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普通工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662140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普通工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简论普通工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简论普通工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简论普通工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简论普通工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论普通工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普通工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简论普通工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研究摘要:分析了普通工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现状、以及深入研究的背景,提出了进一步展开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给出了预期的研究特色和成果。关键词:基层学术组织组织模式运行机制组织设计一、现状与背景分析普通工科院校的基层学术组织是按学科、专业设置的基层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服务性的学术组织,基层学术组织中的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直接面对师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进行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培养等项工作。充

2、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管理、发展功能,对于普通院校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目前状况下,一方面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院管理的力度加大;另一方面是:近年来,普通院校开始实行学院制的管理模式,由原来的“学校-系”两级管理形式,转变为三级管理形式,主要的类型有:“学校-学院-专业系”型式。不可否认的是,若我们仅追求形式,充实内涵不够,则可将这种形式看作是传统结构的“升级版”,其中的大部分学院仅是院系的翻版,而专业系仅是“大教研室”,虽然组织名称发生了变化,但组织文化、组织功能和运行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正因为如此,研究如何搞好基层学术组织的各项建设工作显得更加迫切。根据我校XX年修定的基层学

3、术组织工作条例工作条例等),分析我校XX、XX两个年度各院、专业系、实验室等基层学术组织工作状态、教学科研管理状况,认识到我校各基层学术组织的建设成效显著、组织地位逐步提高、工作活力不断增强。但目前仍存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从学校、院来看其问题表现为:1.对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的功能、目标、结构研究重视不够,对营造学术氛围,进行学术交流、以及存在的困难重视程度和支持不够。2.学校虽然制定了“教研室工作条例”,校、院将工作职责下交给基层后,权、利未能下放。3.目前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没有实施对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的评价和表彰。从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本身的工作状态来看,其问题表现为:1.部分

4、教研室、实验室的教学工作任务重,人员梯队跟不上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2.大多数教研室、实验室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大,但学术团队不多,产学研项目不多,研究所未能起到作用。3.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的学术工作虽已激活但活力不足。4.基层学术组织运行中,组织负责人、组织内部人员将面对学研产任务并存,时间精力分配产生矛盾。目前我校基层学术组织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在一般工科院校中普遍存在,具有共性。在当前形势下,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功能,提升基层学术组织活动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研究目标我校XX年修定的基层学术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教研室与研究所、学科专业

5、建设小组、课程建设小组的工作职责与任务;提出要完善教研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教研室的评估、监督及激励制度。在XX、XX两个年度,学校已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善了教研室、实验室的的软、硬件工作条件,并要求各系院努力解决教研室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我校基层学术组织现状,我们首先研究如何通过持续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功能,提升它们的活动效率,然后进一步探索、设计基层学术组织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探索通过组织建设使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以及社会服务任务结合为一体的实施措施。研究内容1.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的功能、目标、结构研究。2.基层学术组织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研究

6、。3.提升基层学术组织活力的激励机制研究。4.基层学术组织工作状态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方法研究。5.基层学术组织中的团队建设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不断提高基层学术组织地位、作用:一是处理好学校、系与基层学术组织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二是处理好基层学术组织中教研室、实验室的专业性与事务性的关系。教研室、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与教研活动,在管理中必须突出为教学服务、为研究服务职能,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组织功能、指导功能、研究功能、教师培养功能、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功能。三是处理好教研室、实验室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高校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恰当处理好教

7、学和科研这一关系,是教研室、实验室经常要面对的。从另一方面讲,教研室、实验室对科研的管理职能和责任不明确,由于科研项目的完成是以课题组的形式,项目的审批由学校的科技部门负责,因此教研室、实验室对的管理主要是传达、组织项目的申报。目前,科研课题组与教研室、实验室的关系并不密切,在科研工作中的若即若离状态如何解决是需要理顺的。四是处理好教研室、实验室与研究所、学术团队、课题组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特色主要是基层学术组织初步设计及不断完善: 1.设计强化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规范运行与管理的机制。2.试图建立学校与教研室、实验室直接对话的机制和会议制度,解决具体问题。3.制定相应激励制度和交流措施。

8、增强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的活力。4.分析、设计基层学术组织教学、学术带头人培养和选拔措施。5.分析、设计加强基层学术组织科学管理和评估的方法。三、预期研究成果设计可行的基层学术组织机构框架和运行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研究实践中不断增强基层学术组织的教学、科研、学术整体水平。研究实践中不断提升基层学术组织内部成员的素质与能力。提炼研究成果,形成特色,在本校以及同类院校推广。按照上述研究计划,目前研究进展情况顺利,已取得一些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总之,我们将通过对基层学术组织的设计及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学术组织在知识传播、知识创新和知识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调动他们进行学术创新的积极性,提升学校实现产学研互动的效率。参考文献:1 方明、谷成久.现代大学制度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XX.2 胡成功.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XX:6263.3 李发伸. 深化基层学术组织改革 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XX:1719.4 郭贵春. 研教贯通 打造最优化的基层学术组织J.中国高等教育,007:810.【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XXjy091】中国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