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6262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简论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简论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简论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简论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论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简论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摘要 为了有的放矢地完成大学化学的教学,将新课程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作对比,逐一总结归纳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相联系的知识点,并介绍知识点深度、广度的差异,使大学化学教师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关键词 大学化学 新课程高中化学 知识点 化学教材 知识深度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广大大学化学教师最为关注的是,新教材的知识点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什么变化。为此笔者将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的知识点

2、作比较,以供大学化学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参考。了解高中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有2重意义:其一,由于一些大学化学知识点已经纳入高中化学新教材体系,进行教学时可不必再讲解,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更加细致地讲解重点、难点内容,相应的教学计划安排也应有所变动;其二,了解了高中化学已学过哪些知识点、学习到了什么程度,有利于大学教师在授课时以学生已有基础为新课程切入点,在学生现有知识框架上进一步构建新的知识,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化学到大学化学的过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大学化学的兴趣。1 新大学化学教材与新高中教材相关知识点及学习内容程度分析高中化学教材选取的是宋心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1

3、5;大学化学教材选取的是曲保中、朱炳林、周伟红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大学化学(第2版)6。 高中化学已接近大学化学程度的内容化学1:化合价、胶体的特性、物质的量浓度、酸碱电离理论。化学2: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锌铜原电池装置、半电池反应、锌锰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平均速率、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原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内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常数、电解池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电子的能级排布、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sp杂化)、离子晶体的配位数、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四种金属晶

4、体堆积模型、共价键(键、键)。化学与技术:氨的主要用途、碳酸钠的用途、索尔维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结构、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氯化钠制氢氧化钠的原理、铝在地壳中的含量、铝的提取和冶炼。以上内容中,比较有特色的是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中有很多新增知识点,相当于把一些大学化学的知识点提前到高中阶段学习,更早地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知识。例如,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并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能够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简单的分子空间构型,包括所有电子都用来成键和有孤对电子2种类型。教材中还提到4种金属晶体堆积模型:简单立方、钾型(即体心立方)、镁型(即六方密堆积)、铜型(即面心立

5、方密堆积)。尽管名称与大学化学教材中有所差异,但学生们眼界由此得以扩展,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得以加深。在共价键这一节,教材以电子云图的形式形象解释了3种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本质。“头碰头”、“肩并肩”这种过去在大学化学中才用到的描绘词语如今已出现在高中教材中。这些新增内容充分说明,新教材更加注重与大学化学的知识点衔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1.有待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知识点 化学1在介绍分散系的分类时,化学1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3大类;新大学化学中则把分散系分为溶液和胶体2大类,而将浊液归类为胶体的一种。2种教材分类方法不一致,故分散系的分类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教学时予以说明。酸碱理论部分,化

6、学1中只讲解了酸碱电离理论,给出了酸碱盐的概念和水溶液中酸碱反应的实质;新大学化学是在酸碱电离理论基础上着重介绍酸碱质子理论,重新定义酸、碱、两性物质,扩大了酸、碱的范围和酸碱反应的范围。在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对于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的化合价概念,新大学化学给出了更科学的定义氧化数。关于元素化合物部分,对比2本教材相关内容的目录可以得出,化学1内容较少且贴近生活,而新大学化学知识更全面系统化,故这一部分可适当增加教学学时。化学在讲反应速率时,化学2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变化表示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原理中又进一步引申为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但都是用平均速率来定义的。而新大学化学则是以瞬时速率来表示

7、,并考虑了反应进度。在介绍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时,化学2形象的用水位高低来向学生定性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关系,并用能量守恒解释吸热和放热现象;新大学化学提出状态函数的概念,给出热力学能U的定义,并给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U=Q+W以此定量计算反应能量变化。在介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时,化学2提到温度、浓度、催化剂、反应物状态、固体表面积,有待在大学化学学习中定量讲解各影响因素的原理。化学反应原理在介绍反应热时,化学反应原理在规定反应系统压力与外界压力一致的条件下,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称为反应热或焓变,符号H,并规定H的正负;此外将25,101 kPa下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

8、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定义为燃烧热,仍用H表示。新大学化学根据反应条件不同,把反应热分为定容过程和定压过程反应热,焓变的定义更加精确化到标准摩尔焓变,计算的范围扩大到更多反应状态及过程,并引出标准摩尔生成焓。而在焓变的相关计算部分,化学反应原理利用盖斯定律,通过方程式的叠加来间接计算反应焓变;新大学化学引入标准摩尔生成焓,并运用盖斯定律直接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在化学平衡部分,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平衡常数定义并计算,用实验对比定性总结出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新大学化学在此基础上学习标准平衡常数定义,并针对不同的平衡态计算其标准平衡常数,将平衡移动的结果用公式定量计算。在化学反应原理课后资料栏目中,还介绍了溶度积常数、熵变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锌银电池等,为大学化学中相关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