、如何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强调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实现师生和谐互动,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一、比较管乐与歌唱气息的相通之处,培养学生倾向性的理性思维管乐吹奏气息的运用与歌唱气息的运用,这两者的呼与吸是根据音乐作品中的乐句长短、音高及力度对比的需要来运用的。自然的呼吸没有统一的标准,而管乐吹奏气息与歌唱气息却有着与音乐表现相关联的审美标准和诸多表现因素的约束。所以,这两者是具有审美意识要求的呼吸。这种呼吸通常采用由呼吸肌肉群构成的胸腹式呼吸方法。呼吸肌肉群是由胸部下方的两肋以及横膈膜四周部分组成。吹奏或歌唱时,一般使用鼻子和嘴同时吸气。通常情况下,管乐用两嘴角吸气,此时的横膈膜处于一种自然下沉的紧张

4、状态。吹奏和演唱过程中必须运用气息的支撑感,才能使气息保持平稳。练习吹奏或练习歌唱前,最好能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以上任何一种实验形式的练习,长此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最佳的音质效果。歌唱并不需要特别强的呼气力度,它是根据音高与乐句长短的不同来决定的。通常管乐吹奏时的呼气强度要大于歌唱呼气时强度的一至两倍,特别是在演奏一个“f”力度以上的或乐队TUTTI时的“ff”更是如此。二、营造宽松的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欲望及自如表演的能力想象力在人的幼小时期就已存在,经老师或家长的鼓励及引导,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地表现自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的性格特点,阻碍了孩子的表现欲望。因

5、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便成了培养和拓展学生表现欲望的关键。只有具备一定的表现欲望,才可能有创新之举。在合奏或重奏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合奏的协作能力,笔者经常选择一些短小精悍、耳熟能详且较简单的重奏或四部合唱总谱及乐队总谱,带领全体学生用哼唱及假声唱总谱的形式来进行合奏“预热”。第一步,带领全体学生按总谱声部排列顺序齐唱各单声部的分谱,做到每个学生在练习单声部过程中,不但熟悉自己声部的轻重缓急,更熟悉整体声部中自己担当的角色和总体效果。第二步,由老师指挥,全体合唱,这样可以调动起大家主动表演的兴趣和欲望。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既能使善于表现

6、的学生更自如地表现,又可使性格内向且不善于表现的学生得到更有效的锻炼,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拓展其表现力,最终实现师生间的和谐互动。虽然琴房式教学提供给学生的表演是有限的,但学生的自信心恰恰是通过这小小的琴房式教学逐步建立起来的。作为一名管乐教师,必须了解外面的世界,掌握管乐教学前沿动态和先进理念,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合理的教学示范,同时也要用高雅端庄的气质、真挚的情感、激励的话语,感染不善于表现及性格内向的学生。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所要练习的内容,特别是不同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轻松、自然地提高。三、列举典型的创新事

7、例,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在管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日常的典型事例,以使学生的感受更加贴切与真实。比如,鼓励学生大胆歌唱或哼唱乐曲的同时,进一步分析曲式结构和段落。跌宕起伏的乐句、乐段与画笔之间的纽带关系,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使其进一步感悟到管乐演奏的气息速度与气量配合的超前意识。通过类似针对性启发,大多数学生在演奏作品前都能有意识地做到先构思“路线图”,以幻想为前提,音符为“画笔”,实施联想,进而再发出声响。可以借助某位音乐大师自如的表演或书画家完成创意的最佳状态进行比喻和启发,使学生理解管乐气息如何运用于恰当的音乐表现上。四、用恰当的比喻与客观的分析,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歌唱者的声带振动如同

8、铜管乐演奏者的嘴唇振动和木管乐演奏者的簧片振动。在矫正管乐基本发音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运用一种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日积月累,就可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动性。当学生演奏发生偏差后,老师一定要特别提醒学生检查乐器是否出了故障。试想,如果一位优秀的木管乐演奏者,用一个有问题的簧片去演奏,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而这种结果其实与他的气息运用正确与否毫无关系。对于铜管乐演奏者来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不仅用恰当的比喻和客观的分析对比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更要培养他们的合理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现代派音乐特别是以12音体系为作曲技法的作品中,管乐演奏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演奏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独立地运用嘴唇、号

9、咀、舌头,也可间接运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下的喉音、固定或无固定音高的双音等。但是,这些作用都必须是在同步的气息动力因素辅助下进行,才能有所作为,才可能产生作品要求的特殊演奏状态与效果。这些演奏技法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将来不可缺少的演奏技法之一。笔者的学生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学生专业程度不一是综合大学音乐类生源的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启蒙老师在初学过程中运用一些模糊概念,导致学生在不同音区的演奏过程中,总是有一种不干净且类似破锣声的不规则振动,俗称“脏音”。出现这种问题的真正原因,基本有以下六方面:1.号咀对嘴唇的扣压力过大;2.上下嘴唇间风口过大,导致声音过散;3.抬着肩膀吸气导致气息位置过

10、浅,没有支撑点;4.吹气量过小,导致出气被动且不均匀;5.吹气的速度过慢;6.舌头发音动作过大、僵硬且无弹性。针对以上六方面原因,应实施以下有效的对应措施:1.增强口形自身的控制力,进而大大削弱号咀对嘴唇的扣压力;2.反复用空嘴唇的口形振动来发音,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号咀,主动用吹空嘴唇和吹号咀的意念,由浅入深地练习各种基本功,风口就会随之而缩小;3.腰弯90度,两手叉腰用力呼吸,让其充分感受到腰腹位置气息支点;4.用主动深吸气的意识吸足气,同时腰腹位置要憋胀,如充满气的车内胎;5.用视觉距离做实验和比喻,缩短吹气速度的时间差等。6.用恰当的比喻能使他们更直接感受到错误的严重性,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两三个月内就可改变几年来困惑学生的不正确方法。实施这六种具有特别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后,学生自我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明显地增强了。学生从笔者的实验和示范中认识到毛病的起因,知道怎样去改掉毛病,从而坚定刻苦练习的信心。中国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